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凭什么开那么高的薪水?

 yagi1 2012-11-29

——6招好感答题,面试我胜出!

 作者:吴永佳

 
 





现今企业征才,对职场EQ的重视有增无减。在面试压力下,如何巧妙回应不支吾、如何不被激怒,在在都是决胜关键。在人资界阅人无数的许书扬,教你求职、换工作时面对「陷阱题」的好EQ!

为了快速、准确地了解求职者,很多企业都努力发明「新题库」。以下是一些针对EQ的常考题,刚听到时,可能令你傻眼;但你当下的反应,正好凸显出对情绪的掌控能力。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是为免一时语塞或慌张失措,最好都事先思考过。

当初辞职时,你主管的反应是?

许多人听到这问题会当场愣住,好不容易才挤出几句:「基本上主管也同意……他不反对我多往外闯一闯……」然而,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容易被解读为「不曾被慰留」,意味你在前公司的评价不高。

若你答覆:「我之前已提辞呈3次,每次都被老板说服留下来,只是过了一年后,发现问题一直未获改善,我只好……」;又或是:「曾与主管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只是最后仍未尽人意,才决定换跑道……」,都更能让面试官感觉自己重视工作,是深受肯定的员工。

你说自己如何厉害,请举例说明?

很多人资主管喜欢采用「行为式面谈」,不会只问一句:「你觉得自己抗压性如何?」就了事,若你随意回一句:「我抗压性超强。」对方就会要求「举例说明」,以证明所言非虚。

最近有位台湾大学毕业生的履历,令我印象深刻。他对自己抗压性强的描述是:「当我在广西当交换学生期间,刚好罹患HRN1病毒,在人生地不熟、医疗资源极度不足的情况下,我独立克服危机……」,这就是个有力的举证。

离职后,是谁接你的位子?

若你答得模糊:「这我不太清楚……」,容易让人觉得你跟之前的公司「不欢而散」,因此漠不关心,或是人缘欠佳,与之前的同事没有联络。

相反的,若你可明确回答,显示你跟前公司仍维持相当联系;若当初你曾推荐别人接任,或被老板委托寻找接替人选,那就更加分,表示你即使离职仍深受信赖。

与同事间是否有过不愉快的相处经验?工作中让你最生气的是什么?

以上这2问,都是想了解你的情绪耐受力及冲突处理模式。此时不要一味粉饰太平,若回答「从来没有过」,难免被视为虚伪。最好强调「自这些失败经验中学到的课题」,以及「之后如何避免同样的错误再发生」。

例如有个新鲜人说,他曾请教资深同仁如何处理某件事,对方建议他A方案,但非常有主见的他后来选择了B方案,同事因此觉得被摆一道而不高兴。这对他来说是个不愉快的经验,但也从中有所警觉:一旦开口问人,最后却没有采纳,最好先向对方说明。有了后来的自省,即使是失败经验也能转为正面教材。

你下班后都做些什么休闲活动?

若休闲时多从事动态、与人互动频繁的活动,容易显示人际关系良好,像日本企业最爱参加过校队或团体运动的员工;反之,若回答都在家上网,可能被视为不擅人际互动。

以你的学经历,竟可拿到(或开出)这么高的薪水,真让我意外!

遇到这类「挑衅式」问题,别急着抓狂。现在很多企业,尤其针对业务,常运用「压力面谈法」法,例如刻意挑剔你的学历或狂砍薪水,藉此观察你如何回应。

此时若贸然动怒,可能导致破局,但过于软弱也会失分,显示不够有自信,欠缺立场。理想的态度是不卑不亢,不要觉得生气或受伤,冷静针对问题说明。

若面试官挑剔你学历不足,不妨恳切表达,过去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多读书,但未来希望在职进修;若被质疑待遇要求太高,可主动提议在试用期先降低希望待遇,「但我会证明自己值得,试用期满请重新评估调薪。」以退为进,争取空间,也彰显风度。

善用技巧展现良好EQ,其实比令人咋舌的学经历更占优势,能让你在求职第一关马到成功。

同场加映》我不要当工作狂!巴黎Work Show

台湾2,300万人,抢着进入热门产业,力争上游升等加薪,压缩流程完成最多的事,速度是重要的指标。如果可以在30岁前买到车子与房子,牺牲青春做个工作狂又如何?

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台湾的工作时数是世界最多,经济表现几乎是敬陪末座的第四十名;法国的工作时数是世界最少,经济表现却是世界第八名。

这样的结果让人困惑,为什么2,300万个工作狂,却比不上5,800万个哲学家?

七千多万人去法国消费幸福感

美酒、音乐、艺术,一种充满美感的生活品味,一种闲淡的生命情调,不仅挑逗着法国人,也诱惑了全世界的人。

根据国际观光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统计,去年法国继续蝉连全球观光客最多的国家,有7,650万名观光客,涌进这个浪漫与悠闲的国家。

旅居欧洲多年的旅游、美食作家韩良露,一针见血地说:「你去巴黎,吃顿饭、喝杯咖啡、甚至散个步,是在干什么?其实是在消费一种幸福感。」

当这么多人在法国消费「幸福感」时,许多台湾人仍在努力工作。

阳光的巴黎星期天下午,灰暗的台北星期天晚上。

31岁的杨景舜,在夜幕低沉时分,一个人进到位在仁爱路上,空无一人的办公室。

「因为很安静,所以我会有很多工作上的灵感,明天上班时可以跟我们的team一起分享,」星期天晚上还要进办公室的花旗银行财务处副理杨景舜,对工作的投入令人惊讶。

相隔一万两千公里的两个地方,6个小时的时差,却将彼此生命情调,隔成光年的差异。

工作狂VS.哲学家

在去年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全球国家竞争力报告中,充分证明台湾人对工作的狂热,与法国人对生活的热爱。

