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荆子

 chh71 2012-11-21

山荆子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中文学名: 山荆子
拉丁学名: Malus baccata
别称: 山定子、山丁子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亚纲: I类真蔷薇分支 eurosids I
目: 蔷薇目 Rosales
科: 蔷薇科 Rosaceae
属: 苹果属 Malus
分布区域: 西伯利亚蒙古、中国、朝鲜等地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
  山荆子树

山荆子树

0-14米,树冠广圆形,幼枝细弱,微屈曲,圆柱形,无毛,红褐色,老枝暗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渐尖,鳞片边缘微具绒毛,红褐色。叶片椭圆形或卵形,长3-8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稀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锐锯齿,嫩时稍有短柔毛或完全无毛;叶柄长2-5厘米,幼时有短柔毛及少数腺体,不久即全部脱落,无毛;托叶膜质,披针形,长约3毫米,全缘或有腺齿,早落。伞形花序,具花4-6朵,无总梗,集生在小枝顶端,直径5-7厘米;花梗细长,1.5-4厘米,无毛;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边缘具有腺齿,无毛,早落;花直径3-3.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萼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长5-7毫米,外面无毛,内面被绒毛,长于萼筒;花瓣倒卵形,长2-2.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15-20,长短不齐,约等于花瓣之半;花柱5或4,基部有长柔毛,较雄蕊长。果实近球形,直径8-10毫米,红色或黄色,柄洼及萼注稍微陷入,萼片脱落;果梗长3-4厘米。花期4-6月,果期9-10月。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原产华北、西北和东北,山区随处可见,在杂木林中常有成片分布。山荆子分布很
  山荆子

山荆子

广,变种和类型较多。据调查,我国东北中部山荆子有阔叶山荆子(var.latifolis Skv.)和椭圆山荆子(var.silvatica Skv.)2个变种,有圆锥形山荆子、梨形山荆子和扁圆山荆子3个变型。河北省燕山地区、赤城大海坨和承德北部的围场坝上均有山荆子分布。其变异类型有长柄、短柄、小叶、窄叶、梨形果、扁果、平顶山荆子等22个类型之多。
  山西的沁源山荆子,主要分布在太岳山区的沁源和王陶乡的阴坡水边,抗阴湿,不抗旱。雁北的广灵山荆子分布于阳坡地埂边,抗寒、抗旱。阳高山荆子产于阳高县的王官人屯,抗腐烂病。房山山荆子比较抗盐,嫁接苹果不黄化。
  西藏昌都地区的山荆子,果实有长椭圆形、倒卵圆形或圆柱形3个类型,单果重1.25克,鲜红色,脱萼,有光泽,果柄长1.9~3.9厘米,紫红色,9月下旬成熟。

山荆子

山荆子(5张)
  四川的山荆子零星分布在海拔1140~1850米处,茂汶、盐源等县作苹果砧木用,有“小脚”现象。宁夏在六盘山西山区也有分布。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生长习性】:喜光,耐寒,耐旱,深根性,寿命长,适宜在花岗岩、片麻岩
  山荆子

山荆子

地和淋溶褐土地带利用。
  【园艺用途】:山荆子树姿较美观,抗逆能力较强,生长较快,遮荫面大,春花秋果,可用作行道树或园林绿化树种。
  【营养成分】:山丁子的营养成分高于苹果。其中有机酸的含量超过苹果的1倍以上,适用于加工果脯、蜜饯和清凉饮料。
  【功效】:山丁子味甘酸、性凉、无毒,能润、生津、利痰、健脾、解酒。
  【食用方法】:山丁子是酿酒和调制纯绿色饮品的最佳原料,树皮可做染料。山丁子树还是果树的嫁接植物。

编辑本段繁殖情况

  繁殖多用播种。果实在充分成熟时采收,每百斤果实可出种子l—l.5公斤,沙藏越冬,正常出苗率在80%以上。种子细小,千粒重6—7克,幼苗在第一年生长较慢,通常在二年生时可供芽接。

编辑本段相关的种

  山荆子(原变型)Malus baccata (L.) Borkh. form. baccata
  山荆子垂枝变型Malus baccata (L.) Borkh. form. gracilis Rehder
  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 Koehne
  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er
  毛山荆子Malus mandshurica (Maxim.) Kom. ex Juz.
  丽江山荆子Malus rockii Rehder [1]

编辑本段参考文献

  Malus baccata (L.) Borkh. Theor. -Prakt. Handb. Forst. 2: 1280. 1803; Schneid. Ill. Handb. Laubh. 1: 720. f. 397 1. 398 g-i. 1906; Rehd. in Sarg. Pl. Wils. 2: 291. 1915 & in Journ. Arn. Arb. 2: 49. 1920; Chun, Chin. Econ. Trees 173. 1921; Rehd. in Journ. Arn. Arb. 5: 191. 1924 & 9: 68. 1928; 周汉藩, 河北习见树木图说119. 图73. 1934;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420. 图318. 1937; 俞德浚、阎振笼, 植物分类学报5: 82. 图版8. 1956;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植物志上册396. 图342. 1962;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 234. 图2198. 1972. ——Pyrus baccata L. Mant. Pl. 75. 1767; Maxim. in Bull. Acad. Sci. St. Petersb. 19: 170. 1873. ——Malus sibirica Borkh. in Roem. Arch. Bot. 1 (3): 89. 1798. ——Malus baccata var. sibirica (Maxim.) Schneid. Ill. Handb. Laubh. 1: 720. 1906. ——Malus pallasiana Juzep. in Fl. URSS 9: 370. t. 22: 4. 1939; 刘慎谔等, 东北木本植物图志303. 图版105: 215. 1955[1]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山荆子(5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