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叫“土车阿里”这个网名,其实就是我的真名重名太多了,就说开博后就有几个和我同姓名的朋友成为我好友,曾经有全国人口委员会调查统计过我的姓名列为全国三大重名之列。我68年上小学第一天就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北京体育馆路小学的班主任赵静一老师拿着名单点名,叫到谁就站起来,等我刚站起来就听见全班笑声一片,我一回头倒数最后一排还站着一位,从此我的作业本的名字后面加上了(小),他是(大),他是国家体委大院的,长得比我高很多,但我去他们院玩从来没去过他们家。有一个场面至今难忘并经常和小学老同学提起:五年级时全校开批斗会就是他把当时已50多岁的老太太赵老师的胳膊使劲往后弯,仗着他出身好呀(他爸好像是体委锅炉房的),其实我心里一直觉得老师对他比对我好多了,他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经常趁机拿我的成绩冒名登记,我和赵老师说过一次,可后来也没见什么效果。老师对我们多好啊,带我们去北海春游。。。可他居然对老师下手如此狠!听说就是造反派在老师家发现了有蒋介石的照片。不光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从小的家教影响对每个人绝对有关系。扯远了,开博时我就把姓名两个字的上头盖子去掉了,再加上清真寺阿訇给起的教名“阿里”——土车阿里就诞生了。自己说自己没意思,我大学老同学之间经常互相揭短写对方,时常聚会再加上文字交流也是老来一大乐趣,转帖一篇老白(网名“老枪新驴”)写我的,添上一些老照片,不就是献演(现眼)嘛,呵呵,自娱自乐再力争娱乐大家,只要能收获快乐。 
1969年小学二年级合影 后排左四是我,后面就是赵静一老师。
老同学趣事——土车阿里
作者:老枪新驴
土车其实姓王。按自己的说法,是把头儿去了,算是想当平民的的意思。其实心里还真想当高官,可惜没赶上机会。呵呵。土车是我要好的学弟中比较另类的一族。出身官宦人家,一点看不出干部子弟的样子,在队伍里属于跟着哄一类。信仰伊斯兰,可饿极了什么都吃?(其本人坚决否认!)由于太不出头儿,我都很难想出一大段他的故事;可现在他成了队伍里的主席,大领导,我赶紧写一小段拍拍,拍晚了怕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没有大段子,就说几个小事情。要说当年大学的社科情报专业班,那在人大可是有名的团体。政治上有人搞过“四维空间”,弄得公安局安全局忙乎了不少时间,我去市公安局上班后还看见当年的调查档案。学习上也是学校的头子,外语比赛前几名包了。桥牌、围棋全校领先,还打遍北京高校,拿过友谊杯冠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一届的校运动会,拿了两届团体冠军(男女总分)两届亚军,当年有近千名学生,就这么四十几号人真是不容易。土车属于平时不露,到比赛前一报名就拿分的那种人。看他平时上课也那么回事,踢球鞑靼也不怎么出众,纯属跟着哄一族,可是体育委员在班里一说,“大家把项目报一下”;人家土车就问了“有没人报的项目没有,得,那就是我了”。结果此君以美国著名的运动员约翰逊相同的姿势“坐姿”愣是拿回了两次200米冠军,给班里挣足了比分;可能还拿过亚军,记不住了。有一点不容置疑的就是为我们班两次团体冠军,两次团体亚军绝对是作出重要贡献的功勋。再有一件事我也是印象颇深。没听说土车受过什么培训,可他自己背地里练起了油画,还临摹了一幅蒙娜丽莎。以我的鉴赏水平还是真不错。有一张照片,他在自己临摹的油画前还摆了个PS,表情那是相当的惬意,哪天我把照片找到传上来,供大家欣赏。 土车为人憨厚实在,这也就为自己招了不少事。“305”就是一个例子。所谓“305”是指离学校不远的居民楼内的一间两居室的单元。好像是土车的老爷子分的房。算是给他成家用的吧。可是给的早了点儿,那时候他连女朋友的目标还没找好,于是305就成了队伍活动的又一个据点儿。 这个据点儿我去的不多,好像有人经常聚众在那打扑克、下围棋和写论文等等,赶上兜里还有些许助学金,结束后就到下边小饭馆涮羊肉,没钱就在上面捞碎根(煮面条)。
