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治疗师操作技巧(04)破框法

 昵称13604 2012-11-20

      心理治疗师操作技巧(04)破框法
破框法

1、一个人的思想模式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即一个人怎样思考决定了一个人怎样做一件事情。

2、除非改变思想模式,一个人的行为模式难以改变。

3、当在某一类事情上的行为模式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时,突破需要来自这个人对自己思想模式的检讨。

很多人在今天的环境里感到事情不如意,内心充满疲倦、无力感、愤慨、内疚、无奈,甚至厌恶生活的感觉。其中的原因便是一些思想模式所控制的行为模式得不出效果。

最妨碍我们在今天充满挑战的环境中生活的三个“思想模式框”,是:“应该如此”、“托负心态”和“没有办法”。这三个感知模式之间有关连,往往也会一并出现。

 

一、应该如此

简单地说,“应该如此”的思想模式就是:“事情理应如我所认为的发生。”或“如果事情没有像我所想像的那样发生,那可就糟了”

佛经中有“因缘”二字。用种树一事去解释,树的种子就是因,而泥土、空气、水分、太阳、肥料等是缘。“主因助缘”的意思就是树的生长,需要因缘和合才能成事。反过来说,试想一想,在一个有了所有的主因助缘的环境中,那棵树不生长出来才是怪事呢!因此,事情发生了便有发生的原因。有发生的原因就是有发生的理由;有发生的理由也就是应该发生。

所以,当事情没有像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发生时,我们感到不满或生气,其实是在气自己不能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你需要有非凡的能力才可以使事情按你所想像的那样发生,你我也当然明白,没有人有这种能力。

我们没有这种能力,也无法学到这种能力。但是,我们无须有这种能力才可以过开心成功的日子。我们只要提醒自己两点:

1、事情发生了,自有它发生的理由,我未必能够知道;

2、如何配合已经发生的事情,制造给自己成功开心的机会?

人生在世,本来就无法要求事事如愿,每天出现的大部分事,我们都是就实际情况加以处理,从中努力取得更多更好的结果,再继续走下去。

 

二、托负心态

托负心态”所指的是把自己生活中成功快乐的控制权托负给别人。

在婚姻或恋爱关系中,我们常常听到类似“你是我的,我会给你快乐”,或者“只有你才能给我快乐,没有你,我不知怎样活”的话。因为爱一个人便强把控制自己人生快乐的权托负给这个人,而要求他必须奉行一些行为模式(因为这样我才感到开心,而他却偏偏不这样做,使我不开心),会使到这份关系有很多的紧张。给自己的无力感和对方的窒息感,是很多婚姻和家庭问题的基本起因。

在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之中,这种“托负心态”更易遇到:某人说了两句说话,自己心里便满不是滋味,怪责他不体谅;上司感叹一下生意的难做,自己便担心可能会裁员,以后的日子不知怎么过;顾客表现出稍为强烈一点反应,自己便觉得受气。这些都是托负心态所造成。

托负心态的来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建立出来的自我价值不足。自我价值不足便需要外间的不足和别人的迁就。得不到这些,我们的负面情绪便会出现。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照顾自己的人生;人生中之成功快乐,亦只可以由自己找到。倚靠别人才有成功快乐,就算有这个可能,亦是危险。别人也需要照顾自己的人生,争取他自己的一份成功快乐。如果在途中顺便可以帮帮你,倒也无所谓,但是如果要减慢或者放弃他们对自己的照顾去迁就你,对你的态度便难以维持长久。更何况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的蜕变中,昨天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今天便有可能出现分歧了。没有两个人一样,也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里是一样的。

