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三帝国的科学技术,除了在当时绝对一流外,还给偶们后人留下不少难解的秘密.
其中就包括纳粹最著名的碟盘式飞行器,它的历史性存在已经米有疑问,但核心技术直到60年后的今天也无法破解,.
前两天在未老的帖子里有对帝国技术的讨论,偶再转个资料上来,可以对第三帝国曾经的神秘技术造诣有点了解:
转贴<俄罗斯真理报>:
据俄罗斯《真理报》2日披露,一些飞碟现象很可能根本不是外星人的杰作,而是纳粹德国南极基地制造的。
该报援引俄罗斯“第三帝国与南极神秘现象”研究专家的话说,1936年,一架飞碟坠毁在德国弗莱堡附近。德国科学家在党卫军的帮助下设法修好了它的能源推进系统,并开始一项代号为“基地211”的秘密计划,至少花了5年时间研究坠毁飞碟的遗骸,并试图复制出另外一架由人类制造的飞碟。在这5年中,纳粹德国至少发展出9个“飞碟”研制计划小组,直到二战结束,德国试图复制飞碟的努力都未成功。
但一些研究者却认为,在纳粹帝国崩溃前,至少有一个“飞碟”研制小组已被秘密用潜水艇移往南极,并在该处建立了一个地下飞碟研制基地。研究者认为,纳粹德国南极基地至今可能仍然存在,并且丝毫没有受到纳粹德国崩溃的影响而照常运行着。而另外一些研究者的观点则更加“荒诞”,他们甚至宣称在南极存在着一个名叫“新柏林”的地下亚利安城,那里住着近200万居民。
飞碟现象在南极地区异常频繁,这些专家认为这正好间接证实了该研究基地存在的可能性。(罗斯)
飞碟并非是仅属于高度发达的地外文明的神秘飞行器,地球人也曾有过自己的飞碟,它既不使用燃油,也不使用液氧、液氢组成的推进剂,而是凭借以水和空气为燃料的反磁力发动机驰骋于天穹。
纳粹德国曾研制飞碟
首台失控撞上实验间
前不久,曾参与飞碟秘密研制的德国航空工程师格尔曼·克拉斯披露了纳粹德国在20世纪40年代秘密进行飞碟研制计划的最详实情况。他证实,他手中曾保存过飞碟实验样机的图纸。
克拉斯参与研制的这种飞碟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这种飞碟的直径为2.4米,它赖以飞行的是一台小型大功率发动机,是由工程师留弗特瓦费研制成功的。但是,第一台飞碟样机试飞时由于失控飞到实验间的顶棚上撞毁了,而且技术人员也没能使飞碟的速度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其他类似的飞碟样机也曾试飞过。
首个无人驾驶飞碟
3分钟飞到1500米
.
战后找到飞碟设计图
 |
纳粹德国二战时期研制的飞碟图片 1922年,纳粹德国开始研制飞碟。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飞碟研究资料及主要研究人员被美国人带到美国重新研制。现在发展到何种程度不详。 |
 |
不同的结构,飞行器上印有纳粹的标志! |
1957年7月27日,美国一家报纸发表一篇题为《希特勒曾研制过飞碟》的文章。文章披露,一个叫弗·绍贝格尔的奥地利人发明了一种新型“爆炸”能源,这种能源只需使用空气和水就能制造出光能、热能和动能。
1945年2月19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附近进行了无人驾驶飞碟的首次试飞实验。试飞的飞碟仅用3分钟的时间就飞到了1500米高,其水平飞行速度达2200千米/小时。这架试飞的飞碟既能悬停在半空中,又能向前或向后飞行。它的直径为50米。
纳粹德国时期
研制三种飞碟
纳粹科学家安得里斯·埃普1945年2月在布拉格斯科达工厂外拍到的飞碟照片
在纳粹德国时期,曾经研制过3种飞碟。然而,这些飞碟都以失败告终。
“飞轮-1”型飞碟
这就是盟军在德军仓库中找到的圆形飞盘
意义:第一个垂直起降飞行器
先进:与现今发现的某些被怀疑是外星人驾驶的飞碟类似
失败:不平衡引起强烈震动
这种原始型飞碟的设计者是什利维尔和哈贝尔默利,1941年2月试飞,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垂直起降飞行器。它的外形结构跟今天发现的某些被怀疑是外星人驾驶的飞碟十分相似,采用德国制造的标准喷气发动机。
这种飞碟虽已研制成功,但在高速飞行时会由于不平衡度较大而引起强烈震动。
“垂直起降-2”型飞碟
意义:德国飞碟研究的关键时刻
先进:平衡度好 速度快至1200千米/小时
失败:纳粹德国覆灭
这种飞碟是在“飞轮-1”型基础上的改进型,飞碟的外形尺寸加大,发动机马力也增大,采用舵盘操纵机械,速度约为1200千米/小时。
这种飞碟同前一种一样,仍停留在实验室水平上。就在德国飞碟研究的关键时刻,由于纳粹德国的覆灭,这项飞碟研制事业宣告破产。
“柏罗湟女战神-3”型飞碟
意义:在真空区内不费吹灰之力地任意运动
先进:只需用水和空气作燃料
失败:飞碟主体样机按照希特勒的命令毁掉
这是纳粹德国研制的最后一种型号的飞碟,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直径38米,另一种直径68米。它们都采用奥地利设计师弗·绍贝格尔发明的无烟无火焰爆炸式“绍贝格尔”型发动机驱动,只需用水和空气作燃料。
