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妙作文法(紫曦唯幂-------特别推荐)

 紫曦唯幂1 2012-11-28

简妙作文法

第一讲   作文的最完美形式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图1]           [图2]

  对,是一头猪。这头猪分几部分呢?对,分头,中,尾三部分。

  那么,一个桃子又分几部分呢?对,分皮、肉、核,也是三部分。还有,我们的人体主要分几部分呢?对,主要分头、身、脚,也是三部分。

  由此可见,世上万物几乎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的。那么,我们写的作文,也不例外,也应由头,中,尾三部分组成。  

  同学们知道了万物都由头,中,尾三部分组成,那其中哪一部分比较长、比较重、比较大呢?对了,中间部分。

  由此,我们得出作文头,中,尾三部分的形象比喻:

  开头——像凤头,小巧精美。只需要一句话、两句话、三句话就行了,不要太长。

  中间——像猪肚,内容充实。中间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几段来写。这就像人体的身子,又可分为手臂、上身、腿几部分一样。

  结尾——像豹尾,简洁有力。也是只需要一句话、两句话、三句话就行了,不要太长。

  综上所述,作文应分头、中、尾三部分。开头像凤头,小巧精美;中间像猪肚,内容充实;结尾像豹尾,简洁有力——这就是作文的最完美形式。

  我们简妙作文的学员,今后再在其他报刊上看到开头或结尾很长,而中间反而很短的作文,或者只有两段,一段是开头,一段是结尾的作文,我们就要敢于认定它是一篇畸形的、残疾的作文,而不是一篇值得欣赏的完美的作文。我们今后更不要写那种怪物作文。

学习本讲后,我的收获如下:

1. 知道了万物几乎都是由  部分组成。作文也不例外,也应由    、    、   、部分组成,其中   部分比较长。

2.记住了作文头、中、尾三部分的形象比喻:

开头——

中间——

结尾——

3.知道了作文的最完美形式是:                       。

简妙作文法精髓

简妙作文法精髓

头、中、尾

形象比喻

简妙写法三句话

补充说明

开头

像凤头:

小巧精美

扣 题   定 位   引下文

把题目中的 确定写作  引出下文

字或词,写  范围;完成

进第一段中 情感定位

确定写作范围: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

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中间

(可分几段)

像猪肚:

内容充实

承 头    顺 写   详重点

接续开头  按一定顺序  详写重点

的内容  来写    部分

围绕观点,设定一条线索,选择2-3个典型事例叙写。

结尾

像豹尾:

简洁有力

照应开头     写所感

照应开头部分   写出自己的感

的内容,再次   想、感受或感悟

使用开头部分  (只写其中之一

的重点字词     即可)

点明或突出观点的方法:1.通过以上叙写,写出真实的感想或启示.2.或通过联想,写出独有的认识或感悟

第二讲简妙审题法

审题,就是仔细分析作文题目,弄清题意及要求,

明确写作内容及体裁等。

审题的目的:是保证能按题意作文,围绕观点选材,不跑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十分重要。如果审题失误,作文便也失误了。审题准确,你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审题如何做到快速、准确呢?下面教你5种最简妙的方法:

一、短题补充法

         题目越短,范围越大。这样的短题,往往让我们觉得最难以下手。没关系,审题时,让我们用“补充”的妙招来对付它!

         ①在前补充:春雨,夏雨、秋雨、听雨、一场暴雨、一场及时雨……

         ②前后补充:春雨贵如油、春雨也恼人、暴雨过后、秋雨绵绵……

         ③在后补充:雨后、雨思、雨夜、雨中情、雨的诉说、雨季来临……

再如,《伙伴》:

①在前补充:两个好伙伴、我最敬佩的伙伴……

②前后补充:我的伙伴××、这个伙伴才叫棒……

③在后补充:伙伴的心愿、伙伴,你在哪里……

再如,《美在我身边》:

在中间补充:美的人在我身边

                   美的事在我身边

                   美的环境在我身边

请记住:

补充的文字只是帮我们审题用的,如果没有要求我们补充到题目上去,就不要随便写上去,不然,如果补充好了几个文题,又不知哪个更好时,究竟该选项哪一个呢?

是要扣分。如果明确要求我们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那就把补充的文字写上去。

如果补充好了几个文题,又不知哪个更好时,究竟该选项哪一个呢?

①选你认为最有话可说的那个;

②或者选你最先想到的那个。

二、长题抓住关键词

一个长题目,因限定的词较多,往往也让我们难以审清。这时,我们只要抓住它的一个关键词,然后围绕这个关键词来分析就行了。抓住了关键词我们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不致于出现偏题、跑题,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了。

抓关键词的绝招:看哪个词起“强调”作用的,那个词就是关键词,关键词也叫“题眼”。

1、题目中,一般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关键词”。如《课间十分钟》、《可爱的玩具》、《难忘的一件事》、《骄傲的爸爸》等,关键词就是“课间”、“可爱”、“难忘”、“骄傲”。

2、作文题目中的动词一般是“关键词”。如《这件事教育了我》、《我爱我的小闹钟》、《瞻仰烈士陵园》、《清明节忆王大伯》等,关键词就是“教育”、“爱”、“瞻仰”、“忆”。

举些例子来说,如《铁面无私的赵大爷》,关键词就是“铁面无私”,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就必须围绕它来展开。           

比如,赵大爷是我家的老邻居,我们天天见面都相互友好地问候,可是当我在马路上扔了一片雪糕纸时,他却严肃地让我捡起来,那神态好像根本不认识我似的。这个选材突出了“铁面无私”的特点,因此是恰当的。如果我们选赵大爷如何热心助人就跑题了。

又如《家庭趣事》,关键词是“趣”字,就要抓

住“趣”字来写。

再如《我和丑丑》,关键词是“和”字,就要写

出我和丑丑的关系。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习作记

叙了丑丑吃鼠和与同伴嬉戏两件事,忽视了题目

中的关键词“和”,没有写出“我”和“丑丑”的关系。

结果把“我和丑丑”写成了“我的丑丑”,跑题了。

三、抓住标志定体裁

有些题目带有明显的体裁标志,可帮助我们迅速确定文章的体裁、内容或重点。

1、记叙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是带有“记”、“忆”、“人”、“事”、“见闻”等字眼的,一般都是记叙文。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小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假期见闻》等。

2、抒情散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是带有“赞”、“颂”、“赋”等字眼的,一般都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如《白杨礼赞》、《绿叶颂》、《茶花赋》等。

