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媒体学习》学习笔记

 未来刚刚发生…… 2012-11-30

《多媒体学习》总结篇

 读 这本书,来来回回大概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中间因为各种事情断断又续续,不过还好坚持了下来。这是一本用于指导多媒体学习和多媒体设计的小册子。实际上 就是迈耶等人提出预测并且经过严谨的实验验证结果的过程。书中提到的七个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多媒体教学信息设计原则,对于我们选用媒体设计媒体有着很强的 指导意义。感谢迈耶,感谢本书的译者傅小兰和严正(PS:个人感觉,如果一本外文书翻译很烂的话很难让人有读下去的勇气的,翻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再来看一下本书的内容和结构吧!

如果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概括本书内容的话,可以用以下三句话:“一个理论”、“七条原则”、“五个问题”。本书正是在一个理论上提出了七条原则,这七条原则实际上回到了五个问题。

一个理论

多媒体认知理论:多媒体设计的原则应该与人类加工信息的方式相一致;多媒体信息的设计常常受到设计者对人类大脑工作方式认识的影响。

该理论又有三条假设:双通道假设、容量有限假设、主动加工假设。这三个假设是下面谈到的七条原则的理论依据。

七条原则

多媒体认知理原则:学生学习语词和画面组成的呈现比学习只有语词呈现学习效果好。

空间接近原则:书页或屏幕上的对应的语词与画面邻近呈现比隔开呈现能使学生学得更好。

时间接近原则:对应的语词与画面同时呈现比继时呈现能使学生学得更好。

一致性原则:当无关的语词、画面和声音被排除而不是被包括时,学生学得更好。

通道原则:学生学习由动画和解说组成的多媒体呈现比学习由动画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多媒体呈现的学习效果好。

冗余原则:学生学习由动画加解说组成的呈现材料比学习由动画加解说再加屏幕文本组成的呈现材料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个体差异原则:设计效果对知识水平低的学习者要强于对知识水平高的学习者。对空间能力高的学习者要强于对空间能力低的学习者。

七条原则系统的回到了五个问题。

五个问题

多媒体起作用吗?

本书定义了什么叫“多媒体”(呈现语词和画面时)和什么叫“起作用”(通过学生在保持和迁移测验中的分数来确定)。多媒体认知原则的相关研究和实验,证明了多媒体呈现在学习中的作用!

多媒体何时起作用?

作者的研究确定了在以下五种条件下多媒体起作用,即遵循空间接近原则、时间接近原则、一致性原则、通道原则、冗余原则的情况下。

多媒体对谁起作用?

在对个体差异原则的研究和实验中,作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设计良好的多媒体呈现对先前知识经验低的学习者比先前知识经验高的学习者作用更好。对空间能力高的学习者比空间能力低的学习者作用更好。

多媒体是如何起作用的?

多媒体起作用是建立在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人们有独立的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这些通道的容量有限;有意义的学习包括主动地选择、组织和整合新进入的视觉和听觉信息。

什么构成一个有效的多媒体呈现?

简而言之,遵循上述七个原则的呈现都是有效的多媒体呈现。

……………………………………………………………………………………………………………

PS1:迈耶提出了一个多媒体认知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提出了几条原则用于指导多媒体学习与设计!由此思路,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也可以提出若干原则进而知道新的媒体设计,这就是我毕业论文的整体思路!

PS2:《多媒体学习》读书笔记打包下载,请点这里




《多媒体学习》读书笔记一

出于毕业论文的需要,在秦老师的推荐下,买到了这本《多媒体学习》,很薄的一本书。每张也有相应的提纲,或许是离平时的生活很近吧,读起来没有那么拗口,不像其他的外文译本那样!还是先来介绍这本书吧!

迈耶其人:

理查德.E.迈耶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与实验心理学家,现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心理系教授。他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心理系系主任、享有盛名的《教育心理学杂志》主编、美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分会主席。他发表实验研究论文近300篇。出版专著近20部,是国际多媒体学习的认知心理研究的开拓者与带头人,并与2000年继斯金纳、皮亚杰、布鲁纳等心理学家之后获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终生成就奖。

本书的主要内容:

研究的立足点:电子社会与当代心理学。

长期以来语言呈现一直是向学习解释概念(ideas)的主要方式。但是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之后,随着信息以多种形式加以呈现,我们开始关注多媒体在传递教学信息、促进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本书作者特别关注:当概念以语词和画面共同呈现时而不是单独以语词呈现出来时,人们是否学习的更加深入。

全书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多媒体形式对学习者有帮助么?

