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无情,人生无奈

 韧草 2012-11-29

子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川上,河岸上。2逝者,指时空,3舍,停留。)

孔子站在河边上,触景生情,感叹岁月无情,时间不可停留,时间就和水一样不分白天晚上地流走。这是孔子站在泗水河岸上,看到河水昼夜地流淌,触景生情,感叹年华如河水一样,昼夜在流淌。而自己的政治主张未能实施,由此感到,凄凉、忧伤、徘徊,面对岁月如流水,感叹无奈,道德文化传承,需要时间来验证,“不至老之将至”何奈时光不等人,岁月太无情。人生只是瞬间,死亡才是永恒。人生不把死看透,活的就不踏实。死是一个有目共睹而不争的事实,没有人能够否认它的必然。人类为了不能接受死亡,煞费苦心,编造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那就是灵魂不死的梦幻,这个梦幻就叫作信仰。人们借此梦幻来抵消死亡的永恒。所以就产生了,上帝、真主,佛主和诸神在世的假设。梦幻天堂地狱,梦幻灵魂转世,梦幻六道轮回,梦幻死亡是过度,灵魂才是永恒。人类在梦幻中拼搏,在梦幻中生存,在梦幻中奋斗,在梦幻中消逝,所以人类就是成为了一个梦幻的世界。人类的诞生和死亡,是二个无法知道的神秘,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自己从何处来?自己又到何处去?无法知道,所以才编织梦幻。人类三大教,基督、伊斯兰,佛教,和一些教派都是说的死后问题。唯独儒教,讲的是人生的问题。虽然孔子在这里免不了,有点对自然真情的流露,但他对人生采取了最积极态度,“未知生,焉知死”他遵循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终身孜孜不倦地追求,契而不舍,志向永恒。所以孔子在这里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内涵极深,也是孔子人生哲学的结晶,他既有消极的因素,也的积极的内涵,看宇宙而懂四季,观万物而知人生。天有春夏秋冬,人的生老病死。一样的树木,长在水土肥沃的地方它就茂盛成材,长在干涸缺水的山坳上,他就枯萎难以能以成材。北京上海的孩子,就比边远山区的孩子,成材率高。一样的花摆在人民大会堂,就比摆大街上的高贵,一样的茶缸如果国家领导人用上就很贵重,如果乞丐用上那就很不值钱。为什么北京上海的孩子很自傲,自傲什么?只不过你们的父母,做爱生到了北京上海,如果把你们,生在那边远贫困山区,你们和他们没什么两样。观万物而知天命,天命就是是时空问题。看宇宙,看人生,看社会,我们就能,从中悟到许多真理,从中解释人生之迷。从中了解社会百态之情。历史从不停留,岁月从不等人,宇宙如此,万物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尽力而为,顺其自然,这就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岁月无情,人生无奈,不变的是志向,难改的是命运。时空安排,谁也无奈。面对悄然走失的岁月,面对无声消逝时间,面对残酷无情的寒暑,面对消失在历史中的英雄豪杰,唯独死亡,帝王和乞丐一样,感叹无奈,这就是人生的必然这是我的感慨,接着我们继续读解下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