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97公里。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米,居世界第3位。古时简称江,六朝以后才有大江和长江之称。在赞美长江的古典诗词中,苏轼的这首词堪称千古绝唱。而明代诗人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和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也是二首值得推崇的佳作。
(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此词是出自杨慎晚年所著历史通俗说唱之作《廿一史弹词》,其原名为《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一段相当于一回。此词系第三段说秦汉之开场词,后来清初的毛宗冈父子将此词移置于《三国演义》卷首。
附:话说长江--主题曲如下: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唐)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 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 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 儿啼不窥家。
杀湍堙洪水, 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
茫然风沙。 披发之叟狂而痴, 清晨径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 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 河难凭。 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注: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及自治区,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则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无数诗人所讴歌。李白的这首诗是其中的一首名作。
(唐)刘禹锡: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薛能:黄河
何处发昆仑,连乾复浸坤。波浑经雁塞,声振自龙门。岸裂新冲势,滩余旧落痕。
横沟通海上,远色尽山根。勇逗三峰坼,雄标四渎尊。湾中秋景树,阔外夕阳村。
沫乱知鱼口句,槎来凡鸟蹲。飞沙当白日,凝雾接黄昏。润可资农田,清能表帝恩。
雨呤堪极目,风度相惊魂。显瑞龟曾出,阴灵伯固存。盘涡寒渐急,浅濑暑渐温。
九曲终胜柔,常流可暗吞。人间无博望,谁复到穷源?
注:薛能的这首诗使人能了解黄河的全貌,他对黄河的环境、气势、景色都作了比较具体的描写,在咏黄河的诗作中是一首值得重视的佳作。
咏西湖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杭州能与苏州一样被称为人间天堂多半是因为她有一个美丽的西湖。曾作为杭州地方长官的白居易与苏东坡不仅为西湖修建过白堤与苏堤,而且还写过不少歌咏西湖的动人诗篇.宋代诗人王洧首先写出了西湖的十景诗,使西湖的十景更名扬古今,此诗也很值得细读一番.
(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萝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此湖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宋) 苏 轼: 湖上初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杨万里: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王洧:西湖十景诗
段桥残雪
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待伴痕边分草色,鹤惊碎玉吸阑干。
花港观鱼
断汊惟余旧姓存,倚阑投饵说当年。沙鸥曾见园兴废,近日游人又玉泉。
雷峰夕照
塔影初收日色昏,隔墙人语近甘园。南山游遍分归路,半入钱唐半暗门。
两峰插云
浮图对立晓崔嵬,积翠浮空霁霭迷。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
柳浪闻莺
如簧巧啭最高枝,苑树青归万缕丝。玉辇不来春又老,声声诉与落花知。
南屏晚钟
涑水崖碑半绿苔,春游谁向此山来。晚烟深处蒲牢响,僧自城中应供回。
平湖秋月
万顷寒光一席铺,冰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
麹院风荷
避暑人归自冷泉,步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旋买船。
三潭印月
塔边分占宿湖船,宝鉴开奁水接天。横玉叫云何处起,波心惊觉老龙眠。
苏堤春晓
孤山落月趁疎钟,画舫参差柳岸风。鸾梦初醒人未起,金鸦飞上五云东。
郁达夫:咏西湖
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宋)潘阆:酒泉子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成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什么是潮汐?与海洋接触时间长的人,就会观察到海水有周期性的涨落现象。我国古代把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叫做潮,把晚上出现的海水涨落叫做汐,合称潮汐。潮汐现象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海水的升降运动,在水平方向上表现为海水的进退运动。当海水升起前进时叫做涨潮,下降后退时叫做落潮。海水涨得最高时叫高潮,落得最低时叫低潮。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是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在地球上分布的差异产生的。这个差异叫做引潮力。