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德修养:一个永恒课题

 何谓团团转 2012-11-21

   “德”内含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引领作用。领导干部掌握一定的公共权力,承担着一定的政治责任,其政德修养如何,也决定了其对权力、地位、政绩的认识和把握。在当前形势下,党面临着“四种危险”、“四种考验”,党员领导干部更应高度重视和加强自身政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政绩观,以良好形象和工作实效取信于民。  
  抓住思想源头,让政德扎根于心。思想是政德修养的载体,要注意从思想源头入手强化政德修养。一是多吸收精神给养。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应对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必须把经常学习、长期学习作为补充精神给养的重要手段,多学习那些引导我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论著述,特别是学好用好科学发展观。二是多检查政德缺损。在与错误思想的斗争中,有时会因精神给养不足使人误入思想迷途,导致间歇性的思想迷茫,出现政德缺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经常性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缺损的部位,找出那些影响政德修养的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始终保持政德修养完整无缺。三是多校正思想偏差。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碰撞是长期的、激烈的,只要这种思想碰撞不停息,对思想偏差的校正就应成为一项长期任务。  
  规范行为举止,把政德外化于行。领导干部的行为举止往往是政德的外在表现,把政德外化于行,就是要让政德修养在领导干部的行为举止中表现得更加充分,在履行职责中更加规范。一是用德引行。领导干部仅仅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用良好的政德修养引领行为,确保行为举止符合党纪国法的要求。二是用德规权。规范权力运行,除了要靠制度和机制外,还要靠权力主体的政德修养,通过去除追逐利益的妄想,消除索取利益的冲动,不断规范权力运行。三是用德确绩。要用良好的政德修养识别和判断我们要什么样的政绩,从而确定我们的工作定位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努力去创造人民群众广泛认同的政绩。  
  带好身边队伍,用政德施教于人。领导干部自己加强政德修养还不够,还要注意引领身边的党员干部共同加强政德修养。一是为身边的人做好示范。要注意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把政德修养所蕴含的精神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形成强大的政德“磁场”,引导其他党员干部向“磁场”的中心靠拢、看齐,自觉提升政德修养。二是给身边的人确立导向。要让政德修养成为一个地区或单位的文化“风向标”,广泛营造“养德光荣、失德可耻”的良好氛围,尤其是注意引导身边党员干部向先进人物看齐,以他们为参照坐标,努力做政德修养良好的党员干部。三是让身边的人传导政德。领导干部把良好的政德传导给身边人的同时,也要注意积极引导身边的党员干部把这种良好的政德传导给他人,传导给社会。这样的传导不仅仅是线性延伸的,而且是面上扩散的,它所带来的道德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每名领导干部都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引领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