这种发动机本身具有反磁力性能,它借助反磁力漂浮升腾法使飞碟飞行和悬空。发动机靠吸入大量空气使其周围空间形成真空,飞碟便能在这一真空区内不费吹灰之力地任意运动。1945年2月19日,“柏罗湟女战神”型飞碟完成了它的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实验性试飞。
德国飞碟已被毁掉
美国曾想买下技术
无疑,这几种类型的飞碟已被毁掉。当时研制飞碟的布列斯拉工厂落入苏军手中,研制飞碟的全体工程技术人员下落不明。飞碟的发明者什利维尔、米赫和绍贝格尔为躲避苏军的追捕而逃往美国。
战后根据当年的目击者回忆做的效果图
飞碟新能源发动机的发明者绍贝格尔1958年在给他的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柏罗湟女战神’型飞碟是同几个一级爆炸工程师合作共同研制的,后来他们都被关进了集中营,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死亡。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判断,飞碟的主体样机是按照希特勒的命令毁掉的,因为一些主要负责专家是在二战结束前夕在一所工厂里毁掉这些属于核心机密的尖端飞行器的。”
作家鲁道夫·卢萨尔在他写的一部书中援引了这一段摘录:“美国人想用重金向绍贝格尔买下研制飞碟的秘密技术,加拿大也是如此,但被绍贝格尔拒绝了,他要求先签订一个国际协议。而施特曼认为,无论跟谁签合同,美国人都能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一切。”
用施特曼的话说,绍贝格尔已变成一个空壳,他已把有关研制飞碟的核心秘密全部捐献给了美国人。不久,绍贝格尔回到家乡——奥地利的林茨,他同弟弟曾一起在此生活过。这位天才的奥地利发明家就这样度过了他最后的余生,于1958年9月25日逝世,享年74岁。
 |
中国的UFO,中国大学生陈思是在无意中拍下的不明飞行物. |
 |
1944年夏季,大半个欧洲已经从纳粹的铁蹄下被解放出来,盟军的进攻使得德军节节败退,第三帝国已经成为强弩之末,风雨飘摇。盟军的轰炸机群夜以继日地对德国占领区以及德国本土倾泻着复仇之火,欧洲的天空不分昼夜地被黑鸦鸦的机群所笼罩。夏季攻势接近尾声时,从欧洲上空传来令人恐怖的消息:德国人的秘密武器开始突袭同盟国的空军!
据劫后余生的飞行员说,那是一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发出奇怪的、令人胆寒的声音地从你面前掠过,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后不久,空中盟军的飞行编队就开始乱了阵脚,部分飞机的引擎突然熄火,无线电失灵,接着就是纷纷失速坠毁。与此同时,从德国本土方面也有相同的传闻。著名的德国空军夜间战斗机大队在不莱梅上空也多次与这些不明来历的“幽灵”遭遇,但是,奇怪的是,“幽灵”没有对德国战机采取行动。一时间,人心惶惶,盟军空中战区指挥官下令对“幽灵”开火,却无一成功,反而损兵折将。英美空军飞行员对其谈虎色变,美国空军正式将其列为机密档案,代号“幽灵”。 真正的“幽灵”当时正躲在佩内明德的地下掩体中弹冠相庆、掩口窃笑。“幽灵”的原名为“劳尔夫”,是德国科学家在二次大战末期研制的、具有惊人机动能力和破坏能力的新型战斗机。飞机呈碟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6对引擎为其提供强大的动力,武器系统则采用电磁脉冲装置,燃料的配方则来自于古代的文献资料。从1943年到1945年德国投降前,“劳尔夫”战斗机共出了三种款式,中间最出色的就是令盟军飞行员胆战心惊的那一种。
1945年3月,“劳尔夫”战斗机在德国南巴伐利亚的秘密基地进行了最后一次实验飞行,根据在场的部分亲历者回忆,数架直径达22米的银色飞机伴着引擎爆炸般震耳欲聋的轰鸣从零速度陡然向上直窜入2000米高空,在空中演示了直角转向、悬停、后退和射击等高难度动作。接着,便以2200公里的时速从望远镜的视野中消失。参与研制的科学家曾透露,“劳尔夫”当时的最大升限为12000米,最大巡航速度为2200-2600公里/小时,这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上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鉴于希特勒本人的偏执性格,“劳尔夫”的研制工作是在极其秘密的环境下进行的,经费也是从“V-1、V-2”以及梅塞休米特喷气机的科研经费中挪用的,德国空军的某些领导者力排众议,看到了“劳尔夫”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希特勒的一再坚持,导致大部分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被迫停止。直到战争形势呈一边倒的态势时,这些项目才得以再次开始,但是,为时已晚。当年参与研制的科学家中有很多人后来参加了美国太空总署著名的“水星”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他们中的佼佼者是冯。布劳恩博士。“劳尔夫”的两位“父亲”仍隐姓埋名的生活在以色列,而“幽灵”的数架样机在最后一次飞行表演后就不知下落。