可是305也经历过劫难,那还是由我引起的。那是在82年11月,队伍里有人提出我儿子满月,大家得喝点儿。理由充分,又是好事儿,于是在崇文门内苏州胡同58号摆开了酒局。记不得喝了什么酒了,集体高了。反正史生把烟头放在柜子上,烫了个坑;老顾脑袋顶在桌上睡了,蔡爷机灵拉着杨爷说喝多了,走不了啦,硬是把我老婆孩子给赶娘家去了,占领了我们的席梦思。剩下诸位可就奔了305啦!那时候就是骑车,土车自告奋勇驮着史生,一路上被史生用弹簧锁鞭打着,真是惨不忍睹。到了305就更乱了,怎么待着的都有;听说有人放着厨房的水不喝,偏去卫生间趴着喝去,那乱就别提了。想来那时候土车要是有了女友这场灾难还是可以避免滴。呵呵,后悔也来不及了。后来土车终于结婚了,队伍也就不能闹去了。土车有个闺女,我给起名叫“王麻子”(名出有因),他没采纳,现在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孩子大了,我们这些人也没见老,凑到一块还是嘻嘻哈哈没个正经。这就是同学吧!最真挚的情意!
老年痴呆瞎写不负责(重申)。
(土车阿里留言:这是老同学“老枪新驴”揭我老底儿之作,一字不改照发,就是胆儿大,画画都弄“蒙娜丽莎”,不怵,奈何?)
这就是老白说的那幅PS,78年入学时上摄影课必须交的作业,那时没有彩照,都是自己冲洗曝光放大手工用笔蘸颜料上色,俩人发一个海鸥单反相机,有几个人一人一台。记得在人大档案系洗印机房的暗室里老蔡和老薛差点急了,老蔡辛苦拍得的底片差点全玩完,老薛也不打招呼推门就进呀,老薛后来送了老蔡一个精美笔记本赔不是,听说老薛从新华社驻美记者站调回北京了,下次见着他一定把这事挑挑!
 好像是房山55公里那边去爬野山,手握气枪的是我。
 全班男生基本全在此了,至今全班没有一个早走的,年龄差距最大的10岁以上,难得。大家全班绝大部分同学心态都比较好,这点新闻、法律班的差多了。
 我的同桌,我印象中没有男女生同桌的。全班40多人女生10个人,结婚三对,离婚一对,2:1 。 非同班同届的同学结婚的也有。
 班里几个人组织了个社团,非要到八大处的一个山洞里举行成立仪式,以为划时代
 当年的教室充满阳光。夏天必须拉上窗帘。

绕缩微胶片(翻拍资料缩微成胶片以利大量长久保存,)还要剪切粘接,那时技术还不发达,82年毕业之前去中科院学习观摩如何互联网检索科学情报信息,当时好像北京就四个单位能上网检索。
 和志刚同学在实验室上缩微胶片使用课。听说他最近也从美国海归了。
 有相机、胶卷相纸,大家就互相照,放大洗印好,所以照片散落在每个人手中很多
 80年去泰山在玉皇顶上,小肩膀一端的样!以为站在了最高峰。四年暑假都和同学去外地瞎玩了,可跟老师说是去“社会调查”了。
 最后曝光一张连现在夫人都不知道的照片,教学楼顶的出口平台上和低两届的80届女生**在切磋球艺,其实没什么,年轻的革命家可以有一段革命浪漫情怀的,呵呵,现在如果碰见她请到家里来夫人也会热情招待,那都是革命没有成功之前的战斗故事了,对了,我不是刚开了个“偏房”嘛,咱有地儿呀,哈哈。打住!别再多说了,再惹出事来。还是看看现在变成啥模样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