3、说明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是带有“制作”、“简介”、“说明”、“自述”、“为什么”、“原理”、“话”等字眼的,或直接写某种事物名称的,一般应写成说明文。如《文具盒的自述》、《蜜蜂》、《森林为什么能防风》、《手表的使用和原理》、《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等。

4、议论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是带有“说” ……谈起……说开去……想到的“……的启示……有感等字眼的,一般都是议论文。如《说谦虚》、《谈骨气》、《读〈穷人〉有感》、《由水滴水穿石想到的》等。

四、联想法

联想,就是由甲想到乙。

     对具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如《圆月》、《白杨》、《长城颂》等一类题目,就要用联想法来审题,迅速由题目中的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比如由“圆月”联想到台湾同胞;由“白杨”联想到扎根边疆的建设者;由“长城”联想到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

五、想象法

想象,就是虚构、创作,把无想成有。可记为“无中生有”。

     对于需要发挥充分想象才能完成作文的题目,如《20年后回母校》、《假如我是一朵云》、《2030年的一天》、《我飞上了月球》、《未来的社会》这类题目,所写的事物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现实,那就要运用想象法来审题,迅速把自己记忆中的有关事物进行加工,创作出一个全新的故事。

第一种:短题补充法

第二种:长题抓住关键词

第三种:抓住标志定体裁

第四种:联想法

第五种:想象法

第三讲 作文的四个最佳步骤

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后,我们应按一个怎样的步骤来完成这篇作文呢?一般按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

一、审清题意,明确内容

1、审清题意

如果没有給我们一个完整的作文题目,只是給了一部分,如 “第一次××”或者只是限定了一个范围,比如“写一篇赞美亲友的作文”,那我们首先就要拟定具体、完整的题目,如:<<第一次做饭>>、<<我的好叔叔>>等。如果給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作文题目,那我们就用上刚刚才讲过的“简妙审题法”直接审题。

2.明确内容

审清题意后,我们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明确要写的内容。如,要求我们以“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作文。我们“第一次”经历的事情太多了,选哪件来写呢?肯定是选择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那次来写。 在审题过程中,还特别注意有一类题目范围比较广,可写的内容比较多,各有侧重点,既要教学生认真推敲题意,又要打开学生思路,展开联想,把文章写活。比如,《校园的早晨》,可以描写早晨校园里师生锻炼身体的火热场面,也可以写同学们刻苦学习的动人情景,还可以摄取若干小镜头、小片断,表现同学们新的道德风尚,或者是热情歌颂园丁为培育新苗不辞辛苦……总之,审题的时候,既要准确地理解题意,紧扣题目来写,又不要把思路限制得很死,避免千篇一律。为了提高审题能力,对平时可以进行这样一些训练:在课内外阅读中留心各种文章是怎样定题目的,细心领会题目与文章中心和内容的联系;在写各种文体的作文时,注意练习怎样给文章起个醒目而又恰当的题目。经过不断努力,就能逐步掌握审题方法,增强审题能力。

二、确定观点,选择材料

1、确定观点

明确了要写哪件或者哪几件事以后,接下来就要根据这件或这几件事确定一个观点(中心):在选择的这个“第一次”中,你主要是想通过这件事表达什么?是表达充满了乐趣,还是表达体验到了辛苦?这就是要确定的观点。

 千万记住:只能确定一个做观点。

一篇作文只能又一个观点,就像我们每个人只能又一个脑袋一样。

2.选择材料

观点确定以后,就要围绕这个观点选择最典型得材料来写。例如写<<第一次做饭>>,如果确定的观点是“做饭也充满乐趣”,那么就可以从做饭时“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本领”、“受到了表扬”等方面选择材料来写。就像下图(略)

若确定的观点是“体会到妈妈做饭的辛苦”、就可以从做饭“很烦琐”、“夏天做饭很热”、“很劳累”等方面选择材料来写。下面也用图表示出来:(略)

从上面图示中我们知道了选择材料的重要。选择材料我们可教学生从以一下两方面来考虑:一、选材料要选典型,指的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那么,怎样的材料才算是“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呢?概括地 讲有两点:一是这个材料能表现、突出中心思想;二是这个材料能代表其它的材料——选取其它任何材料而不选这个材料不行。可见,选取典型的材料作文,可以节省笔墨,使文章短小而精悍、有力。二、要选取藏匿在心底的材料第一,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最具有真实性,写出来一定会令人信服。第二,写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自己占有着极为详尽的材料,因此 作文时,事情的始末原由,最容易写清楚、具体。第三,真实的内容总 是具有新鲜的特点,而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就更是具有这个特点。因此写出的文章,一定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第四,藏匿在自己心底 的事,一定是让自己最动情或使心灵受是剧烈震颤的事。因此,写这样 的事,不但有利于反省、教育自己,而且有利于感染、打动读者,教育他人。

三、按序写作,详写重点

1、按序写作

就是按照一定得顺序来写。

2、详写重点

在叙述中,对最能突出表现观点得重点事例,要不惜笔墨详写清楚。对最能突出表现观点得关键之外,要善于抓住主要人物得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刻画,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比如,电影中在表现女主角得委屈或悲伤时,整个银幕上只出现女主角那双泪汪汪得眼睛。

在一篇作文中,对最能突出表现观点的详写重点事例(或段落),要详写;

在一个事例(或段落)中,对最能突出表现人或物特点得材料,要详写。

顺序有很多,但是在小学最常用得就是下面这几种:

① 时间顺序

写事情的发展,我们必须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去写,这样才能保证叙述的条理一清二楚,让读者一看就明明白白。

如第五册课文《雨》,就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的:

雨前:忽然,天色暗了下来,刮起一阵狂风,要下雨了。

雨中:一会儿,粗大的雨点儿落下来了……

雨后:云散了,雨住了,太阳照亮了大地……

再如第五册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写的: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

秋天,白桦树和栎(lì)树的叶子变黄了……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② 空间顺序

就是按照我们游览或目光移动的空间顺序来写。游记文、写景文和说明文多采用这种方法。如第五册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写作顺序:先写海面: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再写海底: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然后写海滩: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最后目光回到岛上: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

③情感顺序

就是按照我们对事物的情感、认识的变化顺序来写。

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人的情感、认识往往是会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不久,又一次责备他:“他实在使我伤心!”过了两个月,父亲更加严厉地对他说:“你知道我为了养活一家人,怎样地辛苦工作。你不知道吗?我为了你们,是拿命在拼呢!你竟什么都不想……”举例:第十一册课文《小抄写员》

叙利奥疼爱父亲,每天深夜偷偷地起床帮父亲抄写文件。因每夜睡眠不足,他学习功课时常常打盹儿。

      父亲看到这种情形,第一次责怪他:“叙利奥!你怎么啦?你和从前相比,不是变了个样子吗?又过了两个月,叙利奥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父亲更加无情地说:“那是他自作自受,我早巳不想管他了!”最后,当父亲发现是叙利奥在每晚深夜偷偷起床帮他抄文件的事后,胸中充满了无限的懊悔和慈爱,忍住眼泪,吻着儿子的脸说:你要原谅我,是我对不起你!

