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orld Geography1

 惦个LOOK庶 2012-11-28
 
 
 
一、             把握实际:找出主要问题
 
地理所含的“地”和“理”两部分,前者较为容易理解和记忆,但后者,也就是关于“为什么”的部分,是难点,尤其是关于“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运动和地理意义”、“大气运动和常见的天气系统”、“世界气候的分布和成因”以及“海水运动”等知识点,以其抽象性导致格外难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真正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更谈不上前后联系、自成系统。此外,经过时间的淡化,当初就没有太深入脑海的知识尤其是初中所学已经所剩无几,因而到复习时基本上要重新学习一遍。在复习初一“世界地理”部分时,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先讲一遍教材,然后再进行知识点的复习串讲。
 
在学习方法上,多数同学靠“背”生存
其中,最普遍的问题是对地图的陌生。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资料之一。关于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多数学生知之甚少;明确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后,结合地图看图做题,又是一大难题——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能根据图形形状、经纬度提示、海陆分布或地物(如山脉、河湖、地形、国家轮廓、城市名称等)基本读懂地图,大多数同学茫然不知所措。对于地理中相对简单的“地”这部分,他们最为熟悉的学习方法也只有一个字:背。
除此之外,对于地理中的“理”这部分,如经纬线的分布、时间的判断和计算、“三圈环流”、洋流方向等相对抽象的知识,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难度太大,因此,他们仍然选择一“背”到底。
 
二、             努力攻坚:探索解决方案
 
(一)准备材料
 
为便于学生识记地图,我收集整理了一套教学简图,包括“沿典型经纬线地理事物分布剖面图”、“世界重要地理事物分布图”(如图1)等多幅。高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可以从教材上找到基础知识点,效果相对较好;而初中的内容,由于学生缺教材,运用印发的“知识框架”之后仍不能让基础格外差的同学较好掌握相关知识,因此难度比较大。因此,在备课的时候,初中教材要熟悉且充分利用,尽量细致的把基础知识点补充进来。
 
 
(二)积累方法 
 
1、利用识图理解和记忆
熟练地运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关键一步。因此指导学生识图,是很重要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经纬度标识、轮廓形状、重要地理事物位置等提示,提示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相关地物。例如,说到格陵兰岛,可以先让学生在简图(图1)中找出它的经纬度,然后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对层次较好的班级的学生,还可以再深入一点,让学生看看该岛周围有些什么主要的地理事物,并对照图1进行理解和记忆。如此多次,确定学生掌握该方法后,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自学,把世界地图的主要轮廓刻到脑海里。
 
2、谐音或短句记忆
此法主要适用于不太能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学生。当然,已经理解的学生用此法记忆也比较有益,因为关键时刻可以省去不少思考的时间,利于从容答题。这种方法的例子较多,聊举一二。如:关于地转偏向的规律——“南左北右”(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这个结论与某些日常习俗中“男左女右”只差一个字而已,利于记忆;关于等高线(面)的分布(弯曲方向),可记作“高高低低”,即:等压线(面)在气压高的地方向上(高处)凸起,在气压低的地方向下(低处)凹陷。
 
3、判断和记忆
此法要求学生动手参与,所以能给学生比较深刻的印象,掌握得好非常有效。在不同的知识点上,动手的要求都不同。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中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就可以用两只手来记忆。动作要求:伸出双手(这里还得用到前面提到的“南左北右”规律),拇指伸直,四指握紧成拳状。拇指朝上,反映气旋的特点: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上升(拇指方向),说明气旋中心部分气压低;水平方向上,气流从四指根部向指尖流动,因而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从四周向中心辐合(与水平方向上气压丛高压流向低压的规律吻合),在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从四周向中心辐合。拇指朝下,则反映反气旋的特点,同理易析,不赘述。这种方法在考试时的用处很大,尤其对于只凭记忆应考的学生。
 
4、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和记忆
此法的实质是把抽象概念生活化,熟悉的事物有助于学生形象的理解和记忆。除了运用此法教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用这种方法解决其他地理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在讲地图三要素关于比例尺大小比较的知识时,对于具体的语言描述,可以转换成实际事物。如对“1:100万的地图上1厘米比1:10000的地图上1厘米实际距离远”这句话的判断,尤其是这句话用图形表示的时候,大可以让学生转而比较福州市地图和本校地图上1厘米的实距远近。在判断的过程中,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自然得以深化。
 

三、             随时自省:留心注意事项

在实际教学中,以下注意事项得随时注意:
1、“引导”是复习教学中贯穿始终的主线。知识点也好,学习方法也罢,重在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充分理解并尝试自己推导结论,在思考中加深记忆。
2、对重点、难点知识加以归纳、提炼,帮助学生记忆。这个工作需要多熟悉高考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因此老教师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本期整理的校本材料“世界气候十大问题”的提出和归纳,就是力证。
3、专题训练题目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对部分知识点加以深化。这个工作量也比较大,需要参考各种考试的相关题目,并需要先做一遍再印发。
4、实施分层次教学,不同层次体现差异,同一层次保持平衡,拉近不同层次间的距离。这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原则。复习以高考为目标,但要结合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难度。
5、坚持集备,多与同事交流、探讨。尤其是有老教师“领队”的情况下,集备和随时性的交流对于整个教学的安排和实施都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效率的,而且个人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积累教学经验,得益颇多。
 
以上对首轮复习中的助记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
 
 

                                                                                                                                 