今天翱翔在世界上空的各色UFO当中,谁又能肯定的说没有“劳尔夫”的影子呢? |
现代人类似乎非常关注史前文明的存在,对他们而言,现代人类的文明似乎已经达到颠峰,大家陶醉在文明颠峰论的喜悦中。我们身边的世界里有着无数引人入胜的神秘,而神秘中的神秘一定要提到“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又称“香 尔巴拉”,位置在今天的西藏境内,处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一个充满奇幻和令人遐想的地方。数千年来一直流传着关于她的种种神话和传闻。
美国和英国的考察探险队曾经多次凭借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对这一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科学考察,然而高耸入云的雪山以及恶劣的气候阻挡了现代文明对其的窥视,更不用说进入她的领地进行探寻了。香格里拉在现代文明人眼里始终笼罩在神秘莫测中,让人向往。
上个世纪1936年某日,时任德国总理的阿道夫。希特勒抱着极大的兴趣接见了一批来自古老东方的僧侣,据希特勒贴身副官、陆军少校施米特回忆,一行共5人,穿着极为朴素,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和深邃敏锐的目光,仿佛是突然从散发着清香的趁雾中冒出来似的。他们在元首的私人会客厅里呆了很久,如果元首不发表他那亢长琐碎的演讲的话,一般会客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但是,这一次会晤显得极为不同寻常。
来自东方的僧侣们为元首演绎了种种神奇的法力,让第三帝国的领袖兴奋得几乎手舞足蹈。施米特回忆中曾经特别提到一件物品,是僧侣们敬献给元首的礼物,一只外表镶嵌着闪烁宝石的、黄金铸造的箱子。箱子里的内容无人知晓,僧侣们婉言谢绝了元首的回赠,和他们来的时候一样,悄然消失在清晨弥漫的雾霭中。
在那之后的七天里,元首谢绝一切政务,把自己单独关在书房里。没有人知道他在这七天里做过些什么,只有施米特守侯在书房外面,万分惊讶却又保持冷静地望着不时从书房门缝里射出的强光。施米特相信,元首是神,万死不侵。
从此,希特勒变得有些神经质,他先后多次召见保安局负责东方事务的贝思脱博士,就考察神秘东方的事宜经常与贝思脱密谈至深夜。在第11届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的火炬行将熄灭之时,由贝思脱博士率领的德国考察队登上了白雪皑皑的西藏雪山。
50年后,贝思脱博士的后人在布满灰尘的自家阁楼上发现了一本写满奇怪文字和符号的日记。经多方努力,破译了其中大部分内容,所记载的正是当年秘境探险的经过。
几乎可以肯定的说,正是由于此次的探险,坚定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野心,同时也加速了欧洲的灭亡。探险队在雪域高原受到了空前隆重的迎接,生活在这片神奇高原的神秘修炼者似乎与第三帝国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言喻的关联。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与希特勒本人息息相关。
在这里,一向自诩种族与身份尤其高贵的雅利安人瞠目结舌地看到了一些他们无法理解的东西,仿佛进入了时间隧道,浏览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通过神秘修炼者的指引,德国人透过时间的帷幕看到了不可知的过去,同时也看到了正在进行的现在。在贝思脱的日记中半句都没有提到未来,人们依此推断,好象上个世纪的未来与现今世界的未来一样,令人感到既神秘又沮丧。
然而,希特勒坚信自己对未来的判断,沿着一条充满巨大危险和崎岖的道路,自1939年开始,第三帝国的钢铁巨兽们组成的毁灭之车无情地吞噬着和平与宁静,撕破长夜,摧残黎明,把整个欧洲抛入黑暗的深渊!而在深渊下的某处,阿道夫。希特勒的视线已经越过凄惨和哀号,正踌躇满志地注视着神明居住的远方……
这些人给人的印象很有修养,文质彬彬,他们在向每一位到访者散发一些印制精美的图册,并且很有耐心的解答观众和客人的问题。乍看起来,好象是大公司的资料宣传员,然而,参展的联邦德国科技公司却没有一家认识他们。再来看看他们所发放的宣传图册,是一些 并不完整的机械电路图片以及部分产品介绍,似乎每一份都只是少量的部分。一位资深的日本情报人员看出其中的破绽,将所有图册和产品介绍逐一收集了一遍,最后竟然拼成了一幅完整的航空飞行器的剖面图!
