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鱼综述

 茶香飘万里 2012-11-21

龙鱼综述

一、起源与发展
至今还保持着远古时代的体形与习性,素有“鱼类活化石”之称的“龙鱼”极有饲养与观赏价值。该鱼全身闪烁着光芒,鳞片特大,有个大口,口唇角有两条触须,活象神话中的“龙”,故以此得名。这种鱼又叫“ 龙吐珠鱼”(香港澳门)、“银带鱼”(台湾)和“银船鱼” 、“银大刀鱼”(日本)。
龙鱼,属于骨舌鱼科,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早在远古石炭纪时就已经存在。该鱼的发现始于1829 年,在南美亚马逊流域,当时是由美国鱼类学家温带理博士 (Vandell)定名的。1933年法国鱼类学家卑鲁告蓝博士在越南西贡又发现红色龙鱼。1966年,法国鱼类学家布蓝和多巴顿在金边又发现了龙鱼的另外一个品种。之后又有一些国家的专家学者相继在越南,马来西亚半岛,印尼的苏门答腊、班加岛、比婆罗州和泰国发现了另外一些龙鱼品种,于是就把龙鱼分成金龙鱼、橙红龙鱼、黄金龙鱼、白金龙鱼、青龙鱼和银龙鱼等。真正作为观赏鱼引入水族箱是始于50年代后期的美国,直至80年代才逐渐在世界各地风行起来。
龙鱼,原产地称之为AROWANA,华人的发音为“亚罗娃娜”,是西班牙语“长舌”的意思。其学名“SCLEROPAGES”是舌头、硬咽状的意思,按分类学上龙鱼隶属于OSTEOGLOSSIDAE科(骨舌鱼科,又叫骨咽鱼科)。
二、生物学特征
龙鱼全身闪烁着青色的光芒,圆大的鳞片受光线照射后发出粉红色的光辉,各鳍也呈现出各种色彩。不同的龙鱼有其不同的色彩。例如,东南亚的红龙幼鱼,鳞片红小,白色微红,成体时鳃盖边缘和鳃舌呈深红色,鳞片闪闪生辉;黄金龙、白金龙和青龙的鳞片边缘分别呈金黄色、白金色和青色,其中有紫红色斑块者最为名贵。这一科龙鱼的主要特征还有它的鳔为网眼状,常有鳃上器官。
龙鱼属肉食性鱼类,从幼鱼到成鱼,都必须投喂动物性饵料,以投喂活动的小鱼最佳。动物内脏,易妨害消化系统,不可投喂。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多选用对虾饲料(浮性) 。提醒您一点的是:鱼和人一样需要各种养份,不可以投喂一种饵料,应制定出一份营养丰富的菜单,以确保它的营养均衡。
    龙鱼适应的水温介于24~29℃均可,如果鱼只适应良好,甚至可以适应22~31℃的温度。不过龙鱼和其他的观赏鱼一样,切忌水温急剧变化。
三、龙鱼分类
(一)纯正血统
严格来说,亚洲龙鱼只有三大类,即金、红和青龙。可是,金龙似乎又可再分为两种互不相同的龙鱼:生长于印尼苏门答腊的红尾金和马来西亚的过背金。
同样的,红龙也有辣椒红、血红和橙红之分。只不过,这三红龙之间的差别会比两种金龙之间的差异来得小,所有的红龙都来自印尼的加里曼丹省。
至于青龙,它们则分布在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地。由于分布的范围广,每个地方的青龙都稍有不同。
最后便是产自印尼加里曼丹班扎尔马新〔Banjarmasin〕地区一种被称为黄尾的龙鱼了。这也就是说,拥有纯正血统的龙鱼品种一共有七种。
1、过背金龙
  这种普遍被称为马来亚骨舌鱼〔Malayan Bonytongue〕,马来西亚金龙〔Malaysian Golden〕,布奇美拉蓝[Bukit Merah Blue]。太平金[Taiping Gold]、柔佛金[Johore Gold]等的龙鱼原产自马来西亚半岛[即西马来西亚]。其马来文名称为lkan Kelesa。在马来西亚,当地的土著常于河流和湖泊捕猎此鱼,较为人知的几条河流分别是彭亨州的勒葩尔河〔Lepar River〕以及丁加奴州的彤河〔River Tong〕和默尔苍河〔River Mercang〕。此外,吡呖州的博加克河〔River Bogak〕、戈东河〔River Gedong〕,布奇美拉湖〔Bukit Merah Lake〕和亚罗尔邦肃〔Alor Pongsu〕地区也都生产此鱼。