在本文中,父亲的情感经历了责怪——责备——更加严厉地说——更加无情地说——懊悔道歉的变化过程。

3.详重点,就是详写重点部分。你认为哪个事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最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就把这一段作为重点,详细地多写几句。此外,在任意一段中,对能反映人或物特点的材料,也应详写。如果只写一件事,那这件事一定要详写。如果写两件事,就要详写一件事,略写一件事。如果写三件事,可以详写一件事,也可以详写两件事,其余的则略写.

四、照应开头,写出所感

1、照应开头

就是联系开头部分得内容。

最简单得方法就是:再次使用开头部分得重点字、词。

2、写出所感

这里得“所感”,指感想、感受或感悟。

也就是说,通过以上正文部分得叙写,你取得了什么经验?吸取了什么教训?受到了什么教育?得到了什么启迪?有什么体会?产生了什么想法?有个什么愿望?悟出了什么道理?总结出了一个什么规律?等等,这些都是“所感”,选一个写出来,就能突出观点或升华观点。照应开头,就是联系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

2.写所感,就是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在结尾“写出所感”,其意义在于:

1、对作文本身来说,能起到表明观点(即中心思想。为什么把“中心思想”称为“观点”?我们将在下讲中说明)或突出观点的作用。

2、对思考、创新来说,能引导我们从小养成遇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习惯。

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你为什么要这样写?写后有什么感想、感受或感悟?开动脑筋想一想;把自己的所感在结尾写出来,这往往就是我们要表达的观点,也是整篇作文的一大亮点。这也是避免人云亦云的有效方法,有利于结出“创新”之果。写一篇作文,就写出一个所感,长此下去,我们就会养成遇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好习惯,这对我们的智慧、对于我们人生的进取和发展都将十分有益。

3、对明理、做人来说,能引导我们明白更多的事理,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我们学习作文,不仅仅是训练思维和文笔,其终极目标应该是提高思想修养、学会做人、追求成功。因此,我们要求同学们在作文结尾“写出所感”,即要求大家从叙写的人物身上受到有益的教育,从描述的事件中得到人生的启发,从讲述的故事中悟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每写一篇作文,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领悟一个新的道理,思想有个新的提高。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只有正确、高尚的思想,才能引导我们走上成功之路。

4、对迈向成功来说,能引导我们从小养成总结的习惯。许多人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请同学们记住:失败从来不是成功之母,只有总结才是成功之母成功一定有经验,失败一定有教训。成功了,你总结了经验没有?今后如何做得更成功?如何将成功的经验扩展到相关方面,获得更多的成功?失败了,你总结了教训没有?今后如何纠正和改进那些错误的想法或做法?只有善于总结的人,才会步步迈向新的成功!

因此,在结尾“写出所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咱们“简快作文法”的一大创意。

下面,我们就把“写出所感”细分成“写出感想”、“写出感受”、“写出感悟”三部分来讲。你如果分不清哪是“感想”,哪是“感受”,哪是“感悟”,也没关系,统称为“所感”即可。

 ① 写出感想

感想:就是你由此想到了什么?(感动的话语,感慨的话语,想像的话语,联想的话语,萌发的心愿)

例1.第九册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开头:……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结尾照应开头,写出了感想(感动的话语):这是英勇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例2.第六册课文《纸奶奶的生日》

开头::……从此,纸就诞生了。

结尾照应开头,写出了感想(感慨的话语):纸奶奶听着儿孙们的介绍,十分感慨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例3.第九册课文《夕照》

开头:小屋的窗子是朝西开的,我便有机会尽情地欣赏那迷人的夕照了。

结尾照应开头,写出了感想(想像的话语):渐渐地,夕阳在我的视野中远去,远去,最终完全消失了。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了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去一个美丽的黎明。

例4.第五册课文《大海的歌》

开头:早晨,我们一起床就得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我们马上向码头走去。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大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结尾照应开头,写出了感想(联想的话语):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第四讲确定观点很简单

同学们为什么害怕作文?我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使用的一些作文术语,杂乱而深奥,不通俗易懂,首先就把同学们,甚至老师、家长都搞糊涂了。

下面,我们就来把一个重要的术语简明化:

记住了——

主题——→中心思想——→思想感情————————→我们要表达的观点

今后,我们可把“主题”、“中心思想”、“思想感情”、这些不太好理解的术语,直接改称为简明易懂的生活用语——观点。

        写这篇作文,你想表达什么?

                    或赞颂什么?     也就是表达你的一个“观点”

                    或批驳什么?

                    或说明什么?

确定观点的方法非常简单:在审清题意、明确要写的内容后,填写好以下这句话,就是你确定的观点:这篇作文,我是想通过写                  ,表达               的观点(心声,情感等)。

一篇作文,只能有一个观点。

作文的观点,要求正确、有积极意义。

我会给以下作文题确定观点:

1、《第一次失眠》,我想通过写                     ,表达                          。

2、《写给爸爸妈妈》,我想通过写                    ,表达                           。

第五讲突出观点有方法

在审清题意、明确要写的内容之后,我们就要接着确定作文的观点。动笔写作时,就要围绕这个观点选材,时刻不忘如何表明这个观点、突出这个观点。

观点的表明或突出,应在叙述中自然地表达出来,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用什么方法来表明或突出观点呢?