怎么学地理、考好地理:

其实学地理还是有很多方法的,不过学生不同,情况不同,学习方法也应不同,下面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⑴要学会画地图,学会看图:

同学们都知道地理学科一大特点——图多,在高考中也是这样,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学会看图,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那么怎么才能看懂图?方法很简单,你必须熟悉图。那么怎么才能熟悉地图?这有两个层面,一个是靠老师,靠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画图用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学们会慢慢熟悉图,另一个也是重要的,就是靠同学们自己画图,如同学们在学中国区域地理时,可把中国的轮廓图画下来,再绘出山脉,因为我国很多区域边界就是山脉,山脉有了区域边界就有了,这样就有了一个区域底图,然后再在这样一个底图上依次绘出河流、矿产、城市、铁路等,这样你不仅感觉地理学起来有意思,同时你也感觉到了河流与山脉的关系,河流、矿产与城市的关系,城市与铁路、铁路与地形的关系,在绘的过程中你不仅熟悉了这个区域,而且理解了上述要素间的联系,理解了什么叫地理的综合性,同学们不妨一试。

⑵学会用“脑图”,记忆要条理化:

地理高考中有很多区位分析题,对影响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很多同学反映记不住,或记住了考试时与该知识点联系不起来,对此给同学们推荐一方法,就是用“脑图”,什么是“脑图”?很简单,如下:

点击浏览下一页
“脑图”

这是一个让我们怎么记港口区位的图,之所以叫“脑图”,是因其象人的脑细胞神经末梢一样,无论是从视觉上,或是从宏观上、条理上、系统上,用脑图记忆效果要远好于平铺直叙,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好记?且做题时很容易知识再现,清晰地知道应从哪些方面回答,我们知道地理是按知识要点给分的,对地理考试来说,最具有杀伤力的是后面大题掉点失分,而用“脑图”记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点,所以我们要养成用“脑图”记笔记、用“脑图”记忆的习惯。用“脑图”作笔记,方法简明,还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⑶要适当做题,通过做题提升能力:

同学们知道高考考的是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能力的获得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适当多做题。

怎么做题,做哪些题?做题不是越多越好,要做类型题,如我们学会了怎么分析海南产水果的优势,就可以学会分析其它地区的农业优势,对这些典型题我们要反复地做,反复地去悟,慢慢地你就理解了答这类题的精髓所在。答地理题不象有些科那样越多越好,地理是答得要精,答对要点就能得分,不要答那些没用的,也就是说,地理要按照得分点去答。

很多同学反映考试时答题老答偏,所答非所问,答了一大堆,一分没有,这就是你的读题能力,考纲中就明文规定考查同学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说白了就是读题能力,所以今后同学们答偏了不要再拿“我读错题了”来安慰自己,这是一种能力,就要考查你这种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就可以训练,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做题时要认真读题,读题时有两个注意,一要注意“中心词”是什么,让答什么,二要注意前面的“限定词”是什么,如限定什么空间什么时间等,这样就避免了所答非所问。有时候试题并不难,是你没有注意到细节,所以同学们要注意“认真读题”,避免因非智力因素而失分。

⑷平时储备题,考前做旧题:

不要忽视高考前一周,在考前一周很多同学认为大势已去,就这样了,就放松了,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考前整了很多资料,这校模拟,或那校仿真什么的,大做特做,以上两种情况都不可取,该怎么办?同学应该清楚考前一周这个时候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已不是重点了,这段时间重点是维持一种思考状态和做题时问题的防范,最好的方法是做自己考过的试卷,原因是如果这时再做一些模拟题,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这时做不出来怎么办,很影响信心,考前信心很重要啊,而做过的题要好一些,毕竟做过,有一定的思路,做旧题最大的好处是在考前告诫了我们应防范什么问题问题,如审题不清啊,答题掉点啊等等一些老易犯的毛病。

最后,今年没有考好的同学,望你不要气馁,古语说的好“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祝愿你能树立信心,来年考出理想的成绩。

 
 
 
                                                                                                                              
 
云南日报
高考地理复习策略(2011)
 
 
  
 
 
 
 
 
 
 
 
 
 
 钱敏  地理高级教师
 
    (一)以“思维导图”方式,梳理知识,构建框架,有序存储。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知识点的关系用相互隶属和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相关的知识点、图像、符号等建立记忆链接,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前期的复习已使同学们的大脑中储存了大量的知识,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不仅加速知识的累积量,更多的是将这些知识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有系统化而增加了“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效率。也是一种培养和训练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如以自然地理要素为中心整合知识,强化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训练考生的“发散思维”。如以“水文”要素对其他自然要素及社会经济要素的影响进行知识的重组(图1)。类似的还有以“气候”为中心、以“地形”为中心等的整合。

    (二)强化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专项技能训练
    1.图像信息处理能力的综合训练
    (1)“读图”训练:
    一是读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轮廓图。熟悉基本分布和轮廓及重要的运河、海峡。
    二是读揭示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示意图。如自然地理规律的四幅示意图和实际图——地带性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自然带的分布图、洋流分布图)和非地带性分布图(板块分布图)。

    三是读各类等值线图,熟悉等值线的共性特征、判读方法和技巧。

    四是读人文地理统计图表,理清各类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和技巧。

    五是关注各类景观图与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关联性。

    六是关注教材中的插图。
    在“读图”中,特别要关注“析图”的训练,注重从以下两层训练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