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楂属

 chh71 2012-11-21

山楂属

编辑本段分类信息

  属中文名:山楂属
  属拼音名:shanzhashu
  属拉丁名:Crataegus
  亚科名:苹果亚科 MALOIDEAE Weber
  科名:蔷薇科 ROSACEAE
  来源:中国植物志 36:186

编辑本段特征描述

  落叶稀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通常具刺,很少无刺;冬芽卵形或近圆形。单叶互生,有锯齿,深裂或浅裂,稀不裂,有叶柄与托叶。伞房花序或伞形花序,极少单生;萼筒钟状,萼片5;花瓣5,白色,极少数粉红色;雄蕊5-25;心皮1-5,大部分与花托合生,仅先端和腹面分离,子房下位至半下位,每室具2胚珠,其中1个常不发育。梨果,先端有宿存萼片;心皮熟时为骨质,成小核状,各具1种子;种子直立,扁,子叶平凸。
  本属的模式种:锐刺山楂 Crataegus oxyacantha L., 原产欧洲。
  本属有些种类果实大形而肉质,可供鲜食,或作果冻蜜饯及糖渍食品,有些种类的嫩叶可作茶叶代用品,有些种类的果实可入药,树皮和根部含单宁,可用于染色。木材坚固沉重,可作镟工用材或农具把柄。许多种类可栽培供观赏用,并适宜作绿篱,少数种类可作苹果、梨、榅桲和枇杷果树的砧木。用种子繁殖,但种子有隔年发芽的习性,必须经过层积储藏。栽培品种采用嫁接繁殖[1]
  落叶灌木小乔木,通常具刺;叶互生,单叶,通常分裂,稀不裂,有托叶;花为顶生的伞房花序;萼钟状,5裂;花瓣5;雄蕊5-25;子房下位,1-5室,有中轴胎座,每室有发育的胚珠1颗;果为一梨果,有1-5个具1种子的小核。

山楂属

山楂属(5张)

编辑本段下级分类

  楂属分类系统总览
  组1. 羽裂组 Sect. Pinnatifidae Zabel 叶片羽状深裂或浅裂,叶脉伸到裂片顶端及分裂处;花序微被柔毛;果实红色;小核3-5,内面两侧平滑(种1)。
  组2. 浅裂组 Sect. Henryanae Sarg. 叶片浅裂或不分裂,叶脉伸到裂片顶端;花序无毛;果实黄色或红色;小核3-5,内面两侧平滑(种2-4)。
  组3. 楔形组 Sect. Cuneatae Rehd. 叶片不分裂或浅裂,基部常楔形;花序微被柔毛;果实红色;小核3-5,内面两侧平滑(种5)。
  组4. 毛序组 Sect. Tomentosae Sarg. 叶片浅裂,叶脉伸到裂片顶端;花序多密被绒毛;果实红色;小核2-3,内面两侧有凹痕(种6-7)。
  组5. 麻核组 Sect. Sanguineae Zabel 叶片浅裂至深裂,叶脉伸到裂片顶端;花序无毛或微被柔毛;果实红色、黄色或黑色;小核3-5,内面两侧具凹痕或蜂窝状孔穴(种8-16)。
  组6. 光核组 Sect. Orientales Zabel 叶片深裂稀浅裂,叶脉伸到裂片顶端及分裂处;花序无毛或微被柔毛;果实黑色或红色;小核1-3,内面两侧稍具稜或平滑(种17)[1]

编辑本段所有物种

  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北美种类很多,有人描写在千种以上。中国约产17种。
  Crataegus L. 山楂属,蔷薇科,约1000种,分布于北温带,北美最盛,我国约有17种,各省均产之,其中山渣C. pinnatifida Bunge北部常见栽培,果供鲜食或作蜜饯。
  
阿尔泰山楂 湖北山楂 绿肉山楂 山楂(原变种) 无毛山楂
滇西山楂 华中山楂 毛山楂 山楂属 野山楂
福建山楂 桔红山楂 山东山楂 山楂无毛变种 云南山楂
甘肃山楂 辽宁山楂 山里红 陕西山楂 中甸山楂
光叶山楂 裂叶山楂 山楂 天山山楂 准噶尔山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