N 6月26日 男(nán) ![]() “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出自《汉乐府古诗?白头吟》。意谓男子应当以情义为重,不应当过分重视金钱。 这里的“男”是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的构形都是左“田”右“力”。“田”四外有范围,有界限,中间阡陌纵横,“力”是古农具“耒”(音lěi)的象形。意思是致力于农田耕作,说明古代社会发展到以农为主时,从事田间劳动的主要是男子。那时候有力气、有技术的青壮农民称为男。到小篆时,字的构形便变为上“田”下“力”了。楷书与小篆相承,便成了今天的“男”字。 “男”字的本义是指在田中劳动的男子。后来由本义引申为与“女”相对的“男性”、“男人”。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有子男二人”。意思是说:子厚有两个孩子是男性的。 还可以引申为“儿子”。如《汉书?霍光传》“武帝六男”。意思是说:武帝有六个儿子。 “男”还是古爵位。五等爵位的第五等。如:公、侯、伯、子、男。 男女合演 我国早期的话剧,剧中女角由男演员扮演。话剧界前辈欧阳予倩,应云卫、谷剑尘和陈宪谟都曾演过女角。 1923年9月,上海戏剧协社在职工教育馆礼堂举行第三次公演,剧目是欧阳予倩的《泼妇》和胡适的《终身大事》,两剧都由洪深导演。他知道如果直接提出剧中女角由女性扮演,协社领导决不会同意,而且一时没有适当的演员,所以他在征得领导同意后,让《泼妇》一剧中的女角,仍沿袭老例,由男性扮演,另将《终身大事》一剧,采用男女合演,邀约本女中学生钱剑秋和王毓清、王毓静姐妹等扮演女角。《终身大事》开场在前,《泼妇》在后压轴。 《终身大事》演出后,观众对“男扮男角,女扮女角”这样的男女合演非常满意,闭幕时掌声经久不息。紧接着上演《泼妇》,前后对照就显出男演女角者的扭捏、做作、滑稽可笑。观众忍不住发出阵阵哄笑,台上男性扮演的女角也如芒刺在背。此后,话剧就开始男女合演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