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葬玉文化与“汉八刀”蝉

 青花瓷收藏文档 2012-11-25

葬玉文化与“汉八刀”蝉

(2010-01-26 16:53:39)

 

   中国的玉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直到如今的信息时代,中华民族依然爱玉之心

葬玉文化与鈥満喊说垛澆汉八刀”蝉

不改。但是中国“古玉”文化的历史却只能到汉代。那是因为汉以前的用玉,都能与儒家文化联系起来。即使是中国的古玉文化也可以大略的分为:爱玉、崇玉、佩玉、葬玉各个阶段。其中葬玉文化几乎贯穿了古玉文化的整个阶段。如今在考古发掘中,唐以后的墓葬里只可能发现一些零星的玉器,但是在汉以前的墓葬中却可以发现成百上千件的玉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余杭反山、瑶山的良渚文化墓、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天马的西周晋侯墓、隋县的战国曾侯乙墓、广州的汉代南越王墓、满城的西汉中山靖王墓等等。

从西周时期的玉覆面到汉代的金镂玉衣,人们可以看到用在死者身上的葬玉规模逐步扩大的过程。但是,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是王侯将相的大墓,一般的官吏和平民是不可能也不允许用这种葬玉规模的,使用了,就是“越”,那可是要杀头的。

然而,葬玉的风气一旦形成,势必要波及到整个社会,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专门用于一般人能够使用的葬玉。在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是两种,一种叫“握豚”;一种叫“唅蝉”。前者代表财富,握在死者的手中,表示死者不空手而去,到了阴间还是拥有财富;后者,放在死者口中,则是认为蝉有蜕变再生的能力,希望死者灵魂得以超脱。图中的玉蝉,就是东汉时期的“唅”。它的特点就是身上不钻孔和雕工极其粗犷,是中国琢玉史上有名的“汉八刀”。其实和田玉的硬度在6.5度,远比硬度为5.5度的刀为高,不可能用刀刻成,它还是用“铊具”琢出来的,而且也不一定是“八刀”,“汉八刀”只是一个名称,言其简略而已。

或许是东汉时期唅玉大量生产的原因,汉八刀的琢工极具特色,凡是真的“八刀工”,都是下“刀”既准又狠,起“刀”收“刀”,干净利落,而且多为“斜刀”,即一面浅,一面深。

“汉八刀”是中国玉雕技法中十分有特色的技法,是葬玉文化带来的产物。随着葬玉文化的衰落,这种技法后来也不再采用。后世虽有造假玉的不法之徒加以模仿,但终因脱离了那个时代,缺少神韵,加之作伪者的功力不逮,琢不出那种气势,总要留下许多破绽。

                           原载《福建日报》200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