由于供应量远不及需求量,所以此鱼是目前价格最高的亚洲龙鱼,正因如此,饲养过背金便成了一种财富的象征,虽然此鱼比红龙更具攻击性,并且更加容易生病,然而举凡养鱼爱好者都希望能拥有它。
即使是售价一度较为昂贵的超级红现在的价钱也比不上过背金的高了。至截稿时,只有新马两国的养殖场培育有过背金。少之又少的供应量便是至使此鱼身价百倍的缘故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嘛。所观超级红,则是新马印三国均有培育。所以供应量自然比过背金的来得高。
过背金的魁力和美丽之处在于其鳞片的亮度。和红尾金不相同,成熟的过背金全身都长了金色的鳞片,前者的只长到由腹部算起的第四排而已。不仅如此,过背金的颜色也会随着鱼龄的增加而加深,就好比从鱼身的一边跨越到另一边去似的。
过背金有几种不同的底色,但多以紫色为主,其它较为罕见的尚有蓝、绿、金。高价的紫底细框过背是日本人最偏爱的品种。细框指的是鱼鳞上的紫色。多于金,那金只显现在鳞片的边缘罢了。这使得鱼儿看起来就象一尾鳞片镶金以及鳃盖呈金的紫色龙鱼。既华丽又贵气,令人不禁为之侧目。
  7~8公分长的幼鱼,其鳃盖可见一抹金,紧接着便是由头部延伸到尾部那青黄色的直线。长到9~10公分长的时候,紫色过背的紫色色底鳞片就已经长到第四排了。最后到了适宜出口的12~15公分长的时候,有些龙鱼的甚至已达到了第五排呢,最起码也有背鳍周围的部分吧。这般长度的6~7个月大过背金鳞片上的金色边缘已经很明显了,仅仅两周岁的鱼便已宛如闪亮耀眼的纯金块。虽然过背金与红尾金尾巴和鳍的颜色都一样,但前者的这一大特征却和价格较低的后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过,有些过背金也有颜色较浅的鳍。
  鉴于价昂的过背金和价格大众化的红尾金之间的相似之处,所以新手在购买时还是先征询专家的意见为宜,再不然就是向可靠的养殖者购买。
2、超级红龙
  超级红或者一号红龙是养殖者和养鱼爱好者这些行家们通用的术语,包括了辣椒红和血红这两大品种。由于人们对此鱼的需求大,所以新马印三地所有在华盛顿公约[英文简称CITES]下注册的养殖场都有培育这个品种的龙鱼。加上此鱼需要4~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期,故使得这一度最为昂贵的龙鱼品种现在,在价钱方面也只能居于过背金之下了。
  此鱼抢眼的美是不容低估的。它受欢迎的程度是不分国界和文化的,不同国籍的人士都同样地想拥有这样的一条鱼,因为红色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乃吉祥的象征,特别是对生长在东方的华人跟日本人而言,此颜色的意义就更加重大了。况且金龙很多时候都比此鱼更具攻击性,这便是此种龙鱼广受欢迎的原由了。也正因为如此,把八或九条的超级红跟其他鱼类同时混养于一水族箱亦不是不无可能的事。
    红龙的原产地是印尼的西加里曼丹省。当地的土著伊班[Lban]部落成员是在卡浦亚斯河[Kapuas River]和仙塔兰姆湖[Sentarum Lake]捕扣此鱼的。
  鱼的采收期是每年的十二月至隔年的三月,因为这段时间正值鱼苗无拘无束游泳时。在这期间,普通一天可捕到多达十条下颌嘴袋里育有三十条鱼苗的雄性成鱼。这对捕鱼者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不过,最雀跃的莫过于那些雇用他们的养殖者了。根据记录,光是一九八六年就有多达一千条口中哺着三千鱼苗的雄性成鱼被捕捉上来!此后,一年复一年的,此鱼天然的数量很快便随着人们过度的捕捉而消耗殆尽。
