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云模式:区域课改的“生态”样本

 曾经沧海还是水 2012-11-26
   新课程改革推行已逾十年,凭借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满腔热情、艰辛努力和深度思考,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区域课改样本。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进入深水区的课改面临新一轮的瓶颈,如何推进教育均衡,找到一种“可借鉴、可复制”的课改模式,提升区域教育的品牌与特色,成为各地教育界共同面对的大问题。

  广州市白云区,一个因“岭南第一名山”白云山而得名的城市边缘区,虽“山清、水秀、林静”,生态秀美,历史悠久,但白云区的教育资源在所处城市地位并不是最高。一个相对边缘的辖区,近年来却因课程改革成果显著而备受瞩目。

  在这片历史与未来激烈碰撞的土地,崇文重教的厚重记忆并没有成为裹足不前的羁绊。6年以来,广州市白云区教育人在广州市白云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开放的心态和极大的改革勇气,从问题出发,重新审视和思考当下教育,以课堂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区域课改,用行动研究的智慧打造了新时代的教育新高地,发出了教育变革的强音,在南粤教育界竖立起了一座“生态”新丰碑。

     白云区委书记马文田(中)在区课改学校调研 

  风起南粤,问道白云。

  6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如白驹过隙,弹指即逝;6年,对于广州市白云区的教育人来说,却是沧桑巨变,波澜壮阔。

  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如果说课堂是最美丽的坚守,那么课改则是最痛苦的新生,也是美国诗人佛罗斯特所说的“人迹更少的那条路”。

  在这条区域课改之路上,白云教育人有过彷徨与挣扎,有过坎坷与阻碍,有过艰辛与纷争,但执著的改革信念,坚定的行进脚步,让他们收获更多的是成功、喜悦、豪情……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近6年来,白云区以“幸福教育”为价值追求,以“本真教育”为课改理念,以“生态课堂”为课改模式,以“高效、减负”为课改目标,大力推动区域性课堂改革,建立了个性鲜明的白云课改模式,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兼容并蓄的课改局面,向中国南方课改高地奋力攀登,成绩斐然。

  何为课改高地?白云区教育局认为,不仅仅是要求课改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走在南方前列,更重要的是要求区域在理念、模式、实施路径、考核评价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具有可借鉴、可复制的价值,直至为中国南方,乃至中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种理论和实践的模式。

  优质均衡:追求幸福的教育之路

  “幸福”是广州市白云区教育追求的一种境界。所谓幸福教育,就是致力于让教师和学生过上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幸福生活,也就是让教师有职业幸福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快乐感,让社会对教育有满意感。

  这种“幸福”不是一所学校、几位教师、数十名学生的幸福,而是所有白云区教育人和全体受益于白云教育的师生的“集体幸福”。

  “幸福”需要大胆创想,更需要脚踏实地。没有管理部门的大力推动,没有全体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参与,没有清晰可循的改革思想和执行思路,想从原有的刻板的、低效的教学模式中“挣扎”出来的“幸福”便无从谈起。在唐文贵看来,“幸福”教育不仅需要区域资源配置的均衡,更需要教学水平的优质。而且白云教育人“幸福”教育的追求也得到了著名教育家柳斌先生、顾明远先生、郭永福先生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而与广州市市属老八区相比,白云区教育条件恰恰是相对较差的,教育基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更为突出。这是摆在白云教育人面前无法回避的现实,解决不了“先天”的问题,“后天”的改变就无从谈起。

  困难不仅仅在于“底子差”,还有“脑子僵”。因为在传统的认识中,课改只适合在农村地区、薄弱学校、义务教育、基础年级……而白云区首举全区之力,在几乎毫无经验和参照的基础上,推行一场最终覆盖区内所有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课堂革命”,个中新旧思想的交锋会有多激烈,并不难想象。

  对于革新者来说,困难从来不是止步的理由,思考和实践才是最好的武器。

  当初,课改到底能不能实现教育的“高位均衡”,从而踏上一条更高要求、公平幸福的教育之路,是画在所有人心里的一个巨大的问号。

  如今,白云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作为广东省首个以行政力量为主导推动课改的区域,白云区课改覆盖了全部254所中小学、21.6万学生,规模之大全国罕见,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做到了在高中、初中、小学3个学段,在城区和农村学校,在公办和民办学校,在优质和薄弱学校,在基础年级和毕业班全面铺开。

