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的變遷【圖文】

 還舊樓主. 2012-11-26

 
         一、中央商场
 

  中央商场是一个经营正品和副次产品兼营修配的综合商场。位于南京东路(179号)、四川中路交接地段,营业面积1531平方米。1945年底,一些流动小商贩聚集在中央弄(今九江路100弄)摆设地摊,逐渐形成一个“弄堂市场”。商场初期出售钢笔、圆珠笔、指甲钳、打火机、军毯、旧服装和旧手表等日用品。不久,美国剩余物资大量倾销,品种有军用罐头食品、电器、钟表、唱片以及洋百货等。大批走私洋货混入市场。小商小贩猛增,摊地扩大到中央路(今沙市一路)和新康路(今沙市二路)一带。1948年,在新康路(今沙市二路)16号又开设新康联合商场,在场内设柜台租给商贩近100个,形成固定的露天市场,统称为中央商场。

  解放后,经营商品有百货、橡胶、服装、不锈钢制品、医疗器材、防毒面具、唱片、旧服装、背包、杂货、五金工具、小百货、皮鞋、电料、表带、玻璃杯、瓷器、工艺品等19类。1990年成立中央商场维修中心,增设特约维修部,扩大修配闪光灯、电冰箱、空凋机、游戏机、取暖器、电吹风、号码箱、电热毯、电子计算器、吸尘器、洗衣机、净水器、气压热水瓶、复印机、打字机、钟表、电子钟等。

  现商场已成为经营大、中、小商品并以精、新、廉、修、小为特色,闻名全市的综合性商场。中央商场于2007年9月从南京东路179号搬至天津路251号。特地从徐家汇赶来修雨伞的郭老伯是中央商场的老顾客,家里凡有东西坏了,都跑来这里修理;修电器的刘师傅干这一行已有20多年,不少将被扔掉的家电,在他的手中起死回生;叶东山是中国首块海绵乒乓板发明人陈桂生的关门弟子。
 
         二、荣华鸡
 

  美国肯德基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上海后,新亚集团搞了一个“荣华鸡”跟它对抗。一时间“荣华鸡”门庭若市,效益最好的黄浦店,一年就300多万利润。但好景不长,2000年,随着“荣华鸡”快餐店从北京安定门撤出,随即败走麦城。“土鸡”最终斗不过“洋鸡”,曾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说到底,我们不能简单地从产品质量和结构来看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是管理的优势,而管理的优势则是通过细节来体现出来的。肯德基就有这种把细节融入其中的标准化的东西。

         三、连长记 
 

  上海体育用品总店坐落在南京东路160号,原名“连长记运动器具号”,开设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自产自销网球、球拍而闻名。30年代初,“连长记”牌网球、球拍、运动服装远销南洋、泰国等地区。民国24年(1935年)4月,在淮海中路729号开设“全国体育用品号”;又于民国31年10月,在南京西路1619号开设“三元运动器具公司”。1956年,经过公私合营改造,“大陆”、“伟业”、“大公”、“全国”等7家体育用品及渔猎商店并入“连长记”,并迁至南京东路现址营业,成为上海最大的体育用品商店。1958年,在广东路451号开设球衣工场,专门承接定制各种运动服装以及各种特殊规格的运动衣裤。1967年“连长记”改名为“上海体育用品商店”,1988年又改为“上海体育用品总店”。

        四、格致中学
 
 
 
  格致中学,北海路150号。前身格致书院。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国人徐寿与英人傅兰雅(JohnFryer)向中西绅商集资并呈请李鸿章核准拨款,创办于福州路元芳花园北首。清光绪二年(1876年)6月22日开院。民国2年(1913年)移交公共租界工部局,改办华童公学。民国5年迁至现址新校舍,改名“工部局局立格致公学”。民国26年改为上海特别市市立格致中学。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为市立格致中学。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58年确定为市重点中学。图为工部局局立格致公学。
 
        五、浴德池

  浴德池坐落在天津路479号,始建于1917年,原名“先施浴德池”,是先施公司的附属部门。浴德二字出自《礼记·儒行》中的“儒有澡身而浴德”,意指洗澡砥砺志行,纯洁身心。先施浴德池三个楼面,面积900余平方米,1925年时已在同业中拔尖。由于经营不善,浴德池于1933年停业后出售给中法药房小开许晓初与闻兰亭,成为独立经营单位。1938年许又易手卖给擦背工佘春华,佘重新布局装修,各楼层南北设二个等厅,三楼电梯上下,设高等洋盆间15个,进口洋盆,白玉大池。1948年,浴德池共有6个等厅,243只座位,208个职工,成为沪上一流特等名店。解放后,浴德池资方被判刑,由职工组成生产自救委员会维持。1955年三楼北部改成女浴室。1956年浴德池改为地方国营后,改变经营方向,面向大众,生意仍较萧条,特别在文革中,废止了高档服务,三楼改为低档旅馆,成了一家普通浴室。1980年代后,浴德池再次改建成一家高级浴室。到1990年浴德池面积扩大为1200平方米,完全改建成一家高级浴室。1990年代以来,海内外一些新闻媒介对浴德池的经营特色屡有报道。日本《读卖新闻》称浴德池是上海特色之一的老浴室,以传统的擦背、修脚、按摩等服务手艺见长。但好景不长,据说浴德池前几年转由私人承包经营,现已停业。