人们如何在语词与画面的呈现中进行学习?

多媒体信息设计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本书的定位:

理论定位:针对那些对关于人们如何从语词与画面中学习的认知心理学基本理论及研究感兴趣的人

实践定位:针对那些对设计有效的多媒体呈现的实践感兴趣的人。

本书主要关注:促进多媒体学习的媒体教学信息的设计。
《多媒体学习》读书笔记二

 

第一章    多媒体学习的前景

一.什么是多媒体

多媒体:用语词和画面来共同呈现材料

语词:文本和语言

画面:即图像形式。包括静态图像(插图、图表、照片、地图等)和动态图像(动画、录像等)。

在这个意义上多媒体学习也可以理解为双编码学习或双通道学习。

二.采用多媒体学习的理由

缘起:几百年来,呈现教学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语词。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大大扩展了人类采用视觉模式呈现材料的具体途径,这样使得传统的言语式教学开始转向多媒体教学(学习)。

之所以采用多媒体学习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即教学信息应该根据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来设计。假设人来的大脑内部有两种通道:加工言语材料的系统和加工视觉材 料的系统。在这样的假设下,采取多媒体学习有两种理由:从定量的角度来看,多种媒体形式起到了重复呈现的作用;从定性的角度来看,多种媒体形式是可以互补 的。理解发生在学习者能够在视觉表征和言语表征之间建立有意义联系的时候。

三.有关多媒体信息的三种观点

(一)   传递信息的设备——传播媒体说

基于这种观点的定义是:多媒体是指材料的呈现是用两种获两种以上的设备来进行的。

这种观点是不被人接纳的因为他重视技术而不是学习者。

(二)   呈现教学信息的表征(编码)方式——呈现模式说

这种观点认为:多媒体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式来呈现学习材料。它关注的是材料被表征的方式。

这种观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于认知理论的双重编码理论。

(三)   感觉通道说

在这种观点看来多媒体是指“学习者使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系统”。

这种观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于信息加工活动理论为前提的。

四.有关多媒体设计的两种观点

(一)   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研究的问题:常常涉及对媒体的研究——确定使用哪种媒体技术在呈现信息上最富成效。

存在问题: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取向一般来说不能在教育中产生持续的促进作用。例如电影、无线电广播、教育电视、计算机(CAI)各种悲剧!

失败原因:它们不是让技术去适应学习者的需要,而是迫使学习者去适应这些最新技术的要求。因此,倡导多媒体教学采用技术的驱动力来自各种技术的强大功能, 而不是来自为了促进人类认知的兴趣。他们关注的是给人们提供最新技术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各种技术支持帮助人们更有效的学习。

先是很高的期望,再是大范围的应用,最后是令人失望的结果!

(二)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以理解人类大脑如何工作为出发点,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人类的学习”,核心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人类认识能力”。

研究的问题:各种设计特征与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之间的关系。

兰道尔认为计算机技术应用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自动化阶段(computer代替人类)和增强阶段(computer提高人类在各种复杂的认知任务中的表现)。

五.有关多媒体学习的两种比喻

(一)   多媒体学习是信息获得过程——多媒体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系统(空器皿观、传递观、物品观)

学习观:学习的基础是信息(一种能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去的客观对象)

学生观:学生的工作就是接受信息。因此学生是一个被动的个体,他从外界接受信息并把它们存入记忆。

教师观:教师的工作就是呈现信息组织教学内容。

局限:人们并不是像磁带录音机那样详细地录下每一句话而是注意呈现材料的意义,并根据它们先前的知识去解释它。

(二)   多媒体学习是知识建构——多媒体是认知的一种辅助工具

学习观:多媒体学习是一种获得意义的活动。

        知识不同于信息是由学习着自己建构起来的并且不能以一个确切的形式从一个人的脑中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脑中。