  作为当年课改的先行试点学校和典型样本,广州市第八十中学的课堂如今所呈现出的全新面貌就是众多的例证之一。历经摸索期、临帖期、破茧期和蝶变期数载岁月,八十中以“以人为本,发展潜能”办学理念探索出了开创性的“生态自主课堂”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着学校发展的问题:一是课堂上基本达到了“上教不教”的境界;二是课堂充满了人文情怀,师生实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与自由,学生同伴之间的帮助和合作学习也处处体现出真诚和高效;三是课堂里再也没有了“差生”,学校也少了令人头痛的“问题生”,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张扬,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随着越来越多像广州市第八十中学一样在课改工作中卓有建树的学校纷纷涌现,白云区的课改工作效果显著。

  “白云区教育局的管理回归了管理之本,白云区的课改深入了改革之根,做得非常好,很有成效。从白云区的课改,我们看到了广东教育改革新的思路、新的希望。”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对白云教育改革给出了有力的肯定。

  可以说,白云区不但打赢了课改“攻坚战”,而且打得相当漂亮。“在通往‘幸福’的教育之路上,不曾有、也不会有一个白云人掉队!”

  课改号角:让教育回归本真

  白云区课改专家组组长胡海建教授认为,课堂改革的目的就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以人为本,它既强调教育教学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也强调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白云师生在课堂改革实践的进程中,逐渐地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充分尊重教育对象,遵循教育规律,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智开导的教育,是对处于现代社会里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期的学生的心灵呵护和人格塑造的教育。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胡海建教授认为,这就是教育回归“本真”的具体体现,就是对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超越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也就是“本真教育”。

  正基于此,白云区结合区情,旗帜鲜明地提出“本真教育”的课改理念,这是对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种探索,是对现行教育状态的一种反思。

  “本真教育”的美好蓝图鼓舞着白云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们,也为课改工作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但号角易吹响,路途多艰难,要到达“本真”,白云区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

  因为白云区是典型的城乡二元化结构行政区,教育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区内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明显。要实现全面发展,首先就要实现区位均衡,把后进的、低水平的伙伴们“拉上来”,成为当务之急。

  于是,经过历代白云教育人的共同努力,2006年底,白云区终于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督导验收,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区位高位。

  但白云区教育人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原因、区位特点,白云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公办民办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教育教学质量仍需提高,整体竞争力仍待加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已经得到加强的现实情况下,白云教育人意识到,白云教育要实现弯道超越,就必须立足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培育竞争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基于上述认识和判断,白云区秉承广州敢为人先的锐气,开拓进取的朝气,以大胆识、大气魄、大力度,开展了轰轰烈烈、个性鲜明的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

  当然,这一切的起点仍然要追溯到2006年年底的那段岁月。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督导评估后,白云区教育局随即组织了以“创强以后怎么办”为主题的大型调研。通过调研,白云教育人发现,立足于强区新起点,白云教育必须加快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必须推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必须实现管理中心从硬件建设向教育质量的提升。

  于是在2007年初,着眼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实效,把教师的目光聚焦到课堂,白云区开始了为期3年的“推门听课”活动。按照分层推进、立体实施、长期坚持的策略,通过听课、评课与研讨,促进学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推门听课’活动深入开展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单一地依靠加强管理促教学实效提升作用有限,必须推进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因此在2008年初,我们组织高中校长到国内课改先行区域学习考察,撰写考察报告,分享学习心得,催生课改意识,为课改预热。”唐文贵这样介绍说。

