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卡卖晚报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1-25
发卡卖晚报
邓为民
  邓为民  

  编者按:不论男女老幼,只要您对晚报有特殊的感情和特别的故事,就请写下您和新民晚报的情缘故事,与姓名、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一起,邮寄到威海路755号4201室(信封上请标明“金牌读者评选活动”),或在11月30日前发送至电子邮箱xmhdzb@163.com。欢迎广大读者参与本报“30年30名金牌读者”评选活动!

  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那时家里没有信箱,于是就在母亲单位订了一份。这样,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能看到母亲下班后带回来的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虽然,那时的报纸版面不多,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读报评报的温馨画面至今还历历在目。

  1986年,我开了一家个体书店,开张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去邮局落实零售晚报事宜。那时候报纸零售点较少,晚报又深受读者欢迎,所以,报纸一到就会一抢而空。但是,过去报纸的印刷点也较少,每天把报纸拿到店里经常是下午3点多甚至4点,遇上重大新闻或汽车抛锚、印刷事故,拿到报纸的时间还要更晚。记得有一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竟然在邮局等到晚上6点多才拿到报纸。我想,这下报纸要卖不掉了。可等我赶到店里,发现还有许多顾客在店门口等晚报,有的是吃完晚饭再出来买报纸的,有几位忠实的“晚报迷”甚至从下午一直等到晚上,他们笑称:晚上来买晚报,这才是真正的买晚报。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好像是由于纸张的紧缺,晚报一度控制了报纸的零售量。这下可好,原本就供不应求的报纸就更加不够卖了。为了能买到报纸,一些顾客特别是一些老年顾客,他们在下午2点不到就来排队,有时候报纸来得稍晚点,这排的队伍就很长。没过几天,旁边店面的老板就有意见了:你这不是影响我们做生意吗?我想:这可怎么办,排队确实是影响别人做生意,可如果不排队的话,顾客买不到报纸就会有意见,就是等报纸来了,大家一哄而上,我也吃不消啊!

  想了一个晚上,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发卡卖晚报。我去文具商店买来图书借阅卡,每天在卡上敲当天的日期,凭卡预约取报。由于我的书店开在菜场边上,有些顾客早上买菜的时候就来买张卡,或是下午看报纸还没来就先买张卡再回去做别的事,这样,他们不用排队也能保证在我晚上关门之前拿到报纸,有的甚至在第二天来拿,我也会给他。这下排队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我的麻烦却来了,最主要的是有的顾客当天有事不来取,他却拿昨天的卡来取第二天的报纸。虽然卡

  上有日期,可有时候生意一忙就疏忽了,造成每天报纸和卡的数量总是“轧不平”。最气人的是有些顾客到处买不到晚报,看到我柜台里还有一沓报纸不卖,就说我是卖熟人或是想卖高价,任凭我怎么解释也不相信。

  回顾近20年的经营生涯,粗略估计一下,经过我手卖出去的晚报也有两百万份左右,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如今,我虽然不卖晚报,可我依然对晚报情有独钟,每天看晚报也是“必修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