一、开头表明观点

一开头就表明观点,这也是我们简妙作文的要求。这种方法,对我们作者来说,就像出发之前先确定一个目标,然后一步步都奔着那个目标前进。这样,就可以避免走弯路,走错路。对读者来说,可以使他们一下子就明白我们要表达的是什么。

二、叙述突出观点

有的同学以为,在作文中直接写上几句表现观点的话语,就算突出观点了,这是不对的。

一篇作文的观点,不是单靠那几句表现观点的话语就能突出的,而是要通过对人和事具体的叙述,才能使之突出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叙述的过程中,时刻围绕观点去选材、去叙述。

三、抒情表明观点

在叙述中,我们常被叙述的事件和人物所感动,随之会产生相应的感受或评价。把这种感受表达、抒发出来,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可以起到突出观点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情感的抒发,是在具体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自然产生的,也就是有感而发。叙述越具体、越生动,就越为抒发情感做好了铺垫。二者必须紧密结合,水乳交融。

四、结尾表明观点

通过正方部分的充分叙述后,在结尾用简明的语言表明观点,可以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这种结尾方法,也正是我们简妙作文所推崇的。

   以下讲了突出观点的4种方法,其中第2种“叙述突出观点”是最根本的。只有叙述得越具体,才能更好地突出观点。否则,若通篇叙述空洞,无论你在开头、结尾如何表明观点,也想不到真正突出观点的作用。

第六讲升华观点有诀窍

什么叫升华观点?

升华观点——就是把在表达观点的基础上自然延伸或提高的部分,在结尾表达出来。

升华观点,分为延伸和提高两种方式:

             观点——一种升华方式:自然伸延的部分

                 ———另一种升华方式:自然提高的部分

为什么要升华观点?

  因为在结尾升华了观点,作文会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会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怎样升华观点呢?

  简单地说,就是对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进行思考、总结,写出自己的所感(包括表达自己的心愿)。

  升华观点的诀窍,具体分述如下:

一、根据事件,写出所感

如有一位同学他从报纸上看到,巴勒斯坦的一位精神领袖亚辛,刚从真主教堂做完礼拜出来,就在教堂门口准备上车离开的时候,被以色列的战斗机发射的一枚导弹击中,被炸身亡。

我看后说,这只能算作一则新闻,还不能算作一篇好的作文。我问他:你对这件事件的看法是什么?他说,以色列和美国一样,以强欺弱,蔑视他国人民的生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我说:这个看法就是作文的观点。我继续启发他:通过这件事,你换个角度,还能想到什么?他想了想说:有些国家所宣扬的无所不能的真主,其实是不存在的,如果真的存在并法力无边,他就该让导弹偏离或射向没有人性的以色列的统治者才对。我继续启发他:你试着再换个角度,看还能想到什么?他想了想又说:只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强国卫国,落后就会挨打。我们要发奋学习科学知识,让祖国更强大!我兴奋地说:好!这后两条就写出了你的感悟,是对前面观点的延伸和提高部分,这就叫升华观点!先其中一条写在文章结尾,也可以两条都写上,就成了一篇“升华观点”的好作文。

二、通过联想,写出所感

联想,就是由甲想到乙。

联想,能让我们把眼前的事物,与不在眼前的但与它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

比如,有的同学能由一只默默奉献的粉笔,联想到默奉献的老师;由饱满低头的谷穗,想到越是知识丰富越是谦虚谨慎的人。

有位同学写一条美丽的金鱼,在金鱼缸里进着风平浪静、食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后来主人出差未归,这条完全依靠主人饲养的金鱼因缺食缺氧而死。这位同学由此联想到:

看起来美丽、幸福的金鱼,其实是可悲的,它没有自由,不会创造,一旦失去主人的饲养,悲惨的日子就将来临。人也如此,只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才会活出滋味,才能获得充分的自由,才能获得真正的、长久的幸福。

由金鱼联想到人,并悟出了一个人生的道理,升华了观点。

三、讴歌赞美,写出所感

有位叫陈思奇的同学在《为妈妈献爱心》一文中写道:妈妈很辛苦,今天是母亲节,我冲了一杯香浓的咖啡,送到了妈妈面前。妈妈激动万分,高兴地把我抱在怀里说:“孩子,你长大了!”结尾写道:妈妈是我的最爱,今后我要让妈妈每天都生活在我的关爱中。——写出了所感,升华了观点。

四、叙述经过,写出所感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或本领?受到了什么教育或启示?得到了什么享受或快乐?这些都叫所感。

有位同学在《哥哥考上了大学》中叙述道:哥哥考上了人民大学。欢送哥哥那天,哥哥忙里忙外地招呼客人,并向乡亲们表示:我毕业后一定回到家乡来,把家乡的经济建设搞上去!结尾写道:哥哥的言行启示我:在任何荣誉面前,都不要骄傲,也不要忘本。

————写出了所感,升华了观点。

五、受到感动,写出所感

你所歌赞的人物,或记叙的事件,或描述的景物,一定让你深受感动,这时你可以在结尾自然地表达出你的所感(包括心愿)。这样,也可以达到升华观点的目的。如,第七册课文《颐和园》

的结尾: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完,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写出了愿望,升华了观点。)

      写内容:颐和园。表观点:美丽——→升华观点(自然伸延):希望去玩赏

第七讲自然过渡有窍门

    过渡,就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连贯衔接。

    一篇文章的层次、段落,不仅在内容上要求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而且在文字的表达上也要求前后连贯,上下衔接。

   过渡的作用,就是为了让作文的层次、段落与段落、句子与句子之间自然连贯。

   作文在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呢?各有哪些过渡窍门呢?

一、开头与题目过渡的窍门

我们简妙作文要求,开头就不要跑题,要使用题目中的字或词,紧扣题目下笔。因此,我们说开头与题目过渡的窍门是:

       开头过渡很容易,使用题中字或词。

许多课文的开头都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例1、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开头: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

例2、第五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开头: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例3、第五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开头: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通过以上举例,大家看到了,开头直接使用题目中的字或词,既可以达到过渡的效果,又可以达到扣题的目的。绝大多数文章的开头,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写。

二、第二段与开头过渡有窍门

我们简妙作文对中间部分的要求是“承头顺写”,也就是承接开头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也包含过渡的意思。

第二段与开头过渡有什么窍门吗?

我们先看下面的2例子。

例1、            第五册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第一段开头: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请校长找来三个学生,让他们做个游戏。第二段开头:这位教育家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瓶子,又取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续用上段主要字词)

例2、            第五册《七色花》开头:有个小姑娘,叫珍妮。有一天,妈妈叫她去买面包圈。

第二段开头:珍妮买了七个面包圈……(续用上段主要字词)

     从以上例子中,大家发现了一个什么窍门呢?

     对,请大家牢记:第二段开头窍门一:承接上段意思,续用主要字词。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7例子:

例1、       第五册课文《师生情》第二段开头:这天,三位女同学的心意去看望王老师。(这里用的是什么词?)

