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字一故事(64)

 冷月无声AAA 2012-11-25
   近日在大道传薪博客中看到有关对奥妙无穷的中国汉字的介绍,觉得很有价值,通过简单编辑献给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馆友。感谢道传薪的辛勤劳动。--冷月无声
 

图片


一日一字一故事(64)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出自林逋《省心录》。意谓善于教育子女的父亲,总是在孩子还是婴儿时就着手做起。
  这里的“父”字探寻其字源非常有意思。它是会意字。甲骨文与早期金文象手持石斧以操作之形,因为古代此操作多为男子所为,所以常常引申为父母之“父”。小篆形体右手勉强能看出来,但工具形状确实很难看出来了。楷书根本看不出原来的意思了。
  “父”字按照郭老的说法是“斧”字的最初文字,后来引申为“父亲”。如《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意思就是:爹呀生养我,娘呀,抱着我。也可引申为古代男子的美称。如王粲《登楼赋》:“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与欠之叹音。”这里的“尼父”就是孔丘的敬称。意思就是:从前孔子在陈 地(绝粮),发出归与欠的叹息之音。
  在古文中“父”字还当“从事某种职业的男子”讲,多指老年的。如《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意思是:打渔的人露出微笑。
  “父”还通“甫”,当始讲。
  
  父子昆季
  
  提起上海工商界名流胡厥文的胡子,尚有一段佳话。
  1932年“128”战争爆发,厥老为了抗日救亡事业,忙得连胡子也顾不上剃。友人问他何时剃髯?他回答说:“到抗日胜利再剃不晚。”从此,他便留起了胡子,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9月18日,他才把欣然留下的十余年的胡子剃了。当时他高兴地跑到重庆小龙坎附近一家照像馆,先请摄影师拍了一张未剃胡子的照片,然后自己对着镜子,拿着剪刀和剃刀,剃去了长须,要摄影题把留髯和去髯的两张照片合在一张底片上,这样洗出来的两个人既像父子,又像兄弟,厥老曾为这张照片题了一首小诗: 题二我合影
  抗战胜利,父子昆季;
  勿怠勿忘,岂以为戏。
  厥老解释诗的最后两名涵义,是表示抗战胜利后还要不断地为国效力,照这张照片非一时游戏。

 

图片
 
 

                                   

图片


你在本篇停留  ·  

更多精彩等待您更多精彩等待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