画面上的飞行器的形状好象一只草帽,有着银灰色的金属质地,表面无任何接缝,草帽的上端镶嵌着一圈圆孔,在它的底部以三角形分布着三个半圆。从外形上看,形状特征酷似当年的很多探索幻想类刊物上曾经刊登过美国工程师亚当斯基拍摄的UFO照片,由于其式样的经典,故被世人称之为“亚当斯基型幽浮”。 技术数据以及性能参数有残缺,很多关键性的数据并未显示出来,让人感觉似是而非。日本情报机构参考了大量的技术文献资料,最终确认了神秘飞行物的出处:分析结果表明,图纸上的飞行物竟然是二次大战末期由德国开发研制的全新概念战斗机“罗尔夫III型”!
前面的系列开始,我们曾经提到过的战争期间的“幽灵战斗机”就是这种机型。令人疑惑不解的是,40年后的当代,是谁又将陈年老帐翻出来,并且还公开的到处发放,意欲何为?
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在强大的军事力量的打击下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的战云终于消散。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战胜国的美苏都在这场战争结束的时候得到了大量的“好处”。
美国为大批流亡到其本土的纳粹科技精英们取得了合法的公民身份,其中以冯。布劳恩为首的德国航天航空专家团体为战后美国的整体航天航空技术水平的蹿升提供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苏联也不甘人后,他们从散布于德国及波兰境内的、大量被德国人遗弃的、鲜 为人知的秘密研究机构中获得了无法统计的设备和图纸。纵观战后20年美苏两国在航天航空等尖端领域的发展速度,不难看出这其中的奥妙。
纳粹在苏联战场也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神秘现象。在今天的北高加索地区还遗留着一处当年德国秘密基地的废墟,据当地的老人回忆,1943年冬天,德国人在这里的大山中修建了这个秘密的基地,在很多山顶上建造了奇怪的雷达站,并且在这一年冬天即将结束时意外地捕获了一架奇怪飞行物。
当时的气温很低,很多当地人都躲在屋子里取暖,猎人比切尔斯基和同伴正在山林里追捕一头熊,就在熊被他们击毙时,头顶上忽然传来奇怪的、尖锐的哨声。一个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东西从他们的头顶掠过,飞行速度之快令他们只来得及看到大家伙后面拖带着的白色烟雾。正在此时,远处的德国基地上空倏然腾起一道白色的闪电,横空击中了飞行物,并且“拖拽”着那怪物朝一个方向飞,最后落在基地后面的树林里。
两名猎人非常害怕,猎杀的熊也顾不上收拾,连滚带爬地跑下山,就在他们跑回村庄时,数十辆满载党卫队士兵的卡车从村外的公路上急驶而过,朝怪物坠落的方向开去。晚上,驻地的德国人和治安官员对所有村民进行了盘问,巨大的恐惧和疑惑使得两名猎人缄默不语,直到战争结束20余年后才向前来调查的苏联有关人员透露了事情的经过…… 尽管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世界性浩劫已成往事,然而,却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被湮没在浩淼的历史后面,岁月的洗刷让这些秘密正逐渐地显露出它们的半来面目。
1939年夏天,德国人在位于德国与意大利边境的一处恐怖的森林中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实验室,以完成阿道夫。希特勒某些狂热而坚定的“伟大构想”。顺便提一下,这些“伟大构想”的出处正是来自于党卫队探险队从世界各地疯狂寻找回来的所谓世界的秘密。到战争结束前,从这个秘密实验室中总共诞生了四种畸形的产物:飞人;水人;巨犬;穴居者。前三种的意义在于德国的战争机器,是第三帝国垂死挣扎的牺牲品,德国人从欧洲各处的集中营、占领国和监狱中搜罗了一批智商很高的人物从事这项工作,他们用探险队提供的某些特殊基因与人类基因进行合成,培养出具有巨大杀伤力和破坏力的怪物,听起来有些疯狂,但确实存在! 飞人。 人类渴望凭借巨大的翅膀自由翱翔于天空的梦想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古代神话中也多有记载,但是真正让神话变成现实的实践经过却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进行的。德国人利用某些特殊途径得到的东西制造出具备飞翔能力的“人”,实验证明,这些“人”不能像鸟一样自由飞行,且时间短,无法携带有效武装负荷,淘汰率高,根本不能用于实战。 水人。
这是所有实验品中最为成功的。材料来源于德国军事法庭宣判的一些重刑犯人。科学家用水生物的部分基因与这些罪恶基因进行合成,为第三帝国培养出数量不多但颇具杀伤力的“活”的武器。水人分两种规格,一种是徒手从水下进行攻击的武士,另一种是携带炸弹直接攻击目标的“人鱼雷”。前者在生存时间长,生存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唯一缺点是不能暴露在阳光下多于5分钟。而后者则干脆就是一次性的智能“鱼雷”。
