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九年语文得道多助 课件
2012-11-28 | 阅:  转:  |  分享 
  
教学目标1、学习短论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2、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作者简介: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他继承孔子的学说,与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主张实行“仁政”,君王要“与民同乐”,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其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张,有不少是值得
我们借鉴的。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作品简介:《孟子》
是一部记录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
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学习指导先要懂得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文章的论述特点。
阅读第一节思考问题:解释字词天时地利人和时令、气候、政治形势等条件。有利的地理形势。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两句谈的
是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看法?讨论问题[谈的是战争中的攻守问题,提出具备“人和”这个条件才最有利于攻守。这两句揭示本篇的中心论点
。]阅读第二节思考问题:解释加点字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
攻之而
不胜。夫环
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
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的内城外城围连词,前后是承接关系小城表转折,但是,却发语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
者:指“得天时”这种情况。矣:语助词,表肯定。然而:虽然这样,但是这表判断讨论:本段(第二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
何作用?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天时不如地利”,强调了“地利”重要性。阅读第三节思
考问题:解释加线词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墙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甲衣坚
韧锐利放弃离开所守之城这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弃城而逃。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部分内容:“地利不如人和”,突出
人和的重要性。讨论a本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b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运用了排比和双
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阅读第四节思考问题:故曰,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因此,所以限制疆界的国防靠震慑施行仁政的君主到极点内外亲戚通“叛”,背叛凭归顺,服从行仁政的君主或者
献花(0)
+1
(本文系兰西县红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