  作为白云区课改的“原点”,这一时期被认为是区内课改工作取得今天之成就的重要探索期。随后,白云人找准了前进的方向,“革命工作”向实践继续推进。

  从2009年初开始,白云区部分学校先行试水,自发组织教师到国内课改先进地区学习考察,邀请课改专家到校进行大容量、高强度、快节奏的培训,激发课改意识,培养课改技能。在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年中,广州市第八十中学探索实践“生态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江村中学尝试推行“四合一”教学模式,广外外校和广外附校试点推进“生本教育”模式;年底,景泰中学、集贤小学相继实施课改。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课改也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白云课改模式的多元性、层次的多样性、试点的广泛性、成效的显著性,很快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在2010年12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效课堂博览会上,白云课改被生动呈现,星光闪耀,受到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在区内产生了轰动效应,吸引了更多学校自觉投身课改。

  也正是从此时起,白云课改试点的星星之火,开始爆发出燎原之势。

  2010年底,白云区对区内学校课改现状进行了进一步深入调研,完成了开展区域性课改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在经过多批次、多层次的课改专题考察和试点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之后,2011年8月,白云区在广州东山宾馆召开全区中小学校长会议,对课改作了全面部署,也吹响了白云区域课改的“总动员”号角。

  到此时,经过6年的酝酿、发酵、试点和铺开,白云课改日益成长为一棵大树,枝繁叶茂,荫蔽白云,香飘南粤。

  今年3月,广东省教育厅朱超华副厅长亲自带队,专程到白云区调研课改工作,对白云课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勉励白云教育人,构建白云课改模式,打造南方课改高地。

  在朱超华看来,白云课改模式有三点难能可贵:一是行政主导,白云区域课改是广东省第一个以行政力量推进区域改革的;二是突出课堂,教改是综合性的,是很多方面的,但重点是课堂;三是多元推进,不局限于单一模式,而是一校一品,百花齐放。

  随后,白云区教育局在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召开全区课堂教学改革专题会议,总结了区域课改的基本经验,宣布课改向纵深推进,努力实现打造南方课改高地的目标。

  目前,经过探索期、星火期、燎原期、打造期的千锤百炼,全区参与课改的学校已经超过60所,白云区课改理念和模式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兼容并蓄的局面正在形成。

  生态课堂:“十大模式”群芳竞秀

  作为课程改革的最大成果,白云区的生态课堂不再是教与学的拉锯战场,而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它提倡教育回归自然本真,让课堂实现生态蝶变。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生为本,强调互助合作,采取情景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方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打造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教育与教学的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学科之间的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之间的和谐,以此构建生态课堂,打造“阳光、开放、向上”的生态课堂文化。

  既然要回归“本真”,还原“生态”,那么就不能不考虑每个样本在共通性之上的特殊性,一切“量身定做”。白云区要求学校坚持生本理念,结合校本实际,多元尝试,一校一品,坚持反对一刀切、盲目跟风、千校一面。从现实情况看,已经形成了课堂教学的“十大模式”,课改理论实践和创新群芳竞秀、争妍斗艳。

  在“本真教育”区域课改理念和“生态课堂”区域课改模式统领下,白云区目前已形成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十大模式”。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和景泰中学都是“生态课堂”模式的重要代表,分别以“生态自主课堂”和“生态互助课堂”著称。漫步八十中,绿色静雅的校园,阳光自信的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令人如沐春风。“生态自主课堂”让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激扬生命活力,孕育出“全面发展、人文情怀、阳光气质、领袖风度、国际视野”的人才。而“生态互助课堂”所打造的高效课堂,也达成了师生共同求知、同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目标,收效良好。

  另外,成功探索出“124主体间性均衡教育课堂”的培英实验中学、“小主人生态体验课堂”的集贤小学和“童本高效课堂”的黄边小学,都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

  而要说到“生本教育”,则不得不提广外外校和广外附校。作为“生本教育”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从外围向核心突进,以课堂改革为主阵地,以课程研发为突破口,以“生本”实验为抓手,多渠道促进教师发展,全方位建构“生本·生成”的课堂。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讲台成了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生命的舞台。

  “近两年,我们学校对生本教育进行了不懈的实践与探索,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广外附设外语学校蒋国冰老师说,“学生的精彩,是生本课堂的精彩,也是生本教育的精彩,所以我们要以生为本,坚定不移。”