巨犬。
这种非人类的基因合成物的破坏效应还是在战后才开始显露端倪的。1947年前后,德国南部的黑森林中经常有出没无常的怪物对人和牲畜进行攻击。当地林场的工人曾经多次在作业区目睹这怪物的真容,根据目击者的描述,这是一头体形巨大、似狗非狗的东西,说它像狗是因为它的头部具有狗的某些特征,而体形犹如一头牛犊,通体杂色,嗥叫时声音低沉、沙哑,很像熊的叫声。怪物的奔跑速度惊人,神出鬼没,当地的猎手多次对其进行过围捕,可子弹似乎伤不到它分毫,闹得当地的居民人心惶惶。后来怪物竟神秘的失踪了。直到一年后,有人才在一处猎熊的大陷坑里发现了它腐烂的尸体。
这是实验室中唯一一条人工合成的巨犬。
穴居者。
这个词是希特勒从巴巴罗萨中引申而来的。巴巴罗萨是德国中世纪皇帝腓特烈的绰号,这位皇帝在远征时溺水身亡。传说中的腓特烈皇帝并没有死去,而是隐居在德国的某个洞穴中等待重振旗鼓的时刻。
穴居者是航天科技与生物技术的产物,这种“人”绝非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而是由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等多项当时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合成的,也就是后来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的“铁血人”。铁血人属于渗透型非杀伤性武器,其存在的真实意图旨在隐瞒身份,融入战后的各个领域,对关键性部门进行渗透,以图第三帝国的余孽们有朝一日东山再起。
铁血人的微电脑部分来自V2飞弹的导航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使之更为完善和实用。其人体材料的来源颇为神秘,据信是一批希特勒少年团的中坚分子。不过,还未等铁血人真正用于实战,法西斯就战败了。这批数量在1500到2000名的铁血人的最后下落于1945年自汉堡港开出的一艘运兵船时便失去踪迹。
战争结束前夕,实验室被党卫队工程部队彻底炸毁,所有材料和设备皆毁于大火,所有技术人员皆从这个世界上蒸发……
不久前,美国等国家的联合考察团队曾经试图打捞二战末期自沉在阿根廷海岸的两艘德国海军潜艇,但由于技术和气候等诸多因素 ,打捞没有成功。然而美国人坚信,在那两艘潜艇中隐藏着第三帝国的某些见不得光的秘密。
其中一艘潜艇的艇长、现年90高龄的法齐尔上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潜艇从汉堡港起航时装载了大量由党卫队运来的神秘货物,中途曾搭载过神秘的客人,在阿根廷近海,货物和人员被当时的亲德的庇龙政府派船只接走,全体艇员在自沉潜艇后分别上岸,遂被阿根廷政府拘留。但是对于这些货物和人员的下落,前德国海军上尉却缄口不提。人们猜测,或许那两艘潜艇上面真的有第三帝国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
最清晰的UFO图片 |
 |
出现在巴格达的UFO |
宇宙是神秘的,很多都是不解之谜,要是有可能,我希望看到到一切真相!以上有很多地方文献丢失,本人没找到.不明之处希望大家谅解!
------------鸽子
以下是补充资料
飞碟并非是仅属于高度发达的地外文明的神秘飞行器,地球人也曾有过自己的飞碟,它既不是使用燃油,也不使用液氧液氢组成的推进剂,而是凭借以水和空气为燃料的反磁力发动机驰骋于天穹。本文披露了纳粹德国早在二战期间秘密从事这一最新式飞行器——飞碟研制的鲜为人知的内幕。
曾参与飞碟秘密研制的德国米尔海姆的航空工程师格尔曼·克拉斯披露了纳粹德国早在40年代秘密进行飞碟研制计划的最详实情况。他确认,他手中曾保存过飞碟实验样机的图纸。他发明的这种飞碟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这种飞碟的直径为2.4米。它赖以飞行的是一台小型大功率发动机,是由留弗特瓦费工程师研制成功的。但是,第一台飞碟样机试飞时由于失控飞到车间的顶棚撞毁了,而且技术人员也没能使飞碟的速度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其他类似的飞碟样机也曾试飞过。
1957年7月27日,美国一家报纸发表一篇题为“希特勒曾研制过飞碟”的文章。文章披露,一个叫弗·绍贝格尔的奥地利人发明了一种新型“爆炸”能源,这种能源只需使用空气和水就能制造出光能、热能和动能。1945年2月19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附近进行了无人驾驶飞碟的首次试飞实验。试飞的飞碟仅用3分钟的时间就飞到了1500米高度。其水平飞行速度达2200千米/小时。这架试飞的飞碟既能悬停在半空中,又能向前或向后飞行。它的直径为50米。然而,这种飞碟及其研制者的未来和命运如何呢?