学生观:学习者是一个主动的意义建构者,任务是理解呈现材料的意义,他接受多媒体呈现,努力组织那些呈现材料并将其整合成连贯一致的心理表征。

教师观:一个认知向导,提供必要的指导来支持学习者的认知加工。

六、多媒体学习的三种学习结果

学习的目的有两种:识记和理解。

识记是通过保持测验(回忆、再认)来进行评估的。

理解是通过迁移测验来进行评估的。

由此把学习分为三种类型:无效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七、主动学习的两种类型:认知活动和行为活动。

 

第二章多媒体教学信息

多媒体教学信息是一种用语词和画面呈现的信息,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

这个定义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 这个术语中的信息部分反映出多媒体信息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或演示的内容。

第二, 定义中的教学部分表明多媒体教学信息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包括理解)。

第三, 定义中的多媒体部分说明多媒体教学信息是用语词和画面共同呈现的。

所有的教学信息的共同之处:

首先,它们每一个都是信息,即像学习者进行交流的内容

第二,每一信息都具有教学性,即交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

第三,每一信息都建立在多媒体的基础上,因为交流是语词和画面共同呈现的


《多媒体学习》读书笔记三

第三章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多媒体环境下媒体设计的三个标准:

1.  可理解性——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2.  真实性——多媒体学习的实证研究

3.  应用性——这些原理可被应用到新的多媒体学习情境

一、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三个假设

多媒体设计的原则应该与人类加工信息的方式相一致;多媒体信息的设计常常受到设计者对人类大脑工作方式认识的影响。

(一)   双通道假设

1.       双通道指的是什么?

听觉/言语通道

视觉/图像通道

2.       每个通道加工的是什么?

听觉和视觉——感觉通道取向(最初是通过眼睛加工还是耳朵加工所呈现的材料)

言语和图像——呈现模式取向(呈现的刺激是言语的还是非言语的)

           3.通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尽管信息是通过一个通道进入信息系统,但是学习者也能够装换表征方式从而使其能在另一个通道上得到加工。

(二)   容量有限假设

认知容量的的局限7±2个组块,认知负荷的来源有两种:内部和外部。

(三)   主动加工假设

人是寻求使多媒体呈现有意义的主动加工者,而不是像磁带录音机那样将经验拷贝在记忆中以便以后提取。

1.       知识建构的主要方式

主动学习发生在学习者对新进入的材料进行认知加工的时候,这个加工过程能帮助学习者理解材料。

主动认知加工过程能产生一个一致的心理表征结构,这个知识结构代表所呈现材料的关键部分和它们之间相互之间的关系。

2.       在主动学习中包括的认知过程

分为选择、组织、整合三个阶段

         主动加工假设对多媒体设计的意义:

(1)       所呈现的材料应有一个一致的结构。

(2)       多媒体信息应该对学习者提供如何建立这个结构的引导

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五个步骤

选择相关的语词

选择相关的图像

组织所选的语词

组织所选的图像

整合以语词为基础和以图像为基础的表征

总之,多媒体信息的设计应该建立在一个符合人类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上,尤其是应该建立在一个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基础上。

 

第四章 多媒体认知原则

一.多媒体所起作用么?在以语词形式呈现的一节课中加入画面能帮助学生学得更好么?画面和语词不同么?

针对这些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对于同一个内容用语词或画面来表示时取得的效果无明显差异,这是基于信息传递观的认识。如果这种观点正确那么大可不必讨论多媒体的作用,任何内容的呈现只需用语词形式即可。

另一种观点认为,语词和画面在信息内容表现上不同,这也是本书讨论的理论基础。根据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在言语表现和图像表征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理解(迁移学习)的重要步骤,语词和画面的结合使用会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二.多媒体效应与单媒体效应的不同

首先,多媒体效应研究的问题是:当材料以两种形式(画面和语词)呈现时,是否比只有一种形式呈现时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

而单媒体效应研究的问题是:当材料以一种媒体呈现时,是否比用另一种媒体呈现时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也就是计算机呈现是否比课本呈现更有效?

