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得失之间
2012-11-30 | 阅:  转:  |  分享 
  
得失之间

人世间,往往总是围绕着“得”、“失”二字而纠结。细想起来,人生百年一忽而过,过于在乎这得与失其实大可不必。智者说得好:世上物质千千万,有许多东西的你的,但又不是你的。这世间究竟什么是你的?只有现在的你,才真的是你的,连你自己都没了,就是把整个地球都给了你,还能是你的吗?

财主拥有良田千顷粮食万担,可他一天只能吃三餐,只有吃到肚子里的,才算真正是他的,等他吃完最后一口,那多余的粮食不过是他替别人暂时储藏而已;一富豪买下几十幢别墅,可他一辈子只住过一幢,,你能说其余的都是他的吗?不,他不过是临时为他人保管着。

你买下了一本书,签上自己的大名,盖上藏书图章放进自己的书架上,这本书就一定是你的了?不,假如你只是把它放在书架上当成装饰品,甚至一辈子都未去摸一摸,那本书实际上已经不能算你的了,书只有读了,欣赏了才真正是你的。

你有很多很多钱,但只有花了才能显示出其价值,才真正叫钱。拿钱买食品你可免饥饿之苦,那钱乘车你可免步行之累,拿钱买衣服你可御寒与装饰,拿钱买房子你享受了舒适与温暖……自己的钱为自己“服务”是本能,自己的钱为他人、为大家、为社会“服务”那是精神上的升华与享受。若你只是把钱紧紧攥在手心里,你就只能成为一个“守财奴”,还能获得这么多享受吗?

钻石再大,若永远被压制地底也等同于砖石,黄金再多,若永埋土中也不过等同黄土;时间再珍贵,若让它白白溜走也等同于流水……世上许许多多东西,大凡为人所用了,廉价的也会变得珍贵。若永不我人所用,珍贵也将变成一文不值。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当我们在生命旅途中奔波忙碌的时候,不要忘了时时提醒自己:人活着,对别人有些用处,才算得上是真正地活着。佛教试图用“万事皆空”来扼制人的贪欲,因为贪欲是万恶之源,也是人生诸般痛苦的根源。

从子宫到坟墓,生命不过是这中间的一小段路程。我们回不到昨天;明天我们又将比今天枯萎了一些。那么。就让我们带着三分庆幸七分无奈宴飨此刻的完美吧。千万别时时纠结于得失之间。



献花(0)
+1
(本文系yxlkhxy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