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太宗赵光义是自作自受吗?

 屋檐下过客 2012-11-20

宋王朝从赵匡胤开始就礼遇文臣,提倡文事,300年中,书画名作,灿烂纷呈。其中许多佳作,千载流传,已经成为国宝。只有以赵光义为主角的一幅画流传下来却使人觉得十分恶心,那幅画就是“赵光义强奸小周后”。

真有这幅画么?有!这幅画出现于当时,有不少宋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它。明代文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一书卷28中还详细记载了这幅画的内容:“偶于友人处,见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赵光义的陵墓称为永熙陵,所以用熙陵两个字代表赵光义,这幅画的原名还比较文雅,只说临幸,没有直说强奸)。宋太宗头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器具甚伟;周后肢体纤弱(是个瘦小个子)。数宫人抱持之,周作蹙额不能胜之状(已能看出是强奸的行为)。盖后为周宗幼女,即野史所云:‘每从诸夫人入禁中,辄留数日不出。出时必詈辱后主,后主宛转避之。’即其事也。此图后题跋颇多(画上题字作说明的很多),但记有元人冯海粟学士题云‘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寓有强奸之意),怪底金凤冲地起(指金兵南下事),御园红紫满龙堆。’盖指靖康之辱,以寓无往不复之旨。”

后来清代文人王士祯也在这幅画上题跋说:“观此,则青城之事不足怜矣”(看了这幅画,就知道日后的靖康之辱已是赵光义作恶的报应),“牵机之药,又何酷也!”(赵光义为了强夺小周后,用牵机药毒死李煜,实在太残酷了!)

与这一幅画有关的记载不少,从宋至清,几百年中断断续续,其中有些记载者还是名人,足以证明它确实存在,至少已经流传了七八百年。这幅画现在没有见到,有可能毁于清代以后水火刀兵,说不定在什么时候还能重新发现,或者像宋徽宗的珍品那样,能从国外找回来。值得考虑的问题是:中国人长期珍藏书画名作,都是一种文人雅事。像这幅丑恶的“强奸小周后图”,当时为什么有人画,之后又为什么有人保存,这种现象很反常,似乎不是为了欣赏,而是另有深意——对某些大恶人的罪行保存罪证。

两宋期间一些大恶人的罪行是已经揭露并且受到了惩罚的,例如蔡京、童贯、贾似道等等;至于还没有受到惩罚的如赵构、秦桧等人,1000年来一直受到口诛笔伐,耳根从没有清净过。真正还没有揭露出来的大恶人,恐怕也只有这个伪君子真小人的赵光义了。

我们如果留意一下,可以看出,在强奸小周后那一幅画的题跋中,那些作者还有通过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提醒我们“毋忘国耻”的意思。

在金兵南下打破东京,东京军民惨遭蹂躏的时候,有人写了一本野史,记载了大量悲惨的事,书名就叫做《呻吟语》。这本书中,写了一件奇事。据说金太宗吴乞买当金太祖在位的时候,曾经当过使臣到过东京,他的相貌很像宋太祖赵匡胤的塑像,凡是看到过的人都觉得奇怪。

《呻吟语》中的这一记载说出一个投生转世因果报应的故事,那就是说,赵光义为了夺位,先后惨杀了赵匡胤、赵廷美、皇子德昭、德芳,以及与之有关的许多人。吴乞买正是赵匡胤转世投生,所以他的相貌很像赵匡胤。他后来兴师动众,灭掉北宋,把赵光义的子孙全部俘虏北去,千方百计凌辱至死,正是来报一百多年前那笔血泪仇的。故事当然是荒唐的,赵光义罪恶再大,也不应该由他的几千个后裔代他顶罪。赵匡胤即使要报仇,也该冤有头,债有主,不应该报复到赵光义的后裔身上。不管这个故事有道理无道理,反正在南宋的一百多年中间,老百姓众口流传,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人人皆知。

这个因果报应的故事之所以产生,之所以不断地流传,也反映出民间一种强烈的民族感情。大家对于肆意蹂躏中国人的侵略者许多暴行切齿痛恨,希望子孙后代永记在心,毋忘国耻。当时的许多情景实在是太悲惨了,令人目不忍睹。

据《宋俘记》《呻吟语》等书记载,公元1127年也就是靖康二年3月,徽钦二帝向金人屈膝投降,金人在东京城里大肆搜捕,把赵宋皇族男女老幼,某些官吏、教坊乐工、技艺工匠、内侍优伶等等一律作为俘虏,分批押解到北方去,总人数达到14000多人。其中第一批妇女3400人,3月27日出发,4月27日到达燕山,前后刚一个月,就死掉了1000多人,为什么会死这么多人?原来她们在押解途中,惨遭凌辱,受尽摧残。押解的金兵,不让她们穿裤子,以便无休无止地轮奸,连钦宗的皇后也逃避不了淫辱,别的妇女更不用说。她们披头散发,满身血污,伤痛难忍,羞辱难当。那些一直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妇女,几时见过这种人间地狱!所以只要一有机会,就会自尽。当时道路两旁不断地发现死不瞑目的裸尸,这正是岳飞《满江红》一词中所说的“靖康耻”。像这样深仇大恨,千秋痛史,民间竟认为是某一个大恶人作恶多端所带来的报应。由于他一个人的作恶,给整个民族带来了这么大的灾难,这个大恶人也就够可恶的了。在“赵光义强奸小周后”那幅画的题跋中,冯海粟所说的“怪底金风冲地起”,王士祯所说的“青城之事”,指的都是金兵南下北宋沦亡那一次大悲剧。

