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眼”抑或是“捡漏”——双龙同体饰的故事

 青花瓷收藏文档 2012-11-25

打眼”抑或是“捡漏”——双龙同体饰的故事

(2010-01-26 16:58:05)

    这是我收藏中争议最大的玉器。别看它现在这么通透光洁,当初拿来时,要说多丑有多丑。一面是一片死白,一面是锈迹斑驳。朋友看了都劝我不要买,我也动摇了,卖主立即又降了五分之一的价格,我想想不好意思,买下吧!

   这是一件双龙同体的造型,两面是同一琢工,呈虎眼,斧头嘴,口边饰绞丝纹,龙身饰谷纹,并饰以方格纹及游丝细雕,从器形和纹饰上看应该是战国至汉代的作品。前面已讲了它一面是一片灰蒙蒙的死白,一面是斑驳陆离,仅有十分之二、三处尚能看清原先的质地,其余全被浸蚀,其严重处已朽烂,谷纹也烂平,连底都高低参差。其玉质尚佳的地方,用刀划划不吃刀,受沁的地方,则吃刀,而朽烂的地方,已呈粉质,别说用刀,用指甲都能刮得下来了。  

    求教玩玉的朋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意见是绝对假的,这种器形从来没有见过,雕工也不对,战国的玉器雕工极好,这不像。且沁色像是人为的,朽蚀的地方是化学物品造成的,制假者原先想造成古玉的样子卖大钱,结果是仿古失败所以就便宜卖了云云。

   另一种意见是真的,是春秋至汉代的玉器,古代的玉雕并非件件精品,沁色不对,是用什么办法造假的,你让他做做看。而且打孔的工艺也不似新工,如此好的白玉要烂成这种程度要多少年?就是新玉新工,这么多钱也不够,为什么要造假?

    这时的我已从“福寿如意”中懂得了些“盘玉”的办法,别人的议论归议论,我开始“盘”我的玉,我用开水煮,煮完了水都变黄了,玉上面也附着一层细黄沙似的东西,洗干净后,换上—锅水再煮。再后来用井水浸,浸的玉身上分泌出一层粘乎乎的鼻涕状的东西,然后洗干净再浸,鼻涕状的东西则不断地排出。玉也逐渐变得通透了。

    北京有位收藏家说过,现在有些老鉴定专家,其认定文物的过程,基本上是就物论物,即完全标型学。他们的鉴定是凭眼睛。这是凭经验,凭过眼的多寡而定的,由于受学识上的局限,很难做到触类旁通。而中青年学者和鉴赏家则是靠脑子,用脑子分析成因,东西的成因清楚了,真假自然明了。

    我虽然对玉器收藏入道未久,但对这么一件大玉饰卖这么便宜,也感到不可思议。我也动了我的脑子;1997年1月 11日夜里我写下了我的感觉,或许当时的这些感觉不对,但为了保持原先的认识水平,现全文照录如下:一、和阗玉自古就是玉中极品,即便是今天,在前些日子的杭州珠宝工艺品交流会上,其和阗玉子料原石亦要35元一克,断无用和阗玉(即便是山料)造假,并仅售数百元者。二、现今之伪古玉,大抵通体一色,或为鸡骨白,或为黑漆古,油烟痕迹昭然,让人一望而知其为伪。而此佩,一面毫无沁蚀,一面则沁蚀为十之七八,且轻重不一,轻者仅见淡淡象牙白色,而重者枯黄,杂以黑斑,且受沁深及数毫米,并有烂如虫蚀者,如此之状,如何作假? 三、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古玉,大多依赖出版物,而出版物又都是选一些极有代表性之精品,况且出版物在拍摄时,要借助灯光等等使得更加精神,因此,以出版物作标准来按图索骥,断难找到“真品”。四、一般作伪者,为了谋求最大的利润,都是用小料,假料造假,断然不会用美料、好料去造假。同时,急功近利的现代人绝不会用手工劳动制造赝品,造假者大多会依样画葫芦,按照书中的型制做假,断然不会造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器型(平空臆造者也有,但较少见)。尽管现在考古发掘没有发现此类玉佩,但因古玉的科学考古时间不长,发掘物与传世物相比少之又少,很难说古人(如宋、明、清)没有做过此类玉佩,宋人仿古是历史上有名的。五、此玉佩经开水煮、井水浸,长时间盘玩,大量出灰,已较前通透晶莹,除朽烂者外,皆呈现玻璃光泽,而化学物品烂蚀,是无论如何盘玩都生不了玻璃光泽的。为了检测这件玉饰的质地,我去浙江省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站,做了一次红外光谱检测,结论是白玉(软玉),他们并说明,他的软玉标准就是新疆玉,其他产地的玉都是“玉石”。并且他们帮我测定了玉饰的重量——423.94g。此饰的材质是弄清了,但年代至今还没有由真正的专家认定,至于它身上的锈迹,很象杨伯达先生讲的“水锈”,杨先生并指明“水锈”是太湖流域出土古玉的一个特征。我的玉佩正是从太湖流域来的,那它的沁色是不是水锈呢? 搞收藏的有两种人,一种人喜欢收藏“开门”的东西,所谓“开门”,就是“开门见山”,一目了然。收那些有根有据,书上都能找得到相似物的东西,这样保险。还有一种人喜欢收藏些没见过的、有争议的东西,因为这样能从中得到发掘的乐趣,我属于这一种人。而造假的人,恐怕也有这么两种,一种是专门依样画葫芦,对着书本造假,造一些“开门”的东西,骗你上当。另一种是忽发奇想造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让你感到新奇,骗你上当。你要是买错了,在古玩圈子里,叫着“打眼”。

    记得西方有句哲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想搞收藏的千万不能拿着书去按图索骥。古代的玉雕全是手工所为,不可能两件一摸一样,和书上一样则大有问题。而书上没有的东西,则可能倒是真的,没准就让你“捡了一大漏”,——用很少的钱买到了很好的器物。但愿我的单体双龙饰就是“捡了一大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