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塑化剂,你了解吗?

 昵称10856558 2012-11-29
塑化剂,你了解吗?
  文章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11年,由于台湾的“起云剂”事件,“塑化剂”这个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当前的酒鬼酒塑化剂风波又将“塑化剂”推向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风口浪尖,关注塑化剂、了解塑化剂已经成为当前食品安全的热点。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可塑剂,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添加剂,用于增加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柔韧性。塑化剂主要用于各类塑料制品,例如食品包装材料、玩具、医用血袋、医用胶管、乙烯地板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化剂消费国,占全球消费量的1/4。

塑化剂种类繁多,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包括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甲苯基丁酯(B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等,但这类塑化剂具有毒性,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

经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塑化剂的毒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毒性:有实验表明,DEHP会损伤小鼠肝脏及脑组织中的遗传物质,高剂量(1000mg/kg、2000mg/kg)的DEHP会增加肝脏细胞遗传物质的突变率,诱发小鼠细胞产生染色体畸变;MEHP会对人体淋巴细胞以及消化道细胞造成严重的基因损伤。354μM剂量的DIBP会明显增加人体口腔粘膜的DNA损伤。

2. 胚胎发育毒性:DEHP会通过大鼠胎盘屏障进入胚胎内部,影响胚胎发育,导致畸形;在大鼠妊娠早期会影响胚胎着床,而在妊娠晚期则会引起胚胎数、活胎数减少、胚胎重量下降、畸胎数增加;DEHP还可能诱发小鼠胚胎生长迟缓,导致心脏、神经系统等畸形。

3. 生殖毒性:研究人员发现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会引起雄性大鼠肛殖距缩短;DIBP会导致大鼠睾丸重量降低、小鼠睾丸萎缩、精子生成受抑制;人类胎儿期暴露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会引起男性婴儿肛殖距缩短、阴茎短小、睾丸发育不全等。DEHP对雌性动物则可造成阴道开放时间推后、子宫增重、孕激素水平下降、血中雌二醇和卵泡雌激素含量下降等危害,大剂量暴露则会影响卵巢功能。

4. 神经毒性:DEHP暴露会对青春期前小鼠的学习记忆产生明显损伤,甚至会造成神经毒性。DBP孕期和哺乳期暴露会降低子代雄性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5. 免疫毒性:DEHP在小鼠体内会增加小鼠机体对过敏原的应答能力而产生免疫毒性。同时,有研究发现降尘中的DEHP会加重儿童哮喘及过敏症。

此外,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还和成年男性肺功能衰退、肥胖症、糖尿病以及甲状腺功能衰退等疾病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塑化剂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气、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剂的存在。但研究表明,微量塑化剂对人体健康并没有明显影响。有动物实验发现,猴子体内的微量塑化剂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便可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塑化剂DEHP规定的每日耐受摄入量为每公斤0.025毫克。也就意味着,体重60公斤的人,如果终生每天摄入塑化剂1.5毫克至8.5毫克,才可能导致明显的健康损害。

此外,世界各国对其使用都制定了相关规定。欧盟最新颁布的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的安全标准要求:(1)所有儿童玩具和服装等使用的聚氯乙烯(PVC)材料中,限制使用DEHP、DBP和BBP;(2)在儿童玩具和服装以及可能被放入口中的物品中,除了上述3种外,还限制使用DINP、DIDP和DNO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3)上述6种成分的含量均不得超过0.1%;(4)所涉产品不仅包括36个月以下婴童的玩具、服装和护理品,还包括其他年龄段儿童使用的可能会被放进口中的所有物品。美国从2009年起禁止6种邻苯二甲酸酯(DEHP、DBP、BBP、DINP、DIDP、DNOP)应用在玩具和儿童护理品中。我国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品种、范围和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都有相关规定,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中如有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则不得接触油脂类食品和婴幼儿食品,由包装材料正常迁移到食品中的DEHP、DBP和DINP最大量分别不得超过1.5mg/kg、0.3mg/kg和9.0mg/kg。

塑化剂虽然无所不在,但对一般消费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一些有效措施来降低塑化剂的危害。塑化剂进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食物摄入,因此我们可以改变生活习惯从而降低塑化剂的摄入,严格执行限塑令,这不仅有益于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更能有效减少塑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避免使用塑料材质的食物容器,改以不锈钢、玻璃及陶瓷等食物容器;如果一定要使用塑料材质的食物容器,则应选择经过检测,在加热过程中几乎没有塑化剂溶出,被标注为“可微波加热”的塑料制品。

2.避免食物与塑料容器的长时间接触或浸泡,减少塑化剂的溶出;

3.保存食物用的保鲜膜、保鲜袋,宜选择不添加塑化剂的PE、PVDC材质,并避免高温加热。

4.必需加热有保鲜膜或保鲜袋的食物时,应在保鲜膜(保鲜袋)上戳数个小洞,让气体可以释出,在包覆时也要避免直接接触到食物。

5.塑化剂在水中溶解度小,在油脂中溶出量较大,所以应尽量避免油脂类食物与塑料制品接触,以避免塑化剂的溶出。

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巴乾、王慧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