        六、宝善街
 

  广东路旧称五马路,亦称宝善街。其中间一段又名正丰街,街名由“正丰酱园”而得。清末,柳亚子和朱少屏发起《铁笔报》,报馆设在广东路39号。从前广东路上戏院密集,有一桂、金桂轩、天福茶园等。当时老伶工汪桂芬就在天福演剧。广东路因临近上海县城北门,故初称北门街。后逐渐向西延伸到浙江路。今河南中路至福建中路一段,曾称宝善街,福建中路至浙江中路一段称东正丰街。清同治元年(1862年)第二跑马场拆除后,东正丰街继续向西延伸至西藏中路,新筑路段称西正丰街。同治四年英租界当局定名全路为广东路。上海当时的路名命名规则是南北向是各省份名,东西向则是各城市名,而广东路恰恰是东西向的,却以省份为名,问题出在哪里?“Canton”系“广州”一词的“粤式威妥玛”旧拼法,是粤语发音的音译,而当时上海路名“通事”(翻译)却不知为何将“Canton”误译为“广东”,后人也将错就错沿用至今。

        七、老介福
 

  老介福呢绒绸缎商店是全国最大的经营呢绒绸缎的特色商店,创办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最早店址设在九江路98号,是由福建人祝氏两兄弟创办取名介福(即两个福建人)。后盘给徽州帮和苏州帮合股联营,遂在“介福”上加了一个“老”字。民国24年迁到南京东路233号,改名为老介福绸缎局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用现名。1935年,“哈同大楼”(南京东路233号)建成,老介福随即入驻,这座大楼也曾是德国西门子上海办事处所在地;1956年此楼更名“南京大楼”,常被人称为“老介福商厦”;2009年,老介福从一楼搬至三楼,大楼被改称“外滩名店”。2011年5月,“老介福”店面也随着整栋大楼的关闭而暂停营业,另处营业。据新港物业说,“老介福”不会走,等大楼重新开业后,“老介福”还要正常营业的。图一为民国24年(1935年)前,在九江路的老介福绸缎局,图二为南京东路233号河南中路口的老介福商厦。

         八、冠龙
 

  冠龙照相器材公司,民国20年创建于南京东路445号,后迁址南京东路190号,时称冠龙照相材料行(图一)。公私合营后,10余家同行并入,改为现名(图二)。商店经营照相机、闪光灯、曝光表等摄影器材和照相馆设备,附设修理、卷片、药粉工场,承修精密照相机和闪光灯等器材,曾有出租照相机、万次闪光灯、代客装胶卷等服务项目。“冠龙”作为专业公司,在业内口碑甚佳。许多高档的专业照相器材在市场上已难觅踪影,但只要来到冠龙都能满载而归。

        九、新世界
 

  新世界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建于1914年,1915年8月落成。开业时叫“新世界游乐场”,是上世纪上海最早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商业楼之一。1945年部分场地改为商场,300多个小贩设摊售货。经营以舶来品为主的百货、服装、钟表、五金等商品。解放后至1956年,尚剩80多个摊位。1958年仅剩21户组合而成新世界百货商场。1966年起,曾用名全球红百货店,黄浦百货商场。1979年恢复新世界百货商场,1988年改为现名。经营数十个大类,6000多种商品,以中高档、品种齐为特色。1992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600628)。

         十、虞洽卿路
 
  1864年起,随着太平军威胁的消除、租界扩张和第三代跑马场的兴建,泥城浜称为租界重要的地区之一。当年,工部局开始在河浜以东修筑小马路,并命名为西藏路,同时因为其位于当时英美租界的最西段,所以也被称为“西外滩”。193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为表彰工部局华董、上海总商会会长、宁波籍富商虞洽卿对于上海经济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为西藏路冠名。此后8年间,西藏路便一直称作虞洽卿路,并且是公共租界内唯一以华人名字命名的马路。1945年,上海市政府将这条马路更名为西藏中路。
 
         十一、火车江湾站

  火车江湾站,位于区境北部江湾镇纪念路、车站西路口,是全国铁路网中最古老的车站之一,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后再建于光绪二十四年,迄今已有一百三十余年历史。不知如今安在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