例2、       第五册课文《灰雀》第二段开头: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这里用的是什么词?)

例3、       第五册阅读文《程门立雪》第二段开头:一天中午,天灰蒙蒙的,眼看就要下大雪了……

例4、       第五册课文《有趣的发现》第二段开头:有一次,达尔文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去考察……

例5、       第五册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段开头: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芽,长出嫩绿的叶子……

例6、       第五册课文《曼谷的小象》第二段开头:清晨,我们乘坐的汽车在高低不平的公路上颠簸。

例7、       第五册课文《雨》第二段开头:一会儿,粗大的雨点儿落下来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

   从以上7个例子中,大家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也就是第二段开头,都是用一些表示什么的词?

对,都是用的表示时间的词。再请大家记住:

第二段开头窍门二:这天、一天、有一次,春天、清晨、一会儿,都是表示时间的词。

当然,表示时间的词还有很多,比如:

   表示具体时间的词有:早晨、上午、放学回家、傍晚、夜深了、第二天、生日那天、某月某日、铃声响了、忽然、正在这时候等等;

   表示大致时间的词有:很久以前、古时候、夏天来了、洪水退了、坑挖好了、那一年、那天、这天、不久、开始、那是个晴朗的日子、那是一个……的傍晚、不知什么时候等等,同学们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运用。

三、段间过渡的窍门

段与段之间在如下情况下需要过渡:

1、陈述不同的事件时需要过渡

举例:第五册课文《可贵的沉默》

结束这堂课时,我给孩子们提了饿建议:“为了给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你们最好用一种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祝贺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过渡,按时间顺序来写

不久,学校召开家长会,那些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说道:“我那小家伙真懂事了呢!”

过渡词

这里用“不久”这个词起了过渡作用。请同学们体会一下,如果省去“不久”这个过渡词,这两段是不是就不顺畅、不连贯了?所以,用起过渡作用的词很重要。

2、从不同的方面写一个人时,需要过渡

举例:第十册课文《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承上过渡

他个子高……(写外貌,用“他……”过渡)

     承上过渡

他的课讲得极好……(写讲课富有感染力,用“他……”过渡)

    承上过渡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写喜好,用他……过渡)

     转折过渡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风筝。(这是一个表转折的过渡  段,用“然而……”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空间变换时,需要过渡

举例:第五册《师生情》

下午一放学,她们就背起书包,打起雨伞,提上一篮子鸡蛋,

急匆匆地向医院走去……

                          按空间发生的变化过渡

她们来到医院,护士不让他们走进病房,说是正在给王老师输液,不能打搅她。

这里的“她们来到医院”就是起过渡作用的句子。如果省去这一句,这两段就连不起来了。可见,过渡是很重要的。

段与段之间的过渡简称“段间过渡”。

段间过渡的常用方法有四种:

1、接力法。即上段末尾的关键词在下段句首再度出现,上通下接,就像接力赛中传递接力棒一样。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1、第五册课文《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用“接力法”过渡

忽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上段末尾的关键词句在下段句首再度出现,上递下接,这就是段间过渡的“接力 法”

          2、时空法。即按照人物活动在时间、地点上的变化来写。这种过渡方法的特点,   是 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清楚明了,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例1、第五册课文《师生情》

        上段开头:下午一放学,她们就背起书包,打起雨伞,提上一篮子鸡蛋,

       急匆匆地向医院走去……

                                     用“时空法”过渡

       下段开头:她们来到医院,护士不让她们走进病房……

       3、顺时法。即顺着时间的变化依次来写。这样写,可起到过渡的作用。

       例1、第九册课文《三峡之秋》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

             用“顺时法”过渡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跳跃……

              用“顺时法”过渡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

              用“顺时法”过渡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来……

        4、开头重复关键词法。每段开头都重复那个关键词,用这个关键词把段落

串联起来。这种过渡法的特点是层次清晰,富有节奏感。

        例1、原课文《松鼠》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用“开头重复关键词法”过渡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用“开头重复关键词法”过渡

       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

            用“开头重复关键词法”过渡

       松鼠吃东西的时候……

            用“开头重复关键词法”过渡

       松鼠的肉可以吃

这种在每段开头都重复使用那个关键词的方法,就是段间过渡的“开头重复关键词法”

      由此我们的车段间过渡的四种方法窍门:

     段间过渡窍门四:

     接力、时空或顺时

     开头重复关键词

     “段间过渡”疑问解答

疑问1:过渡句一般都写在下一段的开头吗?

过渡句一般都写在下一段的开头,但有时也写在上一段的结尾。起特点是含而不露,其作用的引用下文。

     例:第五册课文《亲人》:

    ……那时我还小,只能帮老奶奶擦擦桌子打扫地,别的事不干了,她也不让我干。现在我长大了,可以帮老奶奶多做些事了。(这个过渡句,就是为下段作铺垫的)

    今天是星期日,我吃过午饭,做完功课,想起老奶奶前两天替换下来的床单和衣服还放在那里。我便悄悄地背起竹楼,拿起脸盆,到河边把衣服洗干净,然后 有悄悄地回到院里……

疑问2:下段开头的过渡句,只能承接上段末尾的句子来写吗?

答:下段开头的过渡句,可以承接上段末尾的句子来写,也可以承接上段的开头来写。

举例:第五册课文《师生情》

上段开头:天下着蒙蒙细雨。下午一放学,她们就背起书包,打起雨伞,提上一篮子鸡蛋,急匆匆地向医院走去……

                                           承接上段开头的内容来过渡

下段开头:她们来到医院,护士不让她们走进病房,说是正在给王老师输液,不能打扰她。

四、句间过渡的窍门

        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过渡,简称“句间过渡

         句间过渡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1、接力法。即上句末尾的关键词在下句开头再度出现。这样写,显得自然连贯。

        例:第七册课文《高大的皂荚树》

                                                              扣题

在我们学校前面,有一块大约三十步见方的空地,这块空地后来成了我们的小操场。在这个操场的东边,有一棵很高很大的皂荚树。 用“接力法”过渡               用“接力法”过渡

皂荚树的叶片是小小的,有点像愧树的叶子。小小的叶子一串串,一层层,长得密密麻麻,结成了一顶巨大的绿色的帐篷。

2、总分法。先总述后分述,或先分述后总述。

例:第七册课文《海滨小城》(先总述后分述)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

                                                               先总述街道美,随后具体写它的美丽。用“总分法”过渡

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十分干净,甚至一片落叶都没有。

3、关联词法。这种方法是采用关联词语来衔接手段的。

例:第七册课文《和时间赛跑》

他们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 用“关联词法“过渡)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用“关联词法“过渡 )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

