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简评?(曹操、苏轼、曾国藩)

 万里无云万里天 2012-11-23
人我关系,这里有三个人可以作为极致的典型,他们是曹操、苏轼、曾国藩。

 

    曹操:“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谋杀董卓未遂,逃亡途中,和陈宫借宿于他父亲拜义兄弟吕伯奢家时,误杀了磨刀正欲杀猪招待他们的吕伯奢的家人,男女共计八口。知道错杀后即骑马逃跑,遇到了外出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又将吕伯奢砍死。陈宫对曹操说:“恰才误耳,今何故也?”曹操回答:“伯奢到家,见杀死亲子,安肯罢休?吾等必遭祸矣。”陈宫说:“非也。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说:“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多面人生中,其凶残的一面暴露无遗。

 

    苏轼:“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

    苏轼处在需要迎逢、世故、钻营、谄媚的官场上,却恃才傲物,智商高才华横溢,情商低四处碰壁。他是一个“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比如王安石推行新政时,他经常讥讽朝政,上疏反对;后来轮到司马光执政,全面否定王安石的新法,他又反对这般“全盘否定”,主张“参用所长”。总之,他有了话就憋不住,缺乏玩政治的机心和权术,一生碰得头破血流,也碰得流光溢彩。显示了一个文人无法抛开的与生俱来的执着、诗性、高傲的本性。

 

    曾国藩:“情愿人占我便益,断不肯我占人便益。”

    据有关资料介绍,左宗棠在瑜亮情绪的促使下,一生不服曾国藩,骂他“愚猪”,始则挖苦打击,终则以怨报德,曾国藩却终生未还一手。李鸿章作为他的弟子,也时常和他耍心眼、逞私心。曾国藩却因为爱李之才,始终不改对李鸿章的关心、爱护、包容、提携。李鸿章因此终生感激涕零。正是因为具有这种以诚为本,以拙为用的待人接物方式,曾国藩一生朋友极多,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指挥如意,得道多助。正如他所言:“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墨子·非攻中》云:“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处理人我关系,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几乎贯穿于人的一生的问题,我们若在曹操、苏轼、曾国藩这三面镜子前照一照,或可找出人生的吉凶或得失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