  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模式之一,江村中学和江高二中同属“四合一”模式。

  “江村中学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追求自然的返璞归真的课堂,遵循“积极参与,阶梯难度,讲求效率,即时反馈,互助合作”五原则,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引领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学生则可以更快乐地获取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增长才干,增强自信,同时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白云区颐和实验小学是问题导学模式的代表。它倡导培养会爱、会学、会创的未来社会精英,推行以“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拓展延伸”为特色的“SQC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颐和小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导、学、议、究、拓、思”的体验过程,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分享,才能建立自信、激发兴趣,同时锻炼思维,让每一位同学得到和谐成长。

  以上模式,加之以广州市第六十六中学为代表的“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是白云教育人在课改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这些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模式,构成了白云区域课改模式的主体部分,也为打造南方课改高地丰富了选择,提供了借鉴。

  南方特质:课改背后的力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云区课改植根于岭南文化,得益于敢为人先、敢想会干、求真务实、包容大度的广州城市精神,呈现出独特、鲜明的南方特质,已经成为南方课改的代表。

  所谓的“南方特质”,既是课改的基础与推动力量,也反映了其内容和要点。这种“特质”首先就体现在行政推动在课改工作中起到的强力保障作用。

  从课改伊始,白云区先后召开了阳江、华泰、东山等3次具有标志意义的课改会议;印发了《白云区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建立了课改人才保障,6年间培训教师超过3万人次;加大了课改经费投入,保证专项资金的充足。同时,课改工作条件得到巨大改善,6年来,白云区投入20多亿元,改造、美化校园,更新设施设备,使得教师人人能有笔记本电脑,课室间间都有智能互动平台。

  一直以来,白云课改受到了各级行政的充分支持和肯定。2011年9月,时任白云区委骆蔚峰书记明确要求各街镇、区直有关部门协同做好课改工作。同年11月,白云区政府则把“大力开展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发展年度重点工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时任区长、现任白云区委书记马文田在走进精彩课堂时感叹说:“我们白云区教育发展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抓住了课堂这个重要环节,在方法上做了改变,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提高了成绩,这样有实效的课改‘靠谱’。”

  “多层次,广覆盖”也是“南方特质”的一大特点。白云区课改不仅在农村学校,而且在城市学校;不仅在薄弱学校,而且在优质学校;不仅在基础年级,而且在毕业班;不仅在小学,而且在初中、高中;不仅在公办学校,而且在民办学校,实现了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开展。

  自然,作为“南方特质”之“特”和“质”的最好体现,“一区一领,一校一品”的理念和实践也尤其不能被忽视。白云区以“本真教育”理念和“生态课堂”模式统领区域课改,广大学校结合实际、多方尝试,实现了一校一品。更为重要的是,“以校为本、多元尝试”的课改思路深入人心,课改已经升华为学校的自觉行动,百花竞放的课改局面因此形成。

  这种局面的造就当然也离不开“立足生态,构建课堂”的努力。白云区提倡课堂实现生态蝶变,课堂中注重以生为本,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教育与教学的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学科之间的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之间的和谐,以此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构建“阳光、开放、向上”的课堂文化,打造白云“生态课堂”模式。

  当然,无论课改工作如何展开,质量永远是最重要的准绳。面对“全面”和“优质”的双重考验,白云教育人秉承了广州人的实干精神,课改不做表面文章、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坚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旗帜鲜明地提出,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两手抓、两手硬,两个成果一起要。这也正是白云区课改独特的地方。

  这些“南方特质”里蕴藏着无穷的“南方力量”,也成为课改背后的重要推动,最终打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南方成绩”。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白云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成绩在2007年低于市平均12分的基础上,2008年、2009年逐渐缩小与市平均的差距,2010年超过市平均1分,2011年超过10.45分,今年超过16.81分,实现了3年三级跳,逐步确立了区域优势。高考成绩更是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完成率全面超过市预测目标。今年普通高考整体上线率为95.12%,也创造了历史新高,基本保证了每个高中毕业生能进入大学深造。

  南粤务实的文化给了白云区课改前行的力量,也谱写了白云课改斑斓多彩的特色篇章。面对纷繁复杂的课改局面,白云人立足家园特色,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也让白云的天空光彩夺目。