                                                            ( 用“关联词法“过渡)

那几步虽然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用“关联词法“过渡)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用“关联词法“过渡)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因为……所以……  只有……才……

之所以……是因为……            与其……还不如……

虽然……但是……                不论……都……

虽然……却……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即使……也……               不仅……而且……              但是……

不仅……还……                果然……          一……就……

其实……             如果……就……              然而……

既然……就          不错……

要是……就……       是的,……

这些是需要背的。

由此,我们总结出句间过渡的3种窍门:

句间过渡窍门三:

接力、总分或关联。

五、叙述向联想过渡的窍门

请看下面的这段话:

雨越下越大。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雨水顺着房詹流下来,断了线的珠子连成一条线……我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圆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既不顺畅,又犯糊涂?这就是因为缺少了过渡词“像”、“仿佛”。

再请看原文(第五册课文《雨》):

雨越下越大。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

                                                               (用“联想词”过渡)

…雨水顺着房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地连成一条线……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

                       (用“联想词”过渡)                               (用“联想词”过渡)

里,流进圆里,流进了人们的心窝里。

这样就顺畅了,好理解了。

联想过渡词,通常抖擞选用“像”、“仿佛”、“犹如”、“好似”、“如同”、“想起”、“就在这里”这些表示联想的词。

因此,我们得出叙述向联想过渡的窍门:

凡是联想要用词:

“想起”“如同”“像”“好似”。

 六、结尾与上文过渡的窍门

大家知道,我们简妙作文的开头要求扣题,中间要求 承头顺写,结尾要求照应开头,写出所感。

由此,我们得出结尾与上文过渡的窍门是(也是结尾的写法):

结尾过渡不用愁,

照应开头写感受。

如,第五册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

开头: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

白桦、林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结尾照应开头的“兴小安岭”                     照应开头

结尾: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我感觉它)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省略了的

过渡自然,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种重要的技法,但学起来却很简单。同学们只要将以上所讲内容细心领会几次,并在今后的作文中有意识地反复练习,就会很快掌握。一旦掌握,就会运用自如了。

今日收获:

1、我学会了什么叫过渡:

2、我知道了过渡的作用:

3、我知道了作文在哪些地方需要过渡:

4、我掌握了开头与题目过渡的方法:

5、我记住了表示具体时间的过渡词有:

6、我记住了表示大致时间的过渡词有:

7、我知道了段与段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过渡:

8、段间过渡窍门有4种:

9句间过渡的窍门有3种:

10、在叙述向联想转换时,通常都用以下过渡词:

11、通常来过渡的关联词语有:

12、我来写一篇过渡自然的作文,题目是:

第八讲 把文章写具体的绝招

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只有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写具体了,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怎样才能克服写得空洞、笼统的毛病,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呢?绝招如下:

一、多问“怎样”或“什么”

(一)   把一句话写具体

1、把一句简单的话写具体

比如:狗儿跑了

这是一局完整的话,但不具体。如何把它写具体呢?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小花狗)它是怎样跑的?(箭一般地追了过去)

它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从我身边追到草丛中去了)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

    小花狗看见了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马上练习)

    下面是几句不具体的话,请你想像话中的情景,然后用多问“怎样”或“什么”的方法,根据想像的内容把话写具体。

1、如果加上的词语是表示时间、地点、属于、数量、形状、颜色的,句子的以上就会更加具体。

2、如果加上的词是形象化、有感情的,句子就不但具体,而且生动、优美

蝉儿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哭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讲了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然后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怎样加呢?

第一种,在名词前面家“……的”

巧计:的→(联想)白药→吃白药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

什么叫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

如:一张脸        一只麻雀      一棵白桦树

数量词 名词          数量词 名词           数量词 名词

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

例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怎样的?     名词

加进的词

 第二种,在动词前面加“……地”

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巧计:地→联想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

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例1、她害怕了,(呜呜地)哭起来。

          怎样地? 动词

               加进的词

例2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

           怎样地? 动词

           加进的词

马上练习

观察一个小动物,把它的动作写下来,要写具体。

(                                                    )

2、把一句复杂的话写具体

⑴把过程写具体

有时,一个意思比较复杂,要用几个句子才能写清楚。比如写“谁干了什么”,干的过程是分几步完成的,这时我们就要按时间的先后,用问“之后,怎样呢?的方法,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例1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之后,又怎样呢       接着写具体

绝招:还是多问“之后”或“什么”

⑵把特点写具体

例1、象海豹的皮肤是棕褐色的,小脑袋,大身子,又肥又大,一双大眼睛

是怎样的? 接着写具体 是怎样的?是怎样的? 接着写具体  是怎样的

老是泪汪汪的。

接着写具体

绝招:还是多问“怎样”

马上练习

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或一个动物的特点,要写得具体

⑶把条理写具体

例1、我挤上了车,车上的人特别多。

           (接力法)

接力法:我们在本书的第____页中讲过。这种方法,在写景、状物或叙事时,经常要用到。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写清条理。

马上练习

用“接力法”将下列词语写成一句话。

 房间   书桌   文具盒  铅笔 

把情节写具体

作文时,怎样才能把“情节”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呢?绝招仍然是:

用多问及格“怎样或“什么”的方法来扩展情节。

例如:有些同学常写出这样不具体的文章: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做作业。做着,做着,遇到了一道难题。我做不下去了,这时我的同桌就耐心地帮助我。最后,我把那道难题做出来了。”

 其实,只要我们多问几个“怎样”或“什么”,就可以把内容写具体了。如:“我”碰到一道怎样的难题?“我”是怎样对待这道难题的?难题做不出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同桌是怎样帮助“我”的?他对“我”是怎样说,又是怎样耐心指导的?“我”是怎样开窍的“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自问,可以唤起作者对当时生活情景的回忆。从而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副具体生动的画面:

当我做到第三道应用题时,我想了很久,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我把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推敲,可不知怎的,脑子像打了个结似的,一点也不开窍。

眼看天色一点点暗下来,我心里急得火烧火燎,这么晚回去,妈妈又要追根问底了。唉!这时,同学王英见我对着本子发楞,就走过来关心地问:“你哪道题不会做?”我指着那道令人讨厌的难题,无可奈何地说:“喏!”她仔细地看了那道题目,默默地想里一会儿,然后轻轻地问我:“这道题目要求我们什么?”我望着她的脸,摇了摇头。她指着题目最后一行字提醒我:“你看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看着她指的地方仔细想了想,忽然明白过来,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要求张家彬街道每户储蓄多少元。”“对啊”她语气也兴奋起来:“那么要求平均数,只要……”“拿总数除以户数。”我不等她说出来就抢先回答。她笑着点点头:“对,那你看这道题还难吗?”

