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来四“放”幸福相伴

 张勰 2012-11-26

    一高僧养条狗,取名“放下”,每到喂食时,他就大喊“放下、放下”。别人问为什么给狗取这么个名,高僧说:“我其实不是在叫狗,而是每天在提醒自己放下俗事。”我等俗人是放不下俗事的,不过,老人们若能善“放”,晚年生活必定幸福安康。

    放松身心。没有上班钟点相催,没有工作任务相逼,远离了名利竞技场,睡觉睡到自然醒,走路不必急匆匆。放松身心过日子,“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放下身份。 卸任还民了,都是一介退休老头、老太。“某长”、“某书记”,变成了“老某”、“某老”。含饴弄孙,提篮买菜,多自在啊!

    放手家政。咱老了,有些赶不上时代了。比如对孙儿女的养育,我们以前那一套是“土法养‘猪’”,现在讲的是“科学育儿”。所以只能参谋不干预,帮助不妨碍。

   放慢节奏。时间富裕了,生活应放慢节奏,凡事悠着点。你慢慢过日子,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的美好和你想不到的精彩。

    放低欲念。“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收入不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以低标准为乐。“息念休心”,收敛欲念,安静养生。

    放弃竞争。老人在体力、精力上都不适宜从事带竞争性质的事情或工作。即便参加老年文体比赛、征文等,也应无功利目标,只把快乐体现在参与的过程中。老有所为,也只干着玩,玩着干,不能去干那些争名夺利的事。

    放大幸福。福随心至,乐从情来。把生活中的幸福放大,每天以快乐的心情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我们每天就生活在幸福之中。

    放心生活。心情安定,遇事要想得开、看得惯、听得进、放得下。少管闲事,少生闲气,少听闲话,少当闲人。遇事别太在乎,即便是病痛,也应以笑对之,心宽一寸,病退一尺。

老年朋友,“劝君莫奏黄昏曲,老年应唱春之歌。”常以善“放”相伴,必享幸福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