  全面素质:学生自主成长的摇篮

  遥想课改当年,六载如白驹过隙;观课改之成效,功在当代,利在未来。这不仅是孩子的未来,更是白云的未来,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中国南方以及国家的未来。

  改革6载,白云区不但围绕“幸福教育”的价值追求,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课改理论体系,也在“本真教育”区域课改理念和“生态课堂”区域课改模式统领下,形成了包含“十大模式”的生态课堂模式。在为课改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显著提高了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这种效果首先表现在白云课改学校在教学活动中所呈现出的鲜明特质,即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学生的发展是主动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包括学业成绩在内的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得更快,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得更快,有力促进了全区教育质量的提升。

  伴随着区域教育竞争力的上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显著提高。广外外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提高明显,毕业生进入高校后表现出很强的后续发展能力。景泰中学学生成绩直线上升,2011年毕业生由进校时排名全区第14位上升到第7位。江村中学2011年毕业成绩进入全区公办学校三甲。黄边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业质量抽测中,也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当然,好质量和好成效不是“好”在“自说自话”,而更多的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其中包括管理部门、各方专家、新闻媒体,更包括作为课改直接受益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们。

  同年9月,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黄宪主任率全体教研员调研了白云课改。在调研小结会上,英语教研员Angelo颇有感触地说:“我已经在广州工作了6年,从未见过如此生动的课堂、如此活跃的学生。可能他们并不及别人聪明,但他们在课堂上更自信、更活跃。”

  3个月后,广州市教育局屈哨兵局长到白云区调研。他用“思路清晰,亮点纷呈,个案精彩,成绩突出,前景无限”对白云教育做了整体评价,认为白云区课改工作值得其他区学习借鉴。

  也正是这时候,广州市第八十中学以高分好评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评估组认为,有效推进课改,是学校发展特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白云区的‘生态课堂’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课堂上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把管理的权力还给了学生。”

  显然,课改最终的目的和归宿是课堂和学生。

  “我们现在课堂都是小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老师只是做一些补充和提升。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我和同学之间的友谊加深了,全班互帮互学,大家共同提高。”广外外校六(7)班学生杨仕贤告诉我们,“因为在每一次学习新课前,我们都按照‘前置性学习指引’进行先学,不知不觉间,我的自学能力也比以前高多了。”

  “我以前不太爱说话,但现在很喜欢上课,因为‘我的课堂我做主’。每次上课都觉得时间很短,大家在互相学习的时候时间过得可真快。”该校五(2)班陈邦太的话则更引人深思。

  这也难怪家长如此欣喜:“现在孩子的精神状态很好,充满自信和欢乐。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新希望。”

  孩子们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使得白云课改不仅受到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欢迎,甚至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

  仅在2011年,湖南、湖北、云南、广西、陕西等省教育考察团就多次自发到访,考察白云课改工作。广东省、广州市内很多学校也多次主动到白云区学校听课、交流,学习白云课改经验。白云区教师更是应邀到四川、云南、安徽、湖南、河南等地作了数十场课改专题报告或上课改示范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广大“同行”对于白云课改心悦诚服地认同和学习,不得不说也是对白云课改成绩的有力肯定。

  改革是永恒的主题,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常记阳江论说,又忆华泰课博。东山决策定,勇探课改深壑。争夺!争夺!南方高地在握。”唐文贵的一阕《如梦令》显示了白云教育人全力构建白云课改模式、致力于打造南方课改高地的决心。下一步,白云区将围绕打造南方课改高地这一目标,总结、提炼区域课改基本经验,丰富课改理论和实践模式,推进课改纵深发展,培育白云课改文化。同时,加强对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生成、评价制度等普遍性节点问题的攻坚,形成基本经验,将白云课改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6年探索,行走在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行走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白云教育人一直在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稳健地朝着课改的目标迈进。

  “白云无尽时,课改通未来。”白云人正以十足的信心、百倍的努力,追寻“幸福教育”的理想,在南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课改高地上打造一座新的丰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