历史上ClarkKozma的学媒之争其实上是单媒体效应研究问题,媒体效应的争论是以一种过时的学习观(信息传递观)为基础的,而我们关注的是如何设计促进学习者理解的多媒体呈现,而不是那种媒体最有效。

三.多媒体的研究

学习保持的多媒体效应研究

学习迁移的多媒体效应研究

多媒体的相关研究:图形先行组织者

迈耶的相关研究表明,多重表征的被试(语词和画面同时使用)在学习保持的测量中比单一表征组(只用语词或只用画面)要高23%,而在学习迁移的测量中这一数据达到了89%

四.应用

作者强烈支持这种观点:在当学生能够对同一信息的言语表征和画面表征进行整合时,一种更深入的学习才能发生。学习者是积极地组织加工画面的心理模型和言语的心理模型并试图发现这两种模型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把信息加入记忆之中。

 

《多媒体学习》读书笔记四

第五章 空间接近原则(Spatial Contiguity Principle

引言

空间:一种经济的资源

在一页计算机屏幕或课本页面上所能呈现包括语词和画面的空间是有限的,在某种意义上,多媒体设计策略可以看做是关于如何有效分配使用屏幕空间或书页空间的经济决策。

分离式设计(分开呈现语词和画面)的理由:

采用分离式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多媒体信息传递理论,该理论认为视觉和言语两种模式的呈现通过不同的路线向学习者传递信息。当把同一信息分成不同时间传递时, 学习效果会很明显,因为学习者有两次机会把信息存入记忆。相反,当用于描述同一信息的语词和画面同时传递时(如组合式设计的课),学习效果就较差,因为学 习者只有一次机会存储信息。

组合式设计(组合呈现语词和画面)的理由:

作者认为,多媒体学习的信息传递理论是一种对人类学习方式认识不完整的观点,而多媒体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加工的过程,其中学习者会努力获得所呈现材料的意义。当对应的语词和画面被整合到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时,这一获取意义的努力就会得到实现。

在组合设计课中,语词和画面的呈现方式能支持学习者在语词和画面之间建立心理联系。这样学生可以把更多的认识资源用于对内容的理解上,从而可以促进迁移。

空间接近效应的研究

梅耶等人通过设计实验对学习保持和学习迁移中的空间接近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接受组合式呈现的学生总比接受分离式呈现的学生学得更好。在学习保持的相关研究中,接受组合式呈现的学生比那些接受分离式呈现的学生平均能够多记住42%的解释内容,而在学习迁移的相关研究中,接受组合式呈现的学生比那些接受分离式呈现的学生平均能够多产生68%的解决方案。

但是,正如梅耶自己所言,虽然在书本环境和计算机环境中都存在空间接近效应,但是书本的空间接近效应更明显,如何在书本和计算机环境中设计出一种等同的分离呈现,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应用

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

再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时,对应的语词和画面彼此临近呈现比彼此远离呈现能产生更好地学习效果。这与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是相一致的,它的理论基础有:双通道假设、资源有限假设、主动加工假设。

多媒体设计中的应用

多媒体呈现中的有意义学习不仅仅依赖必要的信息的呈现,而且更依赖于伴随必要信息呈现的对学习者如何在心理上加工的引导。组合式呈现比分离式呈现产生更深入的学习,因此我们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信息的设计时,应该遵循空间接近原则。

 
《多媒体学习》读书笔记五

第六章 时间接近原则(Temporal contiguity principle

时间接近原则实际上研究的是多媒体呈现中的时间分配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决定在时间序列中何时播放语词和画面。我们检验时间接近原则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在哪些条件下多媒体呈现最有肯能促进有意义学习。

多媒体呈现方式有两种:继时呈现和同时呈现。

一.为什么要采用继时呈现和同时呈现

从理论基础上来看,

采 用即时呈现的理由如下:继时呈现可以使学习者接受两次材料,而同时呈现只能接受一次。因此继时呈现的学习效果应该更好。显然持这种观点的人们根据的理论基 础是多媒体学习的信息传递观。该理论认为,学习就是把所呈现的信息存入长时记忆。当接受两次传递时(继时呈现),将更多的信息存入记忆的可能性就更大,当 接受一次传递时(同时呈现)把信息存入记忆的机会较少。

采 用同时呈现的理由如下:多媒体认知理论认为人类并不只是存储机器,相反人类是进行积极加工的意义建构者,积极的认知加工包括选择相关的语词和画面,将所选 择的材料组织到言语和视觉心理模型中,对言语模型和视觉模型进行整合等等。根据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梅耶认为,当对应语词和画面同时进入工作记忆时,人 们理解多媒体呈现信息的可能性更大。同时呈现增加了学习者在工作记忆中同时保持同一事件的视觉表征和言语表征的可能性。这提高了学习者在心理上对言语和视 觉两种表征进行整合的可能性,而这种整合加工又是有意义学习中的一个主要的认知过程。

