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衣之恋,衣之疗

 miyasa 2012-11-24

  衣之恋,衣之疗

  这个地球上,只有人是每天更衣的动物。衣服之于人,早已不仅仅是为了御寒,它更是一种自我表达,不管你是有意为之,还是在潜意识支配下这样做。

  前些天,碰到一位退休不久的大学老师,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她竟穿着一条白纱的公主裙!尽管她瘦削的身体可以毫不费力地塞进本属于苗条女孩的衣服,可是没有弹性的肌肤仿佛让裙子黯然失色,裙子也没有为她增添光彩,反倒映衬出一种生命的苍白。我在心里为她叹了口气:唉,你在拼命证明自己还年轻啊!

  一个人喜欢怎样打扮自己,绝不仅仅和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美学品味有关,还和人深层的心理需要有关。比如说,我最喜欢逛“布衣坊”之类的小店,那些纯棉外衣总让我爱不释手。何以会如此?因为小时候外婆穿的是家织土布的衣服。对于成年的我来说,摸到纯棉的衣服,就会唤醒被外婆抱在怀里时的那分安全和温暖的感觉。

  当中国人告别“蓝蚂蚁”时代,有了满街服饰可供选择时,衣着所表达的内涵也就更复杂、更丰富了。它们既可能反映出人们隐秘的内心需求,也可以勾画出人的某些特质。

  比如——在同学聚会上,你看到仍然穿着上世纪80年代服装的她,会不会觉得她用这种方式抵抗着社会的变动不居,把自己冻结在过去?一位英俊的大学生,偏偏喜欢穿“乞丐服”,他在说“我是个可怜的人”、“我需要别人施舍给我爱”吗?对于一个衣服上总带有金属装饰的女孩,你会不会觉得她骨子里可能有些刚烈?一看到带亮片的衣服她就两眼发光,也许她想获得童年没有得到的关注?她的衣服、首饰、鞋子、手包、围巾,都是精心搭配的,几乎找不到一点瑕疵。面对这样“精致”的女人,你会不会担心和她生活在一起很累?

  ……

  心理治疗家都会对来访者的衣着有所观察。作为女性心理治疗家,对人的衣着会更加敏感,因此《请为我宽衣:日常衣着行为的心理分析》出自女性心理治疗家之手就不奇怪了。

  这本有趣的书肯定会激活你的很多记忆,让你想到自己、想到周围的人。衣服也在讲故事。人作为主体,在选择衣服。衣服是主体与世界之间的交界面。

  当人想改变自己、改变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时,改变衣着也会有所帮助吗?书中有这样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被丈夫宠爱的玛利亚,年轻时美貌漂亮,穿的都是当季最时髦的服装,她以高贵优雅征服了当地人。但当她成为母亲,渐渐失去了苗条的身段后,她不再喜欢打扮自己。52岁那年,蛀虫把她年轻时奢华的衣服都啃坏了,她不得不把它们投到火中烧掉。之后玛利亚骤然消瘦,陷入抑郁。

  几个月后,她走进服装店,几经犹豫,买了一套适合自己年龄的服装。当她穿着新衣服走到外面时,她发现她遇到了自己。

  但愿这本书教给你的不仅仅是“释衣”,还有“衣疗”:通过服装来觉察自己未能满足的需要,觉察已经僵化的行为模式,觉察与重要他人的关系。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服装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情、改变对自己的不确认、改变与世界的关系。

  《请为我宽衣:日常衣着行为的心理分析》

  作者:(法)卡特琳娜·茹贝尔/萨拉·斯戴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