“飞轮-1”型飞碟
这种原始型飞碟的设计者是什利维尔和哈贝尔默利。1941年2月试飞,是当时时间上第一个垂直起降飞行器。它的外形结果跟今天发现的某些外星人驾驶的飞碟十分相似,是由一个固定不动的中心驾驶舱室旋转的宽面圆环构成的,采用德国制造的标准喷气发动机。这种飞碟虽已研制成功,但它却给设计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由于不平衡度较大从而引起强烈振动,特别是高速飞行时。设计师曾试图加大外轮圈的重量,但设计方案最终还是没能达到完美的程度。
垂直起降-2”型飞碟
这种飞碟是在“飞轮-1”型基础上的改型,飞碟的外形尺寸有所加大,发动机马力也有所增大,采用类似飞机上保持平稳的舵盘操纵机械,速度约为1200千米/小时。这种飞碟同前一种一样,仍停留在实验室水平上,就在德国飞碟研究史上出现重大飞跃的关键时刻,由于纳粹德国的覆灭,这项飞碟研制事业宣告破产。尤·斯特罗加诺夫认为,由于同第13飞行探测器设计局卓有成效的合作,从而使从事这项飞碟研制事业的设计思想获得新生,受到鼓舞,进而使对飞碟的研制工作能继续下去,这不仅为以后的战时需要留下了飞行器,而且还为后人制造现代飞行器奠定了基础。
“柏罗湟女战神-3”型飞碟
这是研制的最后一种型号的飞碟,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直径38米,另一种直径68米。它们都采用奥地利设计师弗·绍贝格尔发明的无烟无火焰爆炸式“绍贝格尔”型发动机驱 动(如下图),这种新能源发动机只需用水和空气作燃料。发动机本身具有反磁力性能,它借助反磁力漂浮升腾法使飞碟飞行和悬空。这种飞碟上装有12台喷气发动机,发动机全部采用“爆炸式”冷却法进行冷却。发动机靠吸入惊人的大量空气使其周围空间形成真空,飞碟便能在这一真空区内不费吹灰之力地任意运动。飞碟驾驶舱的内外性状是根据飞碟的机动性能和飞行速度而改变的。
女武神不需要装甲。当年这个速度以及先进的武器系统可以在敌人猝不及防的瞬间给对方致命打击。它的武器系统是电磁炮。它的动力系统是来自古代印度的神秘配方。当它达到最大平飞速度时,可以2600公里/小时飞行,在1945年这个速度是没有任何人类飞行器可以匹敌的。
二战末期的柏林上空,再也不是森严的壁垒。当年德国空军肆虐欧洲的情形,如今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心脏重演了:盟军重型轰炸机往来穿梭,不停的把成吨的炸弹倾泻在仇人的头上。纳粹空军仓促拼凑起全部飞机的拼死拦截,对于如潮涌来的盟军战机,无异杯水车薪。一架梅塞史密特109努力爬高,想冲到一架B-29的近前拦截,却被如狼似虎的护航P-51死死咬住。美军飞行员在两个盘旋之后稳稳的将敌机套进了瞄准光环,但就在按下炮钮的一刹那,他觉得有什么东西猛然从机翼左侧一闪而过,他下意识回过头去,发现那是一架形状奇特的飞机,呈现碟形,没有机翼,但速度很快,飞行性能优越。开始美军飞行员以为那是德军的新式战机,所幸那东西只是急速掠过,除了划破空气的嘶嘶声,什么也没留下。等到他醒悟过来,德国佬早已逃之夭夭了。
二战末期,很多盟军飞行员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弄不清自己看到的究竟是什么,但有人声称自己看到了不明飞行物上带有铁十字符号——认为“它们是第三帝国的产物”,许多目击报告被递交盟军司令部,而盟军的情报部门对此虽无法解释,却有思想准备。早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前,一个由科学家和德文翻译组成的秘密小组就紧随士兵深入敌境,他们的目的就是搜罗所有关于德军秘密武器的科研情报、设备和人员等资源,因为德国人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强大创造力让他们惊骇异常。
