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陈述性知识:形近字、音近字、形近音近字、易混字。 2、程序性知识:自己常出错的,记不准的字移地记忆。 3、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教学重点: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难点:识记常用字字形,形声字、易混字。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课时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纲解读 内容解读 识记现代汉语常用汉字的字形。 现代汉字的字形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形式。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汉字字形这一考点从1992年至今每年必考,就是在2003年试卷结构作了很大的调整的情况下,重现率仍为100%。从07年开始,《考纲》在本条款中特意加上“常用字”三个字,这就更进一步的确定了本考点的考查范围,只考那些常说、常读、常写的字的字音。考查的内容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公布反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主,那些冷僻字不会再考。 能力解读 A级,识记。 汉字数量多,字形复杂,正确识记和运用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向课本学习汉字。要在对每一篇美文的诵读与理解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不断扩大识字量。 2、在课外阅读中学习汉字。要在阅读过程中,汲取课外读物中丰富的知识营养,努力扩大识字范围,丰富文字仓库。 3、复习中抓住重点。应把国家语委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典》作为重要的复习资料。 4、坚持向字典学习汉字。要养成勤于查字典的习惯,不轻易放过,每一个搞不明白的汉字。 5、在写作中巩固汉字的识记成果。要充分发掘潜力,把所学到的汉字应用到写作中去。 二:命题规律 字形题,从2002年开始,年年必考。安徽卷这两年都考,08年估计还是考查这个考点。 近几年来,字形考查的主要是同音形近字的字形、音同音近字的字形、音近形似字的字形以及常见成语中的字形。 1、设题稳定,以单选题出现。 2、试题设问形式多为“有错别字的一组”或“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3、每个选项一般有四个常用词语。(包括成语) 4、考查的对象主要是常见字、常用字、易混字,特别是易混字,即因音近、形近或音义相近而容易混淆的常见、常见字。 三:命题趋势 1、考查仍会延续单一性的特点。 2、对字形的辨析涉及到易混字字形的各个方面,如因字形相近、音形义全相近而误。 3、在词语、句子和语段中考查字形。 四、突破方法 尽管字形错误的原因很多,情况多样,但辨析、识记字形,我们还是有“法”可依的。 1、据“义”记形 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在一定的语境或词语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境氛围,需要意义相近的字“对号入座”。因此,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 如“融会贯通”不应写作“融汇贯通”。因为“融会贯通”的词义是“参合多方面道理进行体会,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这里需要有“体会”,所以是“融会贯通”。再如“脉搏”有“血脉跳动”之意义。再如“平心而论”,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所以不是“凭”。 2、据“义”推形 汉字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该字在词镜或语境之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了字的正误。 比如说“呕心沥血”和“讴歌英雄”,两个字可以根据意思判断。还有“沤肥”也可以根据意思判断。 3、结构推“形” 有些词语尤其是四字词语,结构特殊,内部相对应的字前后意义有一定的互证联系,或者相反相对,或者相互比照,意义一致。这就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字来推及另一个字,从结构上记准这类词。 比如“纷至沓来”的“沓”和“纷”是相对应的两个字,“沓”是纷繁义,与对应的“纷”的意义相同。全词意义就是纷繁热闹的到来。所以“沓”不应该写错。还有“前倨后恭”的“倨”是态度傲慢,“恭”是态度谦恭,“前后”正好相对,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写错了啊。 4、探源定“形” 有些词中的字是由当初该词形成时的特定的意义所决定的,因此,必须探究该类词的本义,才能准确记住该词。实际上,有些词尤其是一些成语的形成往往凝聚着浓郁的文化风俗或附带着生动有趣的美丽故事,记忆该类词时不妨把这些挖掘出来,那会充满意趣的。 比如“再接再厉”的“厉”通“砺”,磨刀石的意思。实际上该词最早记录了古代斗鸡时为使自己的鸡获胜,每次接斗时,都要在磨刀石上磨磨斗鸡的嘴,使它嘴尖锐,一下啄伤对方,制敌于死命。 5、据“理”辨“形” 有时候,生活常识也有助于正确书写汉字。如“鸠占雀巢”,鸠的体形比雀大得多,所以,“雀巢”容不下鸠;喜鹊个大,巢也大,能容下鸠,所以,这个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应该是“鸠占鹊巢”,而不是“鸠占雀巢”。 【小结应试策略】 常见字词不离口 探究语义多动手 体悟语境要用心 博闻强识事事勤 五、特别提醒 与识记现代汉语的字音一样,这一考点也主要是靠平时的细心积累,不提倡投入太多精力集中复习或做题目,因为大量做题目或接触错别字太频繁,反而容易干扰头脑中正确的字形记忆。备考过程中,可适当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认真,比较细微差别。注意纠正马虎大意的认读书写的毛病,重视汉字的正确书写。如“己”、“已”、“巳”;“戊”、“戌”“戍”。 2、重点掌握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抓住常用字中的同音(近音)字、形近字和容易弄错的成语用字。 3、集中形似字,分析字形结构。把形似字集中,加以比较,找出各自的笔画特点,帮助记忆汉字的字形。 4、把握汉字音、形、义的关系,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文化传统。特别要结合造字法来理解和记忆。 5、正确运用排除法。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运用已知的、确定的知识排除选项,可以跳过自己不知道或不能确定的汉字字形,从而选出正确答案。当然,排除法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最根本的途径是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能够全面准确地辨识常用汉字的字形。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beik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3070
|
|
来自: liubaoliang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