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需要更多的罗阳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1-29
中国需要更多的罗阳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产、掌握多大权力,而在于他能为别人付出多少。罗阳所达到的高度,并非每个人都能企及,但这种境界,应是我们崇尚的。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当人们还沉浸在国产舰载机在航母上成功起降的兴奋中时,连续工作十余天的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行政总指挥罗阳,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在为他送别的时候,妻子的话满含深情:“我知道,这些天来,你太累了!”
  罗阳的牺牲,为我们考量人生价值建立了一个新的标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产、掌握多大权力,而在于他能为别人付出多少,包括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罗阳所达到的高度,并非每个人都能企及,但这种境界,应是我们崇尚的。
  小到家庭,大到社会,都离不开栋梁式的人物,他们承担着比别人更多的职责,成为很多人行动的标尺。在一个国家里,人们崇拜的偶像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的风尚,体现着多数人的偏好。忠于职责、兢兢业业的罗阳,他对待工作对待事业的执著和担当,足以成为我们很多人的榜样。这样的人,应该成为我们时代最值得崇尚的人,然而在今天,备受推崇的偶像更多的则是阔绰的富豪、耀眼的明星,人们更羡慕的是获取更多财富和权力的“成功人士”。我们的确需要一大批在市场和社会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人,但面临着跨越式发展压力的中国,更需要的是罗阳这样有担当精神的人,罗阳更具时代价值。
  对于罗阳的超常付出,也许有人觉得不值,毕竟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最宝贵的,用生命交换事业,能做到的人确实不多。市场经济给我们很多人的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一些人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价值时,也不自觉地把市场法则简单地移植过来,总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更多的回报,达不到预期就会觉得很失败,事事如此估量,最后就是市侩哲学盛行,眼中不再有神圣的职业,有的只是利益得失的算计。2012年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3.88%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由此带来的“大处方”和过度医疗也就不足为奇了,类似情况在各个行业都有。也许在某些人看来,连续工作十几天不休息的罗阳很傻,因为他的付出远远超出了回报,很不符合一些人的市侩标准。
  在送别罗阳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专程赶到公祭堂,他说:“我就是来给罗总行个礼,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罗阳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我们真的有必要从他身上学点什么。或许对于每一个还活着的人来说,多一点付出,少计较些回报,就是对罗阳最好的祭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