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 竞(jìng)![]()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出自诗经?大雅?抑》。意谓得人是最有力量的,如果得了人,四面八方的人都会受到感召。 这里的“竞”是会意字。从甲骨文的形体看,像两个头上有刑刀的奴隶在那里博斗的情景。在上古时代,贵族统治者常常逼迫奴隶们角斗,以此取乐。到了金文阶段,两名奴隶头上刑刀皆变为“言”,或许有利用语言争辨进行角逐的意思。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形体上没有什么变化。楷书以小篆为基础发展为“竞竞”字,后来又简化为现在的“竞”字。 “竞”字的本义是“强”。如《诗经?周颂?执竞》:“执竞武王”。意思就是:自强不息的武王。也可引申为“竞逐”义。如《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 气力”。意思是说:在上古时代人们在道德上比高低,在中古时代人们在智谋上角逐胜负,现在人们在实力上较量强弱。 还可以引申为“争相”,“争着”的意思。如吴均《与宋元思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意思是:高山凭依峻拔态势,争相向上,相互间仿佛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竞相角逐 商鸿逵先生原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清史专家。1980年秋天,他曾在家中办起了周末清史专题讨论会。每到星期六,系里一些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们便开始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一些质量不错的论文就从这里产生。 1983年春天,商鸿逵先生又自己出钱,请来教师,在家中办起了满文班,让历史系里明清史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们学习满文,他自豪而风趣地把这种家庭研究班比作日本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中的宏道馆,他曾洋洋自得地说,我们这里也是个“宏道馆”。 商先生对来到这里学习的年轻人,要求比较严格,鼓励他们潜心学习专业知识。在这里,教学相长、学术民主,一个人有了疑难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发表意见。往往通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辩,相互之间都受到启发,学术上都有所长进。他希望每个人都炼就一身治学本领,出去象个样子,他还亲手写了“与海内胜流相角逐”的条幅送给助手,鞭策大家努力做出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