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会不断地强化自己本人的能力:增加自己的自我价值,培养自己的知识技能,并且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他们会以自己为生命的中心,同时抱着“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信念,在为自己取得成功快乐的同时,使其他人、整个世界也有所提升。当他们加入一间公司,或者认识一位新朋友时,他们也本着同一个态度。就像你跳上一部巴士,是因为你要去某个地方(人生目标),遇到另一位乘客坐在你的身旁,你与他分享沿途出现的风光,也从交谈中有所得着(成功、快乐),如果后来发现他的目的地与你的不同,他自会比你早下车,但既可以开心地分手,更会交换通讯地址,保证了日后的联系。坐巴士是把自己带去一个目的地,在那里可以继续自己的路途,继续取得更多的人生快乐成功,如果你的计划有此需要,你或会比他更早下车,同样地你会开心地说再见和约好保持联系。

当工作或婚姻出现问题,自己顿然感到迷惘的人,往往就是在平日早便打着“你/公司照顾我”的托负心态。如果一个人有清晰的自己人生方向,工作的公司或配偶是使自己行动得更快,取得更多的伙伴,但不是完全操纵这个人的人生成功快乐的主宰。

自己人生的成功快乐的控制权本来就是在我们的手里,既没有人能比我们自己做得更好,亦没有人会比我们自己更永远地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地去为此而努力。因此我们不应外求,亦无法外求。

 

三、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的心态是一份导致无法突破的执着。“办法”不是指一个方法,而是指一个人到此为止已知已做之外的所有方法。

你不难见到一些人固执于某种行为或处事模式而同时又对效果不满。这些人容易把责任推给他人或世上任何事物。有一些人比较灵活,但是经过数次的行为或处理模式的改变后仍无满意的效果后,他们或是回复到最初的模式,或是放弃努力,而采取了一个“认命”的态度。但是他们口中虽说甘心如此,心中却又不能接受现实。

其实突破是有可能的,但是首先要相信这一点。必须坚持一个灵活的态度,不与未达理想效果这点妥协,而是不断地去找寻下一个新的方法。

试想像你今天回家的时候,走到街口,发现因为旧楼倒塌而封了路,什么人都不准通过,你会怎办?

你会有三个选择:

1、放弃返家的念头;

2、坐着一边等待街道重开;

3、去找另一条路。

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的人和的确很想回家的话,你不会考虑第一和第二个选择,而会集中精神去找另一条路。

如果第二条路刚巧也因火灾而封路你会怎样?你会去找第三条路吧?如果第三条路也因水浸而封了呢?你会去找第四、第五或第六条路直到你回到家中为止。

如果“回到家中”是你人生的最大目标,你会一直尝试,什么路也尝试,包括用直升机把自己吊下,或者掘地道,或者……

在你的人生之中,什么是够重要的目标?在使你得到成功快乐的人生的路上,什么是够重要的目标?在你达到成功事业的路上,找出突破重要吗?如果它们重要到值得你继续向此方向努力,它就值得你去不断地找多一个方法,再多一个方法,再多一个方法……

无论你过去尝试过多少个方法,总有另一个方法你未知、未懂、未学、未想过的。就在看这一句的数秒里,世界上又增加了多少解决过去未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那个目标是否值得你去努力,只有你本人能够作答。但是某个方法是否值得你去尝试,却只须问三个问题,若答案都是Yes,请不要踌躇,马上去做吧!这三个问题是:

1、若有结果对我有好处吗?

2、我想在很短时间里得到这份好处吗?

3、这些好处,能否符合“你好、人好、世界好”的要求?

旧的做法既然无效,回复旧的做法就等如坐在一边等街道重开。抱怨环境条件不足,亦只能使自己没有行动而已。任何新的方法都有多一分的成功可能,何况多尝试便会使自己想出更多的方法。为什么你不能成为第一个找出解决方法的人?

结论:打破这三个思想上的框框,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困境都会消除。我们更能建立积极有效的“感知模式”,使自己更快更轻松地达到人生的目标。总结这三个框框的破法为一句说话,那便是:

1、“应该如此”的破法:我们无法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发生了的都是应该发生的。

    2、“托负心态”的破法:每个人照顾自己的人生,不假手他人。

    3、“没有办法”的破法:凡事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我总有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