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氟辛酸及其危害

 闲之寻味 2012-11-21
媒体近日披露,2012年10月,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人员,对包括狼爪、阿迪达斯、Vaude、The North Face等知名厂商在内的14个户外服装品牌进行了测试,在随机抽取的14件雨衣、雨裤中均发现了有害化学物质-全氟辛酸;报告指出,上述服装中被用来防水、防污的全氟辛酸很难从环境中降解,有可能通过食物、空气和饮水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多组织器官的损害。
    1947年,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制造有限公司(简称3M公司)成功研制出全氟化合物,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高表面活性、疏水和疏油性能, 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润滑剂、灭火剂、表面活性剂、清洗剂、化妆品、纺织品、室内装潢、皮革制品等生产领域。其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两种典型的全氟化合物。
    全氟辛酸分子量414, 熔点45-50℃,有疏水和疏油的特性, 其化学结构要比其他的表面活性剂更为稳定。由于其同时具有耐高温和耐强氧化剂的优点,应用范围在不断增加。有研究表明,全氟辛酸即使长期浸泡在强氧化剂或强酸溶液中,也不易降解,而且在生物体内有较强的蓄积性,长期的广泛应用及积累,使其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全氟辛酸可以在环境条件下及生物体内降解的证据,引起人们的忧虑。
    全氟辛酸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很少经过皮肤吸收;全氟辛酸进入生物体内后,主要在肝脏和血液中分布,通过尿和粪便排出体外。医学研究证实,全氟辛酸的生物半衰期存在显著的种属差异,有研究人员观察工作中接触全氟辛酸的作业人员,推算出人体内全氟辛酸的生物半衰期长达4.37±3.53年。
    有研究者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在远离人类活动的极地环境中检测到全氟辛酸, 说明它的存在是十分广泛的。1976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Donald Taves医师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无意中在自己的血样中检测到了有机氟, 由此推断有机氟化物已经是全球性的污染物。有研究报道,日本境内河流中全氟辛酸含量在0.1-456.41ng/L;香港沿海为0.73-5.5ng/L。我国研究人员在2004年报道,调查东北地区某省会城市成人血清和脐带血中全氟辛酸污染现状,发现男性成人血清全氟辛酸几何均数为11.53ug/L, 女性成人血清全氟辛酸几何均数为8.97ug/L,脐带血中全氟辛酸几何均数为0.264ug/L。全氟辛酸作为环境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全球性生态系统污染已成事实。
    全氟辛酸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属于中等毒至低毒范围,雄性大鼠的半数致死量>500 mg/kg,雌性大鼠的半数致死量为250~500mg/kg。全氟辛酸的毒理学研究证实其具有肝脏毒性,研究人员给小鼠以27.9mg/kg-111.5mg/kg的全氟辛酸灌胃染毒,两周后各剂量染毒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全氟辛酸的毒理学研究资料表明, 在一定剂量条件下,全氟辛酸对实验动物及人类可能造成的一般毒性、神经毒性、心血管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和免疫毒性等风险。研究者同时指出, 由于种属差异以及一些研究资料的不确定性,对全氟辛酸进行安全性评价的科学性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全氟辛酸的广泛污染问题将成为今后环境科学和预防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要使用各种各样纺织助剂,人们担心穿着含有包括全氟辛酸在内的纺织助剂的服装时,残留在纺织品上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当今的国际市场对纺织品提出了安全性和生态性的要求, 需要满足以下六个条件:1、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2、无甲醛或低甲醛;3、无危险性化学物质;4、无环境激素;5、无全氟辛烷磺酸盐和全氟辛酸;6、无可吸附的有机卤化物。
    美国国家环保局科学顾问委员会将全氟辛酸描述为可能的致癌物,制订相关计划促使生产企业主动削减全氟辛酸在产品中的含量,以削减全氟辛酸及其母体物质在环境中的排放。3M公司在2000年宣布,从2001年起逐步淘汰全氟辛烷磺酸类物质的生产。在人们生产、生活领域,减少直至杜绝全氟辛酸类物质的应用,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