红龙身上的色彩通常快则一年,慢则十年便会完全显现,一般时间为4~5年。很多时候,鱼儿的色彩是渐次地先由黄转为橙,再从橙转为浅红,到了最后才转为深红色。由于色彩是分段显现的,你实在不必为橙色的鱼儿突然在1~2周内全身转为红色而感到太过诧异。很多养殖者相信这样的颜色转变乃取决于某些因素,如血统[60%]、水质[20%]、饵料[10%]和阳光[10%]。目下为人所知的超级红品种有三,各自的原产地皆不相同。
辣椒红生长于仙塔兰姆湖以南的地方,是目前价格最高的红龙,它有两种:第一鳞片的底色是蓝的;第二种的头部则长有绿色的鱼皮。它之价昂乃因它的稀罕及其身上所覆盖着粗框鳞片[故其深红的色彩],深红色的鳃盖还有比较大的鳍和尾鳍。此鱼的幼鱼可从它较宽的身体、较大的眼睛、菱形的尾鳍、较尖和突出头部以及红色的鳍,特别是其胸鳍,轻易地被确认出来,它大眼睛的直径通常相等于眼睛和嘴尖的距离。鳞片带有淡淡的绿和黄或橙色。不过,此鱼的色彩最快也要等一年半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来。慢的话就要等上四年或者更长时间了。
血红的原产地和辣椒红的恰恰相反,是在仙塔姆湖以北的地方。血红龙成鱼的身体主要由细框鳞片覆盖着,鳃盖也同样是红色的。此鱼有红色的鳍,不过身体却比较细和长。和辣椒红不同的是,血红的色彩会很快地在一年后便显现,所以甚受人们的喜爱,更何况,此鱼的售价也因其充裕的供应量而比辣椒红来得低。它幼鱼的身体比较辣椒红龙幼鱼的相对地来得长,鳍和眼睛也比较小。此外,血红龙幼鱼的鳍也一样是红色的,所不同的是它的尾鳍呈圆形,头部也不比辣椒红龙幼鱼的突,鳞片略带浅绿和粉红的色泽。
    最后便是产自科同加乌河[River Ketongau]和其支流的橙红龙了。完全发育的橙红龙身体比血红龙相对地长,一般可长至九十公分。此鱼的鳃盖为橙红色。鳞片通常也只是橙色。有些橙红龙的鳍是橙红色的,而一些劣等橙红龙的甚至是黄色的呢。独特的是,幼鱼的头部比较圆。此红龙鳞片上的色彩亦是因为常常远不及血红或辣椒红的亮丽而越发使人觉得它暗淡无光。除此之外,眼睛比辣椒红小的橙红龙也是三种龙当中价钱最低的。可是此鱼却少有人问津。
3、红尾金龙
为了更容易区分它和产自马来西亚的过背金。此鱼因此亦普遍被称苏门答腊金。但是,既然现在新马印三地均有养殖场从事培育的工作,所以才比较亲切地被称为“红尾金”,鉴于红尾金艳丽夺目的形貌,再加上比过背金和超级红便宜的合理价格,选购这种龙鱼因此是绝对物超所值的。尽管此鱼的价钱比过背金和超级红低,并只比青龙的高出一点点,它的美却远远地超过了其价码。红尾金低廉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与它过剩的供应量有关。这是因为新马印三国绝大多数的养殖场都在培育此鱼所致。
  原产自印尼苏门答腊岛的红尾金龙,于当地的北干巴鲁河[Pekanbaru River]和坎葩尔河[Kampar River]生长。其身体的上半部,包括它第五和第六排整整两列的鳞片都是很独特的黑或深褐色。因此,它鳞片上的金色色彩最多也只能达到第四排,这一点绝对有别于过背金。它和过背金还有另一个差别,就是尾鳍上端三分之一的部分和背鳍都是深绿色的,至于尾鳍下端三分之二的部分,则与臀鳍、腹鳍和胸鳍一样都是橙红色的。这一点倒是和超级红颇相象的。
和青龙相似,一条7~8公分长的红尾金所有的鳍都是黄色的,只有在鱼儿的主食是富含红色素[beta-carotene]的小虾时,鳍部的红色才会在它长至10~12公分长的时候显现。到了它15~20公分长的时候,鳞片的金边亦已形成。这种镶金边的鳞片最多会一直“攀爬”到第四排为止。然而,如果你把过背金和红尾金并排的话,你就会消楚察觉到两者之间的差异。纵使两条龙鱼都一样为十五公分长,而且色彩均已达到了第四排的鳞片。但你一样会发觉到过背金的金色到底还是比红尾金的来得深。