经她这样一启发,我完全明白了,高兴地拿起笔,“刷刷刷”地做了起来……

看,多问“怎样”或“什么”扩展情节的方法,威力有多大!

当然,用多问“怎样”或“什么”的方法扩展情节,也要有选择。与观点(中心)关系密切的需要详写,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扩展;反之,需要省写的地方则不不必写

运用多问“怎样”或“什么”的绝招,将原文一扩充,这样就把当时的环境,人物心情、动作和语言都展现出来了,让人有了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这就叫把作文写具体了!

二、分解法

1、分解“过程”

把事情的发展经过分解成几步来写,将重点部分详写。请看下面的作文:

懂事的小景景

正午,天气热极了。突然,我听见 隔壁5岁的小景景在向妈妈要雪糕吃,她妈妈同意了。

这时,我也觉得口干舌燥的起来,也拿出1元向冷饮店走去。奇怪,小景景为什么拿了两根雪糕,不进自家却向她家隔壁跑去?我要去看个究竟。

原来,小景景把一根雪糕送给了那位孤寡老奶奶。

我的眼睛湿润了。小景景值得我学习。

这篇短文写得好吗?平淡无奇。

什么原因?还是因为写得空洞、笼统,没有把其中的人和事叙述具体。

为了、把这篇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我们可以把文中的事件分解成几步来写(使用上面刚学过的“多问”'怎样’或'什么’的绝招):

①     开头,要记得扣题。

②     中午的天气是“怎样”的热?

——描写环境,烘托故事

    ③小景景是“怎样”要钱买雪糕的?

       ——写出语言,表现景景的性格特点。

④     景景是“怎样”给奶奶送雪糕的?奶奶的表现是“怎样”的

——场面描写,突出人物的神态和语言。

⑤     看到这一切,“我”是“怎样”想的?

请看下面修改后的作文:

懂事的小景景

我常常听人夸奖隔壁5岁的女孩小景景非常懂事,今天亲眼所见的一件事,让我对人们的夸奖更加信服了。

中午,太阳像一只火球挂在空中,炙热的光焰炙烤着大地,一切寂静无声。突然,我听见小景景在央求妈妈买雪糕:“妈妈,好热呀,我想吃雪糕!”

“你自己拿钱去冷饮店买吧!”

“噔噔噔……”一阵快乐的脚步远去。

我忽然也觉得口干舌燥起来。对,我也买根雪糕来降降温。我起身向冷饮店走去。

小景景已拿着两根雪糕回来了。奇怪,她怎么没进家门,却朝隔壁的小屋走去?我好奇地转身跟过去,想瞧个究竟。

“奶奶,吃雪糕!”小景景边说边把一根雪糕递给那位孤寡老奶奶。

老奶奶伸出颤抖的双手,接过雪糕:“小景景,你对奶奶太好了,这叫奶奶怎么过意得去呀!”

“这没什么。奶奶,您吃吧!”

我的心头一热:多懂事的小景景啊,难怪人们都夸奖她!

开头扣题。中间部分把小景景想吃雪糕——买雪糕——送雪糕的过程分解开写,条理清楚。详写了“送雪糕”,重点突出。这样,小景景可爱的形象就活灵活现展现在大家面前了,作文也就生动、具体了。

2、分解“阶段”

要把一次大型的活动写具体,绝招是把整个活动分解成几个阶段来写。比如《记一次校运会》无论这个活动开展几天,都可以把它分解成

“开幕式”

“正式比赛”

“闭幕式”

三个阶段来写。“正式比赛”是要写的重点,又可以按比赛的主要项目分类来写。

这样写来,就会具体清楚。

3、分解“场面”

面对一个庞大的场面,你如果感到无从下手,可以把“大场面”分解成一个个“小场面”。

比如写《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可以把整个“大场面”分解成如下一个个“小场面”来写:做游戏的场面,打兵兵球的场面、打篮球的场面、唱歌的场面等等。

这样写能得具体,写出条理。

4、分解“动作”

第13界世界杯足球赛四分之一决赛时,在阿根廷队对英格兰队的一场球赛中,超级球星马拉多纳的一个漂亮的进球,不仅使场内的观众欢呼若狂,也使电视机前的小球迷如知如醉。

有位小同学想把这精彩的射门纪录下。然而,当他打开日记动笔写的时候,却只有非常笼统的一句话:

马拉多纳带着球,飞速冲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了网底。

怎样才能把一连串的动作写具体呢?同样采用分解法。把一连串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动作,然后对每个动作都作具体描写,最后把每个动作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

拿上面举的例子来说,我们可以回忆当时的情景,把进球的全过程先作动作分解:

①     接到传来的球

②     用腿一颠

③     球挑过对方球员的头顶

④     马拉多纳飞速插上

⑤     避开守门员

⑥     进球

然后再想想每个动作的具体情景,最后把这一连串的动作连起来,就成了一段具体的描写:

马拉多纳在中场用胸部熟练地接住同伴传来的球,习惯地用大腿轻轻一颠,将球巧妙地挑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然后飞速插上,将球巧妙地挑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然后飞速插上,接着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一连晃过对方四名后卫的阻击,最后避开已经扑到跟前的守门员,几乎连人带球一起撞进网内。

同学们,“分解法”就是这么简单,它能帮助我们把看似复杂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

三、写亮细节

细节,是指人物活动的细小的情节。它虽细小,但能“以小见大”,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效地突出观点。

要写亮好细节,我们必须做到三点:

1、做个敏锐的有心人,仔细地观察生活。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要像用放大镜去观察一样,看个清清楚楚。

2、学会从观察到的大量的材料中,提炼出最能表现观点的细节,认真刻画。

3、要学会剪裁。根据表现观点的要求,舍去无用的情节,刻画有用的几点。

举例:

作家袁鹰爷爷的《渡船》,讲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患重病的孩子乘渡船回家,旖旎渡船上人们的关心,后来正好遇到人们盼望的那位大夫,给孩子看了病。

