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醫“氣血”不和,會對人體産生什麽影響?

 心静意定 2012-11-25

   中醫指人體內氣和血的統稱。中醫學認為氣與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營養髒器組織﹐維持生命活動。中醫術語就可以歸納為:“氣滯”“氣鬱”“氣逆”“氣陷”指的就是“氣”的運動失常的四種情況。我們分別來看看這些氣的運動不規律通常會對人體産生什麽影響?

1、“氣滯”--就是氣的運動不暢,出現的最典型的癥狀就是脹痛。根據氣滯的部位不同,出現的脹痛部位也就不同了。説个我們最頭痛的毛病把,月經引起的小腹脹痛,是不是痛的時候還會有大便的感覺?這是典型的氣滯引起的婦科疾病,氣和血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氣滯往往會有血淤的情況,下次講“血”的時候再具體講,這裏不展開了。   

2、“氣鬱”--指的是氣結聚在內,不能通行周身。如果氣鬱結在內,不能正常運動,我們人體髒腑的運轉,物質的運輸和排泄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障礙。像女生冬天經常會感到手腳冰冷,其實就是氣運行不暢所導致的,所以,冬天一定要多喫多運動才能保證氣血的正常運行。   

3、“氣逆”--指的是體內上昇太過、下降不及給人體造成的疾病。氣在人體中的運動是有昇降的,上昇作用能保證將體內的營養物質運輸到頭面,維持各髒器在體內的位置;下降則是使進入人體的物質能自上而下的依次傳遞,並能將各種代謝物向下彙集,通過大小便排出體外。如果上昇作用過強就會出現頭部過渡充血出現頭暈頭脹,面紅目赤,甚至昏迷、半身癱瘓,口角歪斜等癥,下降作用過弱則會出現飲食傳遞失常出現泛酸、惡心、嘔吐、咳嗽等癥。   

4、“氣陷”--和上面那个正好相反,上昇不足或下降太過!上昇不足則會導致頭部缺血缺氧或髒腑不能固定在原來的位置出現頭暈、健忘、眼前發黑、精神不振等癥;下降太過則會導致食物的傳遞過快或代謝物的過渡排出,從而出現腹瀉、小便頻數等癥。

       血對人體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滋養,它攜帶的營養成分和氧氣是人體各組織器官進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算上上面的,目前已經出現了4个人體基礎物質:元陰、元陽、由它們産生的氣、以及這裏提到的血)血對女人來説更加重要了,血充足,則人面色紅潤,肌膚飽滿豐盈,毛發潤滑有光澤,精神飽滿感覺靈敏活動也靈活。因為血是將氣的的效能傳遞到全身各器髒的最好載體,所以中醫上又稱“血為氣之母”。又稱“血能載氣”。   
   血的生成和以下2个因素密切相關,也就是説補血可以從這2方面入手:1、脾胃的運化功能。 2、氣的充足程度。     
脾胃是我們機體消化吸收飲食的重要器官,也是血液生成的物質來源,因此,在中醫上有“脾生血”的説法,也就是説補脾是養血的關鍵。   
   氣可以攜帶效能到達个髒器,因此氣充足是人體造血器官正常工作的前提條件。中醫上稱“氣能生血”,也就是説如果血虛則先應補氣。如果血虧損或者運行失常就會導致各種不適,比如失眠、健忘、煩躁、驚悸、昏迷等等。長此以往必將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元陰、元陽、氣、血、津液構成了人體的基本物質,尤其是對氣、血的調養對女生來説特別重要,由於女性的生理特點,月經時血液會有一定量的消耗和流失,加之經期情緒、心理的變化,身體中的雌激素分泌降低,月經失調紊亂也就時常發生。隨之而來的肌膚變化,可想而知。膚色暗淡,眼圈發黑,還有滿臉的痘痘,花容失色,令人苦惱。經期調節內分泌,提高荷爾蒙水平,補氣養血從根本上調經理血,當然也是擁有嬌美容顔的養顔之本。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簡便易行補氣養血的美顔方法:
 
   飲食調養氣色好
 

   中醫氣血的歌平時應該多喫富含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營養食物,如紅棗、蓮子、龍眼肉、核桃、山楂、豬肝、豬血、黃鱔、海參、烏雞、雞蛋、菠菜、胡蘿卜、黑木耳、黑芝麻、蝦仁、紅糖等,富含營養的同時,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   

   中藥調養: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川芎、紅花、熟地、桃仁、黨參、黃芪、何首烏、枸杞子、山藥、阿膠、丹參、玫瑰花等天然中藥,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藥膳,均有很好的調節內分泌、養血效果。   

   運動養生:運動也是調養必不可少的一个環節。平時可練習瑜伽、太極拳、保健氣功等舒緩運動。另外,傳統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血”,所以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的職業女性,應該特別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因為過度用眼而耗傷身體的氣血。   

  經絡療法:經常做頭部、面部、腳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並堅持艾灸關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對延緩衰老有一定作用。

氣乃精氣訣

氣的來源
人之有生全賴氣,生命活動的源泉,
氣含物質功能義,來源先天和後天。
自然淸氣通於肺,吐故納新補後天。
先天之氣父母傳,後天精氣水谷源。
先天後天合正氣,又名眞氣充身健。


氣的分布與功能
髒腑功能為髒氣,營養物質營衛氣,
先天之氣化元氣,元陰元陽下焦居;
谷氣精氣肺胃化,積於中焦名宗氣。
水谷之精化營氣,水谷之悍化衛氣,
元氣有賴後天補,機體生化原動力。
宗氣助肺司呼吸,營養物質脈中寄,
聲音強弱氣血運,肢體寒温活動濟。
脈中營氣養百骸,脈外衛氣宣腠理。
氣的名稱雖各異,歸結功能三方面,
生化萬物供營養,髒腑組織能滋益;
功能活動動力用,內外環境調節寄。
正氣內存邪不干,邪之所凑其氣虛。



中焦受氣取汁膏,營行脈中營血叫,
內注髒腑營陰陽,外營筋骨步履矯,
四末得養關節利,肌肉充實陰陽調。
神志活動靠血養,血虛驚悸又煩躁。
營血賴氣能運行,氣為血帥母血靠,
氣行血行氣滯瘀,活血需佐行氣藥。
氣不攝血血外溢,補氣可使血循道,
氣血本是同根生,氣血調和健康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