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谐音‘福禄’故久受世人推崇,喜爱。 今有编辑朋友约稿,故偷闲琢一葫芦,已在第七期《红木视界》杂志上发表。 详照了雕刻过程,应朋友要求,多多的使用了打磨机和不同雕刻部位各种磨头的应用,以及雕刻手把件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手工心得,愿与同好分享。共享手工快乐! 手把件第一要求,牢固,不可未经盘玩,即已有损。 二,要求玲珑剔透,不可粗顽不灵。 看是相对立的两个要求,如何统一?简言之,既物必有根,如象棋之局,有根子不丢。按物理学讲,就是把阻力臂尽量做长,还要根据木材纹理的走向,尽量做到通经断纬,经细纬粗。只要依此根本,再进行穿插变化,即可玲珑剔透,又不至于轻易损坏。 再有藤蔓转折处,叶面翻卷处,细须扭曲处,都应本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前先后的原则,才可生动自然,不至于生硬古板。 有道是三分刻,七分磨,再好的雕工,没有细致入微的打磨,无法体现出工之巧,艺之灵。 手把件长度以8厘米为宜,粗度以盈握适手为度。 ![]() 打掉棱角,使原料初步圆滑适手。 ![]() ![]() ![]() 定出主体葫芦位置, ![]() 把各部藤蔓,叶,花等配饰大型留出后,去掉其它多余部位。 ![]() 余量要留大些,因为雕刻是减法,去掉就无法补救。 ![]() ![]() ![]() ![]() 临近叶片有些雷同,把此片舒展叶改成半翻转叶。 原来的叶片效果。 ![]() 叶片改后的效果。 ![]() 下面是不同雕刻部位,不同磨头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 掏窄小孔洞处,宜用此种棒状磨头。 ![]() 细微处,宜用此种针状磨头。 ![]() 圆滑曲面处,宜用此种球状磨头。 ![]() 大面处,宜用此种6毫米的圆头柱状磨头。 ![]() 注意事项:吃刀量一定要小,挖孔洞时不可急于求成,进刀过快,因使用机械,已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故不可求功贪多,加大吃刀量。 不然不但容易对雕件造成损坏,而且会造成磨具断裂出现危险。欲速不达! 细心雕琢后,基本成型。 ![]() ![]() 因这里有一天然疤节,故利用白皮刻一小虫,嫁祸与它,也便是了! ![]() 用细磨头精雕衔接根部,出阴角以显物件玲珑。 ![]() ![]() 成型后,把各号砂纸裁条,折叠,开始无尽的细致的打磨。 ![]() ![]() ![]() 打磨至600目时,用快刀,利刃刻出叶脉等细部,及衔接根部的清理。 ![]() ![]() ![]() ![]() 一定要注意到叶脉正凹,背凸的处理。 ![]() ![]() ![]() 继续由800目抛至3000目即可。 ![]() ![]() ![]() 穿绳后效果! ![]() ![]() ![]() ![]() 闲玩而已,陶性怡情。 良材拙艺,同好雅评。 真心希望能对爱好手工的朋友起到些许帮助! 由衷期盼传统手工得以传承,发扬! 衷心祝愿木工爱好者论坛蒸蒸日上,如日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