这件事既没有任何惊险的情节,也没有一点儿热闹的气氛,只是发生在渡船上的一件小事——我们经常见到的小事,而且,作者也没有用华丽的词藻,但却生动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新风尚,扣住人的心弦,给人以很深的教育。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作者注重了细节的刻画。

《渡船》中有这么几处细节刻画:

1、刚上船,年轻的妈妈“愁眉不展,眼睛里噙着泪水”,她怀里的孩子“沉沉地睡着”,“尽管这样,妈妈还是把他贴在胸口,生怕被江风吹着,被水花溅着”。这是着重对妈妈神态和动作的细致刻画,使人们知道孩子病情严重,妈妈十分担心。

2、当渡船上的人们对孩子饿病情议论纷纷,有人提出请大夫看病时,“年轻的妈妈眼色里开始流露出希望的喜悦”。这个细节描写把妈妈转忧为喜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也使读者送了一口气。

3、有人说:“谁知他今天不在家”时,“刚刚散去的愁云,又在年轻妈妈的额上聚拢来。她茫然若失地望着那位大婶……”

4、写渡船过了河心,人们看到了对岸渡口上的陈大夫时,“年轻的妈妈拍着自己的孩子,嘴轻轻地动着,好像在对孩子说些什么。奶奶忍不住喊了一声'谢天谢地’”。在两处的细节刻画,都是扣人心全弦、十分感人的。

由此可见,刻画好细节是多么重要啊!

四、学会描写

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发展经过写具体,还只能算是立起了一个骨架,要把作文写得既有骨架又有血肉丰满,还要学会描写才行。

                       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   语言描写

描写包括               动作描写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场面描写

1.  人物描写

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放在下册的《写人有诀窍》中讲

2.环境描写

    写人物,不仅要写好他的语言和行动,还应当把他们放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写。

环境描写,对写好人物,起着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①为人物的行动作铺垫

    我们知道,要写好人物,总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的特点。为了让典型事例有凭有据,令人信服,常常需要把人物所处的环境交代清楚。

如第九册课文《小英雄雨来》的开头: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许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层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置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个村子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这段环境描写,写出了雨来家乡的美丽。这样美丽的家乡谁不爱?如果有人胆敢来侵略这片美丽的土地,生活在它上面的人能不憎恨他并和他作殊死斗争吗?其中写河中大片的芦苇,是我为表明雨来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水性,为什么可能在敌人的眼皮下跳进河里死里逃生的。

②     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

有的环境描写的目的,是为了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如:

走进烈士陵园,郁郁葱葱的松林之间夹着一条洁净的饿石砌甬道,两旁苍松翠柏伸展出苍劲的枝丫,发出萧萧瑟瑟的响声,仿佛在向苍天呼唤着烈士的英灵,烈士饿墓碑像战士的队列般整齐,墓上嵌着烈士的遗像,镌刻烈士的英名。

这段对墓地环境的描写,烘托出庄重、肃穆的气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既表达了少先队员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敬仰之情,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③睹物知人

    环境描写不光是指自然风光,也包括人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描写。这种生活场景的描写,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个品质,有睹物知人的工效。

例如第十一册课文《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到中南海政务院去。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堂堂一国总理,工作环境竟是如此简陋!这些描写,有力地刻画了周总理艰苦朴素的人民公仆形象。

    3、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指在某一时间、某一点点,众多人参与发生的特定事件中某一生动画面的描写。

    场面描写离不开写人,但“一个人”难以构成场面,只有“众多的人”参与的共同活动才能构成场面。比如:

    时间:春天来了,地点:同学们到郊外去植树,

众多的多人:植树时,有的同学挖坑,有的同学端水,有的同学运树苗。

这就形成了一个劳动生活的画面,也就是场面。

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场面,作文中也常常需要写场面。怎样写场面呢?

    ①写清背景

    背景,是指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把这些交代清楚了,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情形中发生的。比如:

今天,风和日丽,蓝天如洗,将有30个代表队参加的全国第一界“简妙作文杯”现场作文大奖赛将在风景如画的我校隆重举行。

    这段活动发生的时间(今天)、地点(我校)环境 (风和日丽,蓝天如洗、风景如画)等全部交代明白了,让人对活动的背景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

②点面结合

即先概括地写整个场面(略写),随后把镜头的焦点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典型人物身上(详写),这样就有面有点,有略有详,重点突出了。

    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场面描写: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想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戴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老树,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这段场面描写,先概括地写了整个场面,而后突出了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红领巾等典型人物,面点结合,给人以完整而具体的印象。

    ③写出气氛

    气氛,是指在一定环境中给人的某种感觉或呈现的某种景象。任何场面都有气氛,写好了气氛,就能定准场面的情感基调。气氛应与场面的性质相照应。如上面《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就呈现出肃穆、凝重、沉闷、悲伤的气氛;游戏的场面,就呈现出喜悦、欢乐的气氛;比赛的场面,就呈现出紧张、扣人心弦的气氛。如比赛场面:

    下半场比赛开始了,左边锋李作胜带球突破对方的防线,在底线附近向门前传,不想被对方后卫接住,一脚踢了回来。我在禁区内接住了球,传给易鹏。他带球连过两人,起脚远射。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贴着球门的横框飞入网窝,“进了!”队员们高兴得跳起来,彼此挥手致意。场外人群沸腾起来,喝彩声、叫喊声、拍手声……各种各样的声音汇在一起。

    这里,写出了紧张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足球赛进入高潮的情景。由于气氛写得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④按序描写

场面是由人、事、物、景组合起来的的综合画面,不可能一笔全写出来。因此,就要安排一个合理的顺序。一般来说,应由面到点,先写总体气氛和场面,随后写运动员的表现,最后写观众的反应。

今日收获

   1、我知道了,打动人的往往是___________。只有把___________部分写详细、写___________了,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才能给读者留下___________,并产生_________,受到___________。

   2、我掌握了把文章写具体的四大绝招: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3、“分解法”分为:

    ①分解“_______” ②分解“_______” ③分解“_______”

    ④分解“_______”

   4、细节,是指___________。它虽然细小,但能“_______”,使文章更__________、更__________、更有效地__________。

   5、描写,包括______描写、______描写、______描写

人物描写,有包括______描写、______描写、______描写、______描写。

6、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场面描写离不开写________,但“________”难以构成场面,只有“________________”参与的共同活动才能构成场面。

8、怎样描写场面呢?

①写清______;②______结合;

③写出______;④______描写。

9、今天,我学会了一些把文章写具体的绝招,我会写出一篇很棒的作文,题目是《难忘的校运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