特别小组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们在德国的科研机构中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情报和资料,包括完整的V系列导弹及图纸,远程火炮的设计资料,超级战车的研究方案等等等等。但他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那些已经让德国人炸的歪七扭八的玩意儿,而这些东西往往令他们惊诧莫名。在盟军欧洲司令部的一位将军给另一位美军高级将领的信件中写到,“对纳粹德国科研机构的占领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在许多研究领域已经远远落后他们,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搜集到这些项目的资料和研究人员并使他们重新投入工作,那么我们在将来将为从事这些已经有人进行过的研究而耗费多年的时间……”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殊不知在那些已经残缺的线索中还隐藏着惊天的秘密。
在那些被盟军奉为至宝的技术资料中,他们发现了一架形状奇特的飞机照片,虽然是一架螺旋桨式飞机,但它的机翼却呈圆形,不同于德军以往的任何飞机。在一座尘封的仓库中,盟军找到了它的残骸——已经被溃败的德军破坏了,但专家们立刻明白这并非一种实用战机,它的作用不过是实验圆形飞行器的操纵性和空气动力学特征。在这架实验机的背后,纳粹究竟还做了些什么?专家们马上开始着手搜集关于纳粹圆形飞行器的蛛丝马迹。
毫无疑问,圆形飞行器有许多优势。首先是它的质心规则,形状饱满而不突兀,特别适合于垂直起降技术,而圆形的机体整体具备升力条件,飞行潜力大;其次它在雷达扫描下有一定的隐身效应。如果能够解决动力和操纵方面的难题,那么这种形状的飞行器将具有极其灵活的机动性,在加装武器后将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空战利器。联想到盟军飞行员的报告,专家们认为德国人在碟形飞行器的研制方面很可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碟形飞行器的研制本身固然是一项凝聚着高技术性的专业活动,但它的动机却几近疯狂:早在二十世纪初,奥地利神学盛行,一小撮狂热主义者极力鼓吹即将到来的“黄金时代”,他们著书立说,不亦乐乎。其中一本名为《莅临一族》,描述一支生活地下的种族利用超级技术侵略地表的故事,这是个不错的科幻小说,但偏偏被一个叫阿道夫.希特勒的神经的奥地利人读到并狂热的崇拜,他深信这个世界必将被重铸。1917年,这伙人在维也纳秘密组织了北地会,后来又派生出几个臭名昭著的组织——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党卫队和沃瑞尔协会(Vril Society)。沃瑞尔协会雄心勃勃,试图找到一种强大的替代能源,用以制造时间机器来和远古的神灵交流。毫无疑问,这些尝试纯属徒劳,但却产生了一项副产品——悬浮动力系统,1924年,梅塞施密特公司对该技术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属于机密。
关于飞碟的研究,德国人的证言相对“可信”。1952年,一位前德国空军上尉、航空专家斯彻里沃打破了沉默,他宣称自己曾为一个碟形飞行器绘制过蓝图,这些研究工作在布拉格附近展开。在1944年,实验用模型已经完成,可望于1945年试飞,但苏军的挺进使这一切成为了泡影。第三帝国崩溃前夕,设计蓝图等资料散失。这架据称时速可达“2000英里”,“作战半径4000英里”的神话般的飞行器也就从此无从查考。斯彻里沃去世后,在他的遗物中人们居然发现了关于飞碟的设计草图!这又给这种飞行器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如果按照斯彻里沃所述,纳粹的飞碟似乎胎死腹中,但却有人声称自己亲眼目睹了这架奇异飞行器的试飞。据说该机性能奇佳,“三分钟内爬升至3000英尺,速度达每小时数百英里”。这位目击者叫乔治.克雷恩,他的陈述中有些东西耐人寻味:他说有些研究工作被安排在佩内明德基地,那正是纳粹研究飞弹等绝密武器的顶尖航空科研机构,此外,他还证实飞碟通过采用自旋方式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另外,他说飞碟试飞是在哈尔茨山脉地区,而这正是多位飞碟目击者所报告的目击地点!