不过有些鱼龄5~8岁,也就是六十五公分及更长的特级红尾金身上的金色色彩却会达到第五,又或者甚至是第六排呢。人们一般认为红尾金比红龙更具攻击性,但却肯定比过背金来得温驯。正因如此,于一个水族箱内同时饲养八到九条红尾金或超级红比起饲养一整缸的马来西亚金龙相对地容易。和过背金相似。这种龙鱼亦有不同的底色——蓝、金和青。
4、青龙
  在所有受到华盛顿公约[英文简称CITES]保护的亚洲龙鱼品种当中,青龙的售价乃最低廉。这主要是因为野生青龙的产地遍布东南亚多个国家。鉴于它在日本极受当地高校生的喜爱。因此大多数在华盛顿公约下注册的养殖场都有培育此鱼。既然如此,日本水族入口商一次购买过400~500条的青龙幼鱼亦不足为奇。
有些青龙的鳞片是半透明的,更有些不是透明的,它的侧线在其灰绿色的鳞片当中更是显眼。上好青龙的身体上部会有淡淡的蓝或紫色。成鱼的头部也较圆和较小,看起来和其他的龙鱼品种真有如天渊之别,由于青龙幼鱼的头部和身体比较成比例,故人们多认为它比成鱼更好看。
5、黄尾龙
  此龙鱼亦常常被称为黄龙鱼或者黄尾龙鱼,黄尾龙幼鱼鳍上的粉红色会随着它的成长而逐渐消失。成鱼全部的鳍都是黄色的,故得以命名。人们时常误以为此鱼是超级红和黄尾或青龙在野外交配而得,其实不然,它本身确实为一个龙鱼的品种。因为此鱼的色彩一点都不鲜艳,所以并不受到人们的喜爱。
由于商业价值低,因此并没有几家养殖场在培育纯正血统的黄尾龙;反而只是常拿它来和超级红配种,以使繁殖出一号半红龙,此鱼多生在加里曼丹北部城市,班扎尔马新[Banjarmasin]附近的河流和支流。
(二)全新的品种
  无论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兴趣还是为了刺激销售量,过去若干年被繁殖出来的新龙鱼品种再一次印证了养殖者的辛勤与执着。这是因为,要成功繁殖一个新品种一般需时8~9个漫长的年头。这还不包括让新品种稳定下来的两年时间呢。故此,养殖者都必须具备了耐心和金钱这两大先决条件才能得以成功。
1、一号半红龙
 此乃超级红和黄尾或者青龙的配种,所以也叫做班扎尔红龙[Banjar Red]。通常,只有优良品种的黄尾才会被用来和等级较差的超级红交配。然而,有些不择手段的出口商却试图把上等的一号半当作一号红龙{超级红}来出售。
 基于配种的关系,这种龙鱼看上去简直就象是一条带有一块块红斑的黄尾龙鱼或者青龙。一些等级较高的鱼可能还会象超级红一般长有红彤彤的鳍,但却永远都不可能会有红色的唇和触须。
  跟超级红龙幼鱼突出的嘴部相比较,此龙鱼幼鱼的嘴部就显得圆多了。这龙鱼身体后端三面鳍上的黑色斑点都是依着鳍的形状而排列的。相形之下,超级红鳍上的斑纹则与硬刺形成十字花样。新马印三国目前有若干养殖场在培育此鱼,难怪价格如此低廉。
2、二号红龙
这无人垂青的龙鱼乃由质量较差的黄尾龙和质量同等差的青龙配种而成。在印尼,只有几家养殖场有培育这种龙鱼。
3、 高背金
此乃过背金和红尾金的配种,目的当然在于繁殖出一种背部较高的红尾金。
4、金红龙
    此乃血红龙与过背金的配种,所产的后代鳞片色彩除了粉红中略带蓝色外,上面的金色也比较深。
5、白金龙
此鱼也被称为雪龙。究竟它从何而来。至今仍是一项重大的商业机密。基本上,这个新品种龙鱼的身体偏向白色或呈银色,并带有一点金尾特有的光泽。据悉,现在已有源自青龙、超级红和过背金的白金龙了,除了源自超级红的白金龙的鳍带有些少许红色外,其他白金龙的鳍皆为白或黄色。
  此鱼目前的数量尚不容许它被大量的输出,故价钱十分昂贵,迄今,只有不超过十条这样的龙鱼被输到日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龙鱼输入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