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右脑教育培训常见误区

 安之然 2012-11-21
右脑教育到底可以令孩子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将这个问题抛给诸多家长时,得到这样一串回馈:“让孩子比其他同龄人更聪明”、“让他们大脑平衡发展,不要被将来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给害了”、“右脑不是主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吗”,可见家长们的“起跑线”思想仍是投资“右脑教育”的主要动力,但他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右脑教育”的效果未必如他想象的那样神奇。

令6岁小孩玉玉(化名,下同)的家长A thena至今仍然费解的一件事是,从3岁起就从未中断“右脑”培训的孩子,到了学龄阶段,智力居然跟不上同龄儿童。“很简单的生字,王、禾、木、每之类的,别的小孩看一眼就能记住,他背诵好多次还是会忘,对着字帖一个劲摇头……”她很诧异,“右脑教育”不是能让孩子具备“过目不忘”的本领吗,为什么耗资数万的“右脑培训”反而令孩子的智力水平低于平均值?

如此困惑,在深圳家长中十分普遍,“右脑教育”的成效,未能在学龄阶段转化为学业、分数上的优势,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又如刚升二年级的7岁学生林昱,从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小发明家”,变成了每门功课都是“80分”出头的平庸学生,家长如是吐槽:“读幼儿园的时候就给他上‘右脑班’,当时他的手工作业完成得相当不错,一些简单的器械、玩具他都能自行修理,口头表达能力也比较好,可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居然沦落到‘中下’水平了。”

可见,“右脑教育”并不是令孩子智力飞跃的一针“鸡血”,它也充满了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从教育规律的层面分析,“右脑教育”也只是早教领域中的一个分支门派,并无过分特别之处。右脑教育的发展,源于大脑生理科学的进步,最先由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罗杰·斯佩里教授提出“左右脑分工模型理论”,并由此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此后,这一“模型”被西方早教理论充分吸收,传入中国后,“左脑负责逻辑、判断、分析、线性、语言、符号、选择;右脑负责空间、节奏、图像、想象力、色彩、音乐、直觉等功能”逐渐成为一种公认的早教常识,被众多机构及家长所信奉。

目前,活跃于早教市场的“右脑教育”主要可分为以下门类:一是按照“蒙特利梭”(简称蒙氏教育)理论施行的感知、感统早教课程,二是源自日本等国,以“亲情、爱意”为核心的东方右脑早教课程。根据年龄段、教材、性格特点、家庭构成、训练项目的不同,又可以细化为“感知班”、“游戏班”、“记忆教学班”、“闪卡班”、“想象力班”等。

不少家长对“右脑教育”似懂非懂、道听途说的理解,使某些“伪右脑机构”得以乘虚而入。家长对右脑教育的理解,目前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对右脑教育完全不理会、不认可,对其科学性持怀疑态度,一种是对右脑教育过度迷信,以为右脑教育可以把孩子变成天才,教给孩子特异功能,这些都是对右脑教育的曲解。

摆在家长和早教工作者面前的还有另一个悖论——如何评估“右脑教育”的成效?我们可以从什么指标,看出孩子的右脑有了真正的发展?这个量化问题,同样是众多家长的困惑所在。

凡是音乐、美术优异者,大多缺乏较好的数学的学习能力,在各类高考录取成绩中,音乐、美术类考生数学成绩均为最低。这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哪怕是通过专门化的开发右脑 的音乐、美术训练也达不到。教育工作中,注意学生右脑的开发与训练,使他们在左半球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右半球也得到充分发展,成为一个大脑两半球和谐发展、既善于直觉思维又善于分析思维、既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既善于抽象逻辑思维又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人的境界。更何况我们学校为儿童开展的开发右脑训练的强度和力度远不能与此相比。

右脑机构的优劣甄别其实并不困难,需以常识为准绳:“首先,家长选择右脑机构,不能违背常识——比如蒙眼看牌之类的特异功能,稍加判断便知是无稽之谈,为什么还有家长上当?这说明家长本身也有问题……正牌的右脑机构收费大多在1000 -2000元/月这个区间上,只要涉及到天价收费、天价换天才之类的承诺,家长们就应该保持警惕了。

当然,右脑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右脑教育的评估,可以通过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等几个指标来判断。孩子的右脑发展与否,我们可以从孩子的日常言行中看出端倪。比如,孩子的语言系统变得丰富了,同样一个事物,他可以用不同的词汇进行描述,可以根据事物发散联想到其他领域(比如飞机一词,想象力贫瘠的孩子只能想到在天上飞这个答案,但是右脑发达的孩子就可以给出电脑游戏的道具、前两天新闻报道说它出事、没有起飞就摔下来了等等之类的答案),他所能描述的合理答案会越多。

此外,右脑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婴幼儿在3岁之前接受了不错的右脑教育,已经初见成效,但在学龄前这个阶段并没有及时把右脑教育的成果与左脑教育有机联系起来,以至于一进入学校,反而变笨了。正确的、科学的早教方法,一定是根据儿童的生心理特点,不偏不倚地兼顾左右脑发展,并且根据儿童的年龄变化调整方案和手段的

右脑教育误区一览
误区一“右脑教育”优于“左脑教育”?
澄清:有些“右脑”理论这样描述——“记忆在右脑的东西是一辈子的,永远不会忘记;记忆在左脑的东西是短暂的,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这样的说法,其实并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事实上,人的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差异是相对的,左脑和右脑是以各种不同的信息处理水平相互联系、协同活动着的。不管什么科目,既与左脑有关,也与右脑有关。只用左脑或右脑就能学习的科目是没有的。而一些右脑机构批评“现在的学校教育只是使用左脑,而忽视右脑”,认为“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开展右脑教育”,这种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误区二“左手左脚”可以锻炼右脑?
澄清:有些早教机构推出所谓“右脑增智”或“右脑开发”的训练,无视“左利手”、“右利手”的自然习惯,强行要求孩子用左手左脚,称之谓开发右脑提高形象思维的基本训练。这样不仅打乱了正常发育的进程,可能会造成某些孩子口吃,严重者会导致儿童性精神症。因此,要澄清对有关大脑功能的认识,正确认识右脑教育的弊端,以免走火入魔。

误区三用“压抑性”手段推行右脑教育?
澄清:不少家庭进行右脑教育的手段比较粗暴,给孩子安排了很多“右脑练习题”,这等于又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这种“强迫手段”,违背了教育社会化的一般进程,教育效果亦不见佳。有些父母则埋怨孩子不聪明,不自觉地使用语言暴力,这些家庭教育中的粗暴习惯都是会令“右脑教育”的成果打折扣的。

误区四右脑教育=放任孩子乱涂乱写?
澄清:有家长认为,右脑教育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因此放任孩子们的任何习惯和言行,比如,孩子喜欢乱涂乱写,就认为他在画画和文学上有天赋,所以采取放任态度,置之不理。其实,“释放天性”并不是指家长可以撒手不管,即使是正在施行“右脑教育”的阶段,家长仍然要对孩子进行合理的约束,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社会性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