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liubaoliang 2012-11-28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高考真题精练

    1. (2010·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答案: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 (2010·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①向子 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勉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

    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3. (2010·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住”字在词中三次出现,意义各有不同。“青山欲截江流住”,青山想要把江流截住,这里的“住”是“江流停止不动”的意思;“江住侬船泊”,我的船停泊在江流平缓之处,这里的“住”是水势平缓的意思,与“急”相对。“能留侬住么!”能把我留下来不再向前行驶吗?这里的“住”不再指江流,而是指人(船)停止不前。

    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4. (200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 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加以分析。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阅卷实录

    1. (2010·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

陆 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 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题目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学生答案】小洲上草的绿色倒映在蓑衣上,心情显得非常悠闲惬意。

【失分原因】得0分。没有充分理解诗意,误解了词语的比喻义。

【参考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2分),“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 、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2分)。

【增分技巧】赏析“蓑”“映”的妙处,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诗意,品味“白 、红蓼、新绿”的意象,二是唤起自己对“蓑”“映”的形象体验,二者结合,自能体会其用字之传神生动。作答时一般先结合对诗句的体验理解进行描述,然后评说其达到的效果。

    2.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题目 请赏析“万里黄河绕黑山”中“绕” 字的妙处。(4分)

【学生答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此状征途之回转曲折。

【失分原因】得2分。文章的标题是“征人怨”,而考生只分析到征途之回转曲折,显然是忽视了题目的主题暗示。文章四句,不着一个“怨”字,但处处扣之。四句分别是:怨征调之频繁,怨战争之紧张,怨戍边无归期,怨征途无尽头。可见“绕”字不仅状景,还有言厌倦之情的作用。

【参考答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此状征途之回转曲折,表达了征人对战争不止的迷惘与厌恨。

【增分技巧】标题的动词暗示了文章的事件,而形容词往往暗示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标题的暗示意义。

 

                                           课后即学即练

考点一 字词推敲

    1. (2011·福建省协作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2. (2011·福州市八市)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横塘夜泊

(清)释宗渭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请谈谈这首诗中“逗”字和“浴”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逗”形容火光与青烟相映而跳动升腾的情态,似乎它们在互相逗趣,把渔火写活了,给“孤舟”飘荡的诗人带来温暖的情趣。用“浴”比喻星星在水中的倒影被吹乱,仿佛是星星在水波里欢快地沐浴而搅乱了水面的宁静。

    3. (2011·宁阳一中高考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拟岘台

陆游

层台缥缈压城堙,倚仗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此诗颔联中的“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洗”字将浩荡春意喻为无边绿水,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意之深之广;而且“洗”字写出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变化:无边春意征服了诗人,使之尘滤一空,心灵进入一个澄明之境,从而凸现了春色给诗人的心灵震撼,极为传神。

    4. (2011·福建双十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暮春

苏 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点”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言之成理即可)。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晚 望

(清)郑 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考点二 诗句鉴赏

    6. (2011·福建四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秋蕊香

张 耒

    帘暮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妆。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如旧。

    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如旧”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词中主人公以“东墙柳”反衬自己,“东墙柳”年年春色依旧,而主人公容颜却一年一年老去;二是借用柳的离别之意,但层次更深。虽然同为离别,“东墙柳”每年至少能被人见一次,而抒情主人公连这一面都不曾见过,意指已经离别至少超过一年时间了。

    7.  (2011·江西上高二中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诗为该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

    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诗人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已,以致形之于梦。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

    8.  (2011·南安一中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苏 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①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

    (2)用“一蓑烟雨”虽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但仍不具体。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

    9. (2011·三明五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地”句更好一些。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来看,这是诗人阅尽沧桑之后对人生的一种体悟。

     “不知天地有清霜”营造了辽阔的意境,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同时,表达出了一种超然的心境,和对人生、对岁月匆匆流过的感悟。而将“天地”改为“秋后”就缩小了意境,使其变得弱而狭隘,影响了整首诗开阔的意境。

    10. (2011·漳州二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千秋岁

(宋)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绍圣元年(1094年),秦观因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此词作于处州任上;②西池会: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阁花酒,游金明池,琼林苑,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③鹓鹭:指朝廷百官;飞盖:形容车辆之疾行。

    近人夏闰庵云:“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如海之愁”有哪些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飘零疏酒盏”一句,他乡逢春,因景生情,亲友离别,产生飘零憔悴之愁;②“忆昔西池会”一句,抚今追昔,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有忆念故人之愁;③“日边清梦断”一句,青春年华消逝,政治理想破灭,有抱负难伸之愁;④“春去也”一句,暮春时节,落红无数,感叹岁月流逝,良时难再,有惜春伤己之愁。

考点三 风格体味

    11. (2011·宁德市高三上半期检测)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屈大均,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复明。

    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了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

    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

    或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每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

12. (2011·长泰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当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榆关,即今山海关。

    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主要是抒发词人小我之情。从语言风格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

    13. (2011·福建省高三第二次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结合具体的词语,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词以口语起,明白如话,朴素中见真情。“思君”“此恨”“相思”等词把“我”的感情表露无遗;“只愿”“定不负”等词语体现了“我”情深意切的真情。

    14. (2011·河南郑州四中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首词的主题相同,都抒发了乡思离情。但范词的抒情比较直接,李词的抒情是委婉含蓄。赏析:范词: “黯乡魂”二句,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李词:早春又是乍暖还寒时节,小睡起来,微寒侵肤,刚才插到鬓上的梅花也已枯凋。词人不说心情的转变,只用天气的轻寒和梅花的凋残,暗示其意识流程。词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醉梦中,只说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炉灭香消,而词人还宿酲未解。而醉醒时乡思的凄苦,尽于言外可见。

    15. (2011·上学期泉州五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