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批评学生的“度”?

我一直主张: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伪教育。批评当然属于惩戒的一种形式。一切惩戒都要慎重,“过”或者“不及”都不是适度的行为,都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根据经验,我认为遵循以下原则比较合适:
1、守住是非底线
批评学生一定要守住是非底线。这有两方面的意思:
①守住是非底线,就意味着不能因为社会因素(比如人情、风气等等)随意模糊是非、奖惩不明,不能直面学生的错误,无原则地包容(甚至是放纵)学生的错误。这样下去,小而言之会导致班级风气不正,邪恶横行,为班级管理带来必定要日益严重的隐患;大而言之,必然导致学生在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黄金时期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贻误一生的发展。
②守住是非底线,也意味着我们要辩证看待学生。在批评他们错误的同时,不要忽视了他们的成绩、优点。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损俱损”,更不能“一好百好”。
③守住是非底线,还意味着让学生心里迟早清楚,老师有他容忍的底线,一旦触到这个底线,他极有可能会大发脾气的。学生有了这个心理准备,一来平时就会尽量注意不去冒险触动这个底线;二来即使触动了这个底线,学生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暴风骤雨,这就可能避免了学生受批评时有可能有的心里抵触。
我就反复对我的历届学生讲,我有两条底线:一是不能说谎(说谎会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多麻烦,更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二是祸害百姓。谁要碰到这个底线,我一定会发脾气批评人(尽管有时看似小题大做,但是做做样子也有好处)。时间一久,真的很少有人再去触动这个底线了。
2、牢记尊重人格
无论是谁,都有人格受到应有尊重的心理需求,这也是人在潜意识里的一条安全底线。一旦这个底线受到触动,谁都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受侮辱的感觉,从而会难以忍受,性格暴烈的甚至会不惜以生命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学生也是人,当然也有这个心理需求。所以,我们即使是在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也一定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要对他们使用侮辱性的词汇。说得极端一点:有时,即使是并不严重的批评,但是因为你使用了侮辱性的词汇,就有可能会招来学生的极端反感,甚至会导致学生或家长的极端报复;有时可能因为生气过了头,动手打了学生(当然是没有导致伤害后果),但是因为你嘴上积德,没有“损”学生,学生也能够理解你的过分。我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方法简单,基本上就属于第二种情况。搭班的英语教师是位女的,民办教师,我们合作教初三,她脾气不好,常常在没有办法时破口大骂学生,但从没动过手,可是,我在学生中的人气要远远高过她。这里边的原因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尊重人格更要体现在与家长的交往上。我们不能因为手里掌控着对方的学生,就对人家没有了好态度。一旦我们言语刻薄了,或者是情绪过激了,对方不配合我们工作不能形成我们理想中的教育合力都是小事。他们一旦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了,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和无法预计的严重麻烦。那时,真的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让家长迟早能感觉到来自老师的真诚尊重,是教师保证和家长能够实现良性沟通的最大秘诀。
3、尊重心理基础
尊重心理基础,就意味着批评必须轻重适度。人是有性格差异的,这个差异也就意味着人的心理基础存在着很大差别。我们让薛蟠和林黛玉接受同一种频度批评就很不现实,可能对薛蟠来讲根本不关乎痛痒的几句话,放到林黛玉身上,她就可能会在心里产生严重的自哀自怜,一时想不通自寻短见的可能性都保不准会有的。
所以,我们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心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嘛。性格外向的、心理承受能力强一点的,不用“重锤”敲“鼓”可能就不响的人,不妨面色更严厉一点语气更强势一点,这样或许更能加强他们的记忆。对于性格十分内向、心理基础脆弱的学生,可能我们寒一下脸色就是最严厉的批评了。批评不注意尊重心理基础,可能会对那些心理脆弱的学生形成有可能是致命的打击,一定要慎之又慎!
4、注意情理为先
虽说是批评,但是也一定要注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基本原则。天下公理和人之常情是放之四海而皆有效的利器。一个人可能不会屈服于威逼和利诱,但是他常常会认可公理和人情,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遇事会选择“私了”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犯了错误,上去就劈头盖脸地一顿训,你还想让他服气甚至还有其他附加要求(比如叫家长),那可能吗?但是我们利用人之常情让他换位体会当事人的苦痛、心理,体会自己家长的辛苦;用天下公理来冷静探讨、评判眼前事件的是与非,在此基础上,语重心长或义正词严地批评他,他还会抵触吗?
对于江湖味十分浓的学生,还要注意一个“义”字,这个字自然也是天下公理。情、理、义往往总有至少一种是一个人的软肋,批评选择在软肋上发力,哪有没有效果的?
5、讲求疏堵结合
在我看来,教育既是一个在前面用手牵,又是一个用手在后边推的过程。因此,疏堵结合就是教育避不开的一个原则。我们批评学生,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丝毫不给人家以改正的机会。当其他“三个城门”被牢牢堵上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在“第四个城门”留条“生路”。两条路,一条冰封雪飘,一条暖阳融融,不用说他就会按照我们的心愿有所选择的。
这个“生路”往往可以结合“滞后处理”原则:延迟处理,留给他时间改正以观后效,效果好就改批评为告诫或直接免于批评;拒不改正的,可以视心理基础采用“震撼式”的批评或其他处理方法。
6、重视收尾工作
这是说在批评后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不要让学生有心理负担带来抑郁,甚至是轻生的不良后果;或者是由于学生不理解,回家搬弄是非,导致家长闹事等现象。
重视收尾就先要学会“察言观色”。根据学生脸色或说话神情、态度,初步判断一下后遗症的可能性。可能性小的也要柔声安慰;可能性大的一定要晓以情理,排解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