引潮力的大小与太阳、月球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之间的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是太阳能对地球的引潮力的2.18倍,所以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主要是和月球的运行相联系的。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是全球性的,一般是每天升降各两次,高潮发生在月球上中天以后。低潮在两次高潮之间的一半处发生。特别高的潮__大潮在新月和满月后发时生。因为水的流动,要受到海底的摩擦和其本身的内摩擦的作用,遂使高潮发生时刻落后于引潮力最大时刻,即一日间的高潮落后于月球上中天的时刻,一月间的大潮落后于朔望1---3日。此外,潮汐现象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流、洋流和海岸地形等。自古以来,每年中秋节后的第三天,即农历八月八,许多人去钱江观潮.此时,钱江涌潮最大, 潮头可达数丈。海潮来时, 声如雷鸣, 排山倒海, 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令人震撼不已。历代诗人所写的观潮诗词大多写的正是钱江观潮的感受.潘阆的这首词是写钱江观潮的诗词中的名作,将惊心动魂的钱江潮和弄潮儿写得出神入画,使人如临其境如一样感到震撼不已.前几年,有一道高考就是:试分析钱溏潮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最为壮观的原因。其正确答案如下:原因有三:(1)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利于潮位堆高。(2)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日、地、月几乎 在一条直线上,日月引力叠加,起潮力最大,由于海水与海底有阻尼,大潮一般都在起潮力最大后的两三天形成,所以钱塘潮在农历八月十八更为壮观。(3)季风盛行,加剧潮势。
(唐)白居易:咏潮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人催。
(唐)罗隐:钱塘江潮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狂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似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赤鲤问阳侯。
(唐)刘禹锡:咏潮诗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宋)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清)吴嘉纪:风潮行
辛巳七月十六夜,夜半飓风声怒号。天地震动万物乱,大风吹起三丈潮。
茅屋飞翻风卷去,男妇哭泣无栖处。潮头骤到似山摧,牵儿负女惊寻路。
四野沸腾那有路,雨洒月黑蛟龙怒。避潮墩作波底泥,范公堤上游鱼度。
悲哉东海煮盐人,尔辈家家足苦辛。频年多雨盐难煮,寒宿草中饥食土。
壮者流离去故乡,灰场蒿满池无卤。招徕初蒙官长恩,稍有遗民归旧樊。
海波忽促馀生去,几千万人归九原。极目黯然烟火绝,啾啾妖鸟叫黄昏。
毛泽东: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汉)曹操:步出东门行之第一章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粲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注:何谓海洋?海洋即“海”和“洋”的总称。地球的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世界上共有4个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但在古人的认识里,类似于海的大湖也叫做“海”,“里海”、“青海”、“洱海”之类称名传承至今。我国有三大边缘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有一个内陆海:渤海。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在我国历代诗人中虽有不少人见过海,但真正到过大洋的很少,所以咏海诗较多,咏洋的诗很少。曹操这首咏海诗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象的伟大气慨,抒发了他网罗天下英才的宽广胸怀和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是历代咏海诗中佼佼者。
(唐)汪遵:东海
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中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
(宋)曹松:南海
倾腾界汉沃诸蛮,立望何如画此看。无此不同方觉远,共天无别始知宽。
文鱼比隔雾朝含碧,老蚌凌波夜吐丹。万状千形皆得意,长鲸独自转身难。
(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唐)李白:上三峡
巫山夹青天, 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 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 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 不觉鬓成丝。
(唐)李白: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却顾失舟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宋)苏辙:入峡
舟行瞿唐口,两耳风鸣号。渺然长江水,千里投一瓢。
峡门石为户,郁怒水力骄。扁舟落中流,浩如一叶飘。
呼吸信奔浪,不复由长篙。捩柁破濆旋,畏与乱石遭。
两山蹙相值,望之不容舠。渐近乃可入,白盐最雄高。
草木皆倒生,哀叫悲玄猱。白云缭长袖,零落如飞毛。
缅怀洚水年,惨蹙病有尧。禹益决岷水,屡与山鬼鏖。
摧冈转大石,破地疏洪涛。巉巉当道山,斩截肩尾销。
峭壁下无趾,连峰断修腰。破处不生草,上不挂鸟巢。
水怪不尽戮,下有龙与鳌。辽哉千万年,禹死遗迹牢。
岂必见河洛,开峡斯已劳。
(宋)陆游:三峡歌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陈毅:三峡
三峡束工江,欲令江流改。谁知破夔门,东流成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