我们判断事物的依据当然是自己的所知,如果后者得到局限,那么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悖谬,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故事听起来象天方夜谭的原因。在种种事实面前,人们不得不承认纳粹德国确实从事过碟形飞行器的研究,但依据掌握的证据,似乎纳粹在此方面从未有过什么实质性进展,不过都是一些粗浅的论证。
盟军力求搜集到所有的研究材料以证实他们的猜想,他们不遗余力的找寻所有纳粹秘密工程的资料,许多研究机构都是美军刚刚离去,苏联人就紧跟着将剩下的家什一股脑运走……特别是据信参与飞碟研究的三位工程师,分别被美苏虏获,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从事秘密研究工作。
尽管几乎全部的模型和零部件都被破坏殆尽,盟军还是从党卫军的各种设施中缴获的大量关于飞碟的设计蓝图和草稿。这些资料揭示出惊人的事实:纳粹德国沃瑞尔协会早在1934年就发展出了第一架碟形飞行器RFC-1,当年年底,推进系统经过改进的RFC-2也已推出,其控制采用磁脉冲系统。1938年,党卫军介入了沃瑞尔协会的研究,并开始将喷气发动机引入,为了验证碟形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特征,德国人制造了螺旋桨动力的圆形飞行器,并积累了大量研究测量数据。
上个世纪下半叶,奥地利人佐德尔写了一本名为《UFO:纳粹的秘密武器》的书,宣称纳粹1939年建成HANNEBU-1,其直径65英尺,当年九月首飞,1940年底,该机开始零星用于侦察。还说从1942年起,德国人开始尝试为这种飞行器加装武器,但这项工作阻碍重重——高速自转的飞行器给武器控制系统带来巨大的困难。最后,1943年初,HANNEBU-3才算具备基本的可靠性和战斗力。对这种观点的支持者认为这一点正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盟军飞行员看到的飞碟都是空战中彻头彻尾的旁观者。但客观的说,除了这位带有右翼倾向的作家,几乎没有其他证据可以表明这种超级飞行器的存在。
佐德尔认为,“巴隆采圆盘是纳粹德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设计”,这架由三位德国顶尖的航空动力专家研制的飞行器坚定了纳粹的信心,他们深信这种潜力无穷的战斗机器能够力挽狂澜,尽管此时盟军的隆隆炮声已经逼近。
中央情报局搜集到的情报显示,在二战结束时,希特勒及其党卫军至少已经有了两架足以使用的HANNEBU飞碟。……一架飞行时速可达1200英里,能够90度垂直转向和垂直起飞;另一架速度更快,其下部安装了足以击穿4英尺厚装甲的激光炮……但别忘了,情报部门工作的结果往往是营造一些夸大其词的论调,更叫人难以置信的是,某些新纳粹分子竟然相信佐德尔之流的观点,,认为纳粹飞碟的动力系统基于古代毕达哥拉斯遗留的秘密数学公式,从而建立起“内爆”推进理论,这种神乎其技的说法反倒降低了纳粹研究进程的可信度。
如果德国人真的拥有了这种神奇的飞行器,为什么它没能在战斗中出现?或许盟军的迅速推进真的让德国人无暇把这项成果付诸实施?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纳粹德国在灭亡之前曾将部分绝密的研究设备和资料转移,例如部分未提炼的铀燃料曾秘密运往日本,以帮助日本尽快完成原子弹——运送铀燃料的潜艇后来被美军俘获。那么关于碟形飞行器的技术资料甚至模型在不在此类呢?1945年德国战败后,盟军在受降德国海军时,发现有30艘潜艇莫名其妙的失踪了——既未投降,也未战沉,直到几个月后,它们才出现在波罗的海沿岸,检查发现,这些潜艇都被加装了特殊的通气管装置,能够连续潜行数星期之久。这些潜艇究竟干什么去了,它们是否在秘密运送某些绝密的研究成果?如果是,它们又去了哪里?这些不解之谜让美国人大伤脑筋。
有些大胆的猜测者认为纳粹在南极建立了秘密的基地。这种论调也非空穴来风。早在1938年,纳粹就组织过南极考察队,登上了南极大陆,在到处树立万字旗的同时,他们还宣称南极是第三帝国的领土。考察中,他们详尽记录的南极大陆的地理水文等资料,对于正酝酿武力扩张的第三帝国,谁又能保证此举没有不可告人的军事目的?联想到那些失踪的潜艇,难怪有人推断纳粹将飞碟研究基地仓促迁往了南极。
有一个事实助长了这种“推测”:1947年,即二战结束仅仅两年之后,美军调动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对南极大陆展开名为“跳高行动”的军事入侵,一艘航母在一艘战列舰和数艘驱逐舰、补给舰的伴随下,运送4000名陆战队员在南极登陆,后来因为恶劣的气候而草草收场。美军对此的官方解释是,那是一次纯粹的战备演习。其真实目的无人知晓,是否美国人在寻找纳粹的基地?他们到底发现过什么?这些资料如今都尘封在美国政府的绝密档案库中。
反对者的辩驳也很有力,首先,30艘潜艇不足以运载建立基地的人员和物资,而且普通潜艇的极地航行将极其困难和危险——即便在今天,极地军事任务通常也得靠核潜艇来完成;另外,维持基地所需要的补给在战后不可能延续,除了极为遥远的路途,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也不可能继续此种活动。
今天,猎奇者可以搜集到许多图片(虽不敢肯定所有图片都不可信,但完全有理由怀疑那些东西是不是真的能飞),包括飞碟的早期设计方案,这些由宝马公司提供的“飞碟”方案如今看起来不但不神秘,相反还是很好的航空学教材——那不过是一组喷气发动机加上一幅圆盘状的旋翼,而且即便是这种东西,也仅仅是理论上可行,在操纵、燃料使用、武器配备上还有相当多的难题,直到今天这类问题都难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