列入评比的49个国家中,台湾人每年工作2,282个小时,名列全球第一。法国人每年只工作1,587个小时,是全世界工时最少的国家。

一个象是在大都会中,在资本主义竞争观念下,永远害怕被超越取代的工作狂。一个则恍若在乡间生活,闲散无事、不事生产的哲学家。

然而,吊诡的是,工作狂的竞争力,却比不上哲学家。

在国家整体竞争力上,法国以二十二名,领先台湾的二十四名。在经济表现上,法国更以第八名,远远领先第四十名的台湾。而且,在过去五年内,法国在该项指标上是年年进步,但台湾却是年年退步。法国受僱员工的总体生产力,则排名第九,也远超越台湾的第二十四名。

每个台湾人不仅要问:如果我们如此认真工作,为什么竞争力比不上别人?如果我们如此努力生活,为什么不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台湾人讲速度,法国人讲效用

这么多的休闲时间,难免让法国人给人一种慵懒、不重视效率的感觉。

不过,作家韩良露却指出,法国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不是一个很有效率的国家,但并不表示他们不重视时间。相反的,他们重视时间的方式,跟台湾人正好相反。

台湾人很强调速度,法国人却强调时间的累积。因为有光阴的沉淀,文化得以发酵,为生活带来不同的味道,添加一种细腻的质感。

例如,法国最好的酒,一定要老。好的火腿,也一定是陈。上达数百种的奶酪,都要靠时间慢慢发酵。

「因为精致需要时间沉淀与累积。快速的东西,无法累积,只能求量,不能讲质。速度快,很多东西不能成熟,」韩良露观察。

杨子葆也感叹:「我们一直强调效率(efficiency),但法国人强调效用(effectiveness)。」

在研华科技法国分公司行政部门工作的史黛芳妮(Stephanie Auchabie),对于法国与台湾人工作方式的差异,有很深的感受。

她说,台湾人的工作动机很强,即使在法国下午的上班时间,已经是晚上的台湾总公司,总还是有人在做事。

可是,她也感觉台湾人虽然做事很快,很认真,但常常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有点且战且走的味道,最后却又必须重头来过。

相反的,法国人却一定在做事之前,要与上司或同事,讨论清楚方向与目标,以及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才会开始动作。

「台湾人比较快,但是法国人会先想了才做,」效率与效用的差别,就在此处。

工作为了赚钱,为了安全感

杨景舜每天七点半就进办公室,从研读市场信息、开盘交易、到收盘后再与伦敦的交易员聊聊市场状况,已经是晚上7点。之后,他还留在办公室,继续处理一些白天没有时间完成的行政工作,几乎每天9点才离开公司。

「我曾想过这样值得吗?我觉得我的生活质量不是很好,可是我不是很清楚,我是不是有其他选择,」杨景舜再有野心,还是不免有些怀疑。

他说,现阶段的工作,「是为了赚钱,为了安全感,其他的现在还看不到那么远。」

所以,他现在一直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感,对生活没有什么热情。「因为我没体力,这是因为我的时间管理不好吧。」

「我现在是个小零件,我就做好零件的工作,等到我长得更大,我自然就会被升级。在那之前,我不会在意其他东西,」尽管他周遭的人,都觉得他为工作牺牲很多,杨景舜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

「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投资成本,」学商的杨景舜,很清楚自己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对照杨景舜积极寻求事业上的发展,法国的「五、六年级生」,却有另一套想法。

萝拉(Laura Friez),32岁的单身法国女孩。去年,她辞掉在一家市场情报搜集公司的正职翻译工作,过着自由翻译家的生活。

她说,她离开那家公司,因为她不喜欢她的上司,虽然上司觉得她很有潜力,工作表现很好。

离开一份正职,自己接案子,不怕经济不稳固吗?

「我一开始也会害怕,要是客户明天跑掉了怎么办,」坐在巴黎拉丁区美术学院附近的著名咖啡厅调色盘(La Palette),萝拉手上的烟,飘散在微尘颗粒漂浮的窗光中,显得有些迷蒙。

「但是,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像这样子的,总是会有风险,你不可能都是安全的,赚很多钱并不表示安全,」萝拉说,「你必须做选择,不做选择才是最坏的选择。」

萝拉说,她不是没有野心,但是她的野心,并不是要当到经理或总裁,而是希望被所爱的人肯定。

有梦想家特质的人,才有竞争力

著名的日本趋势大师大前研一曾指出,在网络时代的知识经济中,过去的游戏规则,将不会再适用。不论对企业或是对个人,知识经济的来临,代表的是一种「心」思维」,这也将是「新」的思维。

「对个人来说,一个有梦想家特质的人,能够摆脱过去包袱,能够创新的人,才是新经济中,有竞争力的人,」大前研一如是说。

这样的说法,让人想起法国著名作家艾修伯里的《小王子》。

当小王子旅行到地球上时,他遇到了一个卖解渴药丸的商人。商人说,吃一颗药丸会让你一周不必喝水,可以省下53分钟时间。但小王子宁可拿这53分钟,走向一泉清水。

若说那颗药丸代表工业化资本主义经济下的「量化方案」,那泉清水就彷彿是知识经济中,追求的美感与体验的「质量化方案」。

台湾人已经是全世界最努力的上班族,再怎么加班,国民所得却一直停留在1万3千美元左右,经济表现也没有新的突破;比成本竞争,台湾也不会比中国大陆便宜。

或许,该是时候,让我们想想,是否可以缓下步来,给自己一点时间作哲学家,用丰富的灵魂激发创意,用一口清泉滋润一下我们干枯已久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