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更年期滋阴潜阳解郁安神中医验方

 崔健华 2012-11-25
把这篇精彩文章收藏到: ?本地计算机收藏夹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百度收藏    添加到鲜果    新浪ViVi    订阅到抓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我摘        yahoo    Digbuzz我挖网    添加到饭否    挖客    添加到google    添加到白社会

  更年期,对女性来说,是指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古方中医专业人士表示:月经终止,称为“绝经”或“断经”,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伴随出现一些与绝经有关的症候,如烘热汗出,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眩晕耳鸣,或面目、下肢浮肿,纳呆,便溏,或月经紊乱,崩中漏下,统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也叫“经断前后诸证”,现代医学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指出:目前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机以肾虚为主,临床以肾阴虚多见。古方中医专业人士为此提出了滋养肾阴,佐以潜阳的治疗大法,并拟定了三地滋阴调冲膏对本病加以治疗。具体如下:

    组成  生地250克,熟地250克,地骨皮250克,紫草250克,旱莲草250克,女贞子250克,龟板胶250克,鳖甲胶250克,山萸肉150克,合欢皮150克,炙远志150克,石斛250克,麦冬250克,玉竹250克,陈皮100克,玫瑰花100克,酸枣仁250克,柏子仁200克,丹参250克,浮小麦500克,炙甘草100克,黑大豆500克,蜂蜜500克,黄酒500ml。

  功效  滋阴潜阳,解郁安神。

  主治  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型,症见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皮肤瘙痒,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配制与用法  按照以上药味剂量配比,采用先进的制备工艺,制成易携带,服用方便的膏3600克,每次20克,每日2次,开水调服,连服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方解:方中“三地”并用,生地清热养阴凉血,熟地养血滋阴补肾益髓,地骨皮凉血退热,补中有清,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熟地,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养阴,填精益髓。《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伤七劳,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山萸肉,酸、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女贞子,性凉,味苦甘,补益肝肾,《本草经疏》:“盖肾本寒,因虚则热而软,此药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旱莲草,性寒,味甘酸,具补肾益阴之功,《本草纲目》“乌髭发,益肾阴”。紫草,味苦寒,归心肝经,《本草经疏》称其“为凉血之要药”,《医林篡要》说可“补心,缓肝,散瘀,凉血”。龟板胶、鳖甲胶益肾养血、滋阴潜阳。合欢皮、炙远志、酸枣仁、柏子仁、浮小麦宁心安神、解郁除热兼以敛汗。浮小麦,味甘性凉,《本草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劳热,妇人劳热”。陈皮、玫瑰花、丹参理气开郁、养血安神。炙甘草、蜂蜜益气补中、调和诸药。黑大豆,《本草纲目》说:“豆有五色,各治五脏,惟黑豆属水性寒,可以入肾。”诸药合用,共奏补血养阴、滋阴潜阳之效,理气而和血,最终使阴平阳秘,气顺血调,诸症得除。文章来源:古方中医网 求医问药专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