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特勒与德国经济的复兴 转载

 drilee 2012-11-28

希特勒与德国经济的复兴 转载

希特勒与德国经济的复兴

如果抛开希特勒的二战恶魔身份不谈,那么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演讲家,而且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更是独树一帜,他领导和实施了历史上最出色的改革,没有损害德国任一阶层的利益,几乎所有人因之受益(犹太人除外)。1933年1月,希特勒登上了总理宝座,次年成为第三帝国的元首,德国经济也因为领导人的更替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四年,德国GDP增长102%,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人均收入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失业人员由600万降为不足4万,失业率由30%降为1.3%。德国由最高的赤字和最高的失业率、实际上已经濒临破产边缘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创造了经济复兴的奇迹。

令人意外的是,其时功成名就的凯恩斯在德国受到了超出意料的欢迎,这与他去美国布道和受到总统罗斯福的冷遇明显不同。很显然,希特勒十分欣赏凯恩斯,是一个坚定的凯恩斯主义者,随后德国成了凯恩斯经济思想的最佳实验基地。实践证明,凯恩斯主义的确是应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一幅良药,更容易在一个集权主义国家推行和取得成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大型垄断性企业,扩建水库、隧道公共工程,刺激私人企业和社会投资,以及通过对物价和工资的适度控制,实现了充分就业,形成了通过公共工程来减少失业,通过投放生产性贷款来资助公共工程的良性循环。今年8月份才对外开放的希特勒时期在柏林修筑的三条地下隧道,就足以说明当年建设规模之庞大。 筹建大型项目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发行特别的失业证券,同时,对扩大投资和增加雇员的企业,实施大幅度减免赋税措施,极大提高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改革金融制度。希特勒认为,黄金本位制会使美英等国家持续不断地压榨和臣服德国,于是天才地毅然采取了釜底抽薪策略,放弃国际上通行的黄金本位制,货币的发行不是以库存的黄金为基准,而是把生产作为货币的真正基石,同时从私有中央银行手中收回货币发行权,当生产、物资储备等条件许可时,就制造并发行货币,而不是向外国借债。与此相对应,在外贸领域,德国实行以货易货方式进行进出口贸易,辅之以严格外汇管制。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增加国民社会福利,努力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在一些著名的疗养胜地,修建了一大批适合于普通工人休养的疗养院和旅馆。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帝国赢得了广大工人的支持和拥护,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推动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然而,庞大的公共工程支出和巨额的军工产品,以及长期的低工资高税收政策,特别是资源的匮乏,以及天然狭小的国内市场和百般挤压的国际市场,使得希特勒的复兴不具备可持续性,经济政策最终走入了死胡同。最后,摆在希特勒面前的只剩下不断攫取资源和拓展市场这一条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整个德国经济,而这,最终引发了二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