在赵光义谋害赵匡胤之时,有不少京城的官员和老百姓风闻此事,他们虽然很同情这位待人宽厚的开国之君,(也正因为他待人宽厚,才会被自己阴险狡猾的亲弟弟所暗算)总觉得这是你们赵家的家事,别人不好过问。100多年过去了,金兵南下,北宋沦亡,整个中华民族蒙受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大家痛定思痛,对于赵光义更加痛恨,觉得正是赵光义作恶多端,遭受天谴、才给国家民族带来大祸。靖康之耻固然使人痛心疾首,赵光义的恶有恶报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在那种佛教盛行的时代,不要说一般老百姓,有不少士大夫都相信因果报应之说。徽钦二帝被俘北上之时,除了一个赵构因为奉派在外办事而漏网之外,赵光义的子孙全都被俘北去,几乎一网打尽。赵构后来虽然当了皇帝——不过是一个像石敬瑭一样被入侵者所册封的儿皇帝,但却没有后代。他生过一个儿子,幼年就夭折了,后来因为荒淫过度,得病不能生育。当时已经找不到赵光义的后代了,只好寻访到一个赵匡胤的后代赵昚来继承帝位,这就是宋孝宗。自孝宗以后的南宋八个皇帝,全是赵匡胤的后裔。

宋孝宗赵昚是赵匡胤的后裔,第六世孙。为了以后能够继承帝位,从小被高宗赵构收养在皇宫里,延请名师,教他读书。许多宫廷旧事,他都有所风闻。他既是赵匡胤的后裔,又是赵德芳的后裔,祖先的两代人都被赵光义所谋害,道路传闻,对于赵光义的罪恶,他必然心中有数。后来赵构与秦桧迫害岳飞至死,又是他所亲见亲闻。等到赵构把帝位传给了他,他接手之后,不等赵构死去立刻为岳飞平反。

赵昚即位之后,做了两件大好事:第一件事是公开为岳飞平反,伸张正义,大快人心,振奋了民族精神。第二件事虽也大快人心,但是因为有所顾忌,不能公开宣布,只能半明半暗地给赵光义杀兄夺位一事作了一个隐隐约约的结论,永远记载在历史上,让后人去议论,去揭露。

这个结论,先是由当时的著名史学家李焘写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中,然后由编纂《宋史》的元人把它转录到《宋史·太宗本纪》中去。结论是这样写的:“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赵光义的功德已经照耀史册,被人称为贤君。这是先说几句空头的不落实的好话,然后再指出他一系列的具体罪恶。)若夫太祖之崩不踰年而改元(这是对去世之君的极不尊重),涪陵县公之贬死(指赵光义蓄意迫害赵廷美至死),武功王之自杀(其实是谋杀了赵德昭),宋后之不成丧(对赵匡胤之妻宋皇后极不礼貌,不以皇后之礼治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既然这里所说的都是事实,要天下后世不议论他,那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让后人去议论吧!)”

赵光义忙碌一生,整了无数的人,杀了(主要是毒死)无数的人,其主要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夺位(自己做皇帝),二是传子(儿孙做皇帝)。至于为国为民,至于收复失地,那不过是骗人的漂亮话。他把帝位夺到手之后,一直鼓吹北伐,真正的原因是想一战而胜,一举巩固自己的地位。因为他的夺位不得人心,反对他的人很多,位子坐不稳。等到两战两败,自己又受了箭伤,他衡量自己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又不敢放手用人,就决心从此放弃一切收复失地的打算,宁肯对外忍辱求和,永当弱国,而过起自己骄奢淫逸的大皇帝的生活来。他究竟是为国为民,还是只为自己,这个答案不是明摆着吗!他最后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对外,辽国和新建立的西夏王国不断寇边,边庭一夕数惊,国无宁日。对内,他一心想传子,但是长子得了狂疾,次子暴死,内部互相倾轧,有随时发生宫廷政变的可能。他自己的箭伤始终治不好,年年都要复发。公元997年第18次复发时是一次大发作,辗转病榻,痛苦至死。赵光义到了晚年,越来越信佛了。他在位的时候,是整个宋王朝中僧尼最多的时期。他打的是“为民祈福”的旗号,至于他究竟是为民祈福还是为自己祈福,那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不管怎么说,在财政收支已经入不敷出的时候,为建寺、修塔。用钱如泼水的行为,总会引起一些正直官员的反对。京城开宝寺灵感塔,历时8年修成,所费亿万,知制田锡批评说:“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用老百姓的脂膏修建,用老百姓的鲜血装饰起来的)。如果把老百姓的血汗如此挥霍,而想为自己祈福的话,大概也是祈不到的。公元997年3月29日,赵光义“崩”于万岁殿,一直呻吟至死。

一般来说,子孙对于祖先,总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在写传记的时候,尽量多说好事,少说或者不说坏事,对于已死的人,大都抱着比较宽容的态度。但是宋孝宗时代的朝野上下,对于赵光义的评论就不是这样。因为这时的皇帝已经换成了赵匡胤的后代,那个谋害了赵匡胤的大恶人赵光义已经得到恶报,子孙绝灭。这时如果拉出来谴责一番,本无不可。但是要顾全大局,不能卤莽行事。自赵光义杀兄夺位算起,到宋孝宗即位,时间已经过去了186年,皇帝已经传了9代,如果宋王朝从第二代皇帝算起就是非法夺位,不能算数,这个王朝不是整个垮台了吗!而且金国大敌当前,这样一曝光,造成大乱,岂不是给敌人以可乘之机。所以最后采取一种折衷的办法,不是一举曝光,而是适当地放松,让这种宫廷内幕在民间广为流传,越传越广,至于以后如何发展,让后人再去决定。这就是赵光义的这个带尾巴的结论(有犯罪嫌疑的尾巴)之所以出现于宋孝宗时代大史学家李焘之手,那幅“赵光义强奸小周后”的画也广为流传的真正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