从人类的信息加工系统来看,

同时呈现的设计与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相吻合。这个系统的特点包括单独的视觉通道和言语通道具有有效性和每个通道的容量极其有限性。解说可以在言语通道加工,而对应的动画部分在视觉通道加工。尽管总的认知容量是有限的,但仍有足够的认知容量容纳两种表征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

继时呈现的设计方式,学习者难以在语词和画面之间建立联系。继时呈现方式与人类加工信息的方式相冲突,它既没有利用人们可以同时在视觉和言语通道加工材料的能力,也没有考虑人类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根据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这是人类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二.时间接近效应的研究

学习保持中的时间接近效应。梅 耶等人的研究结果表示,五组实验比较中只有三组反映了学习同时呈现对应的言语和视觉材料的学生比学习继时呈现两种材料的学生回忆出更多的向关言语材料。也 就是说在学习保持中没有发现存在时间接近效应。对此,梅耶给出的解释是:在同时呈现组中,学生更能深刻的理解学习材料,这可以帮助它们记住更多重要的学习 内容。然而,在继时呈现组中,学生能够在没有其他任何干扰的条件下听到解说,这可以帮助它们进行侧重于文字记忆的学习保持测验,也许就是被同时呈现和继时 呈现两种呈现方式各自具有的优势抵消了它们彼此效果的差异,导致没有显示出时间接近效应。

学习迁移中的时间接近效应。梅耶等人的研究结果表示,在所有八组不同试验比较中,同时呈现组比继时呈现组的学生产生了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在学习迁移中的存在时间接近效应。较之于学习保持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迁移,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不是简单记忆。

相关研究拓展:梅耶等人的其他相关研究表明,小步子的继时呈现和同时呈现在学习保持和学习迁移的测量中均无显著差异。事实上二者都符合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三.应用

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同时呈现的方式与人类先天具有的加工新输入信息的方式相吻合,也就是说同时呈现与人类加工信息的方式更一致。同时呈现具体表现为:(1)利用人类的双通道性能,向耳朵呈现解说,给眼睛呈现动画;(2)考虑每一通道容量有限,不要求学习者的没一个通道中容纳很多信息;(3)利用人的主动加工需要,鼓励学习者在对应的视觉和言语表征之间建立联系。

在多媒体设计中的应用:时间接近效应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语词和画面的呈现在时间上要彼此接近而不是彼此远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习者的主动认知加工。

 

《多媒体学习》读书笔记六

一致性原则(Coherence Principle

一致性原则:当无关的材料被排除而不是被包括时,学生学得更好。

一致性是指一段信息内部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一个具有潜在一致性的信息就是指信息成分之间以一种非随意的方式发生联系。如果含有较少材料的多媒体课比含有较多材料的多媒体课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释内容,这就产生了一致性效应。

一致性原则是由三个子原则组成的分别是:

原则1:当在多媒体呈现中加入有趣但无关的语词和画面时,学生的学习会受到损害。

如何改进多媒体呈现?一个看似合理的建议是增加一些有趣的文本和画面是这节课显得更有意思。但是这些材料往往原文只具有话题相关性(topical relevance)而缺少意义相关性(conceptual relevance),加纳把这些材料称之为“花边材料”(seductive details)。

主张加入花边材料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唤醒理论(arousal theory),该理论认为,加入有趣但无关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活力从而使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学得更多。也就是说是情绪影响了学习者的认知。根据该理论可以预测,学习加入花边材料的学生在保持与迁移测验中应该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唤醒理论的缺陷在于,它是以一种过时的学习观——信息获得观,作为理论基础的。相比之下,多媒体认知理论是以知识建构观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花边材料可 能干扰知识建构的过程(包括信息的选择、组织、整合过程),因此根据该理论可以预测,学习加入花边材料的学生在保持与迁移测验中应该会成绩较差。

相关的实验:

梅耶等人的五组实验(既有基于书本环境也有基于计算机环境)的研究结果均表明:无论在学习保持还是学习迁移的测试中,加入花边材料的学生都取得了较差的成绩。这就证明了原则1的合理性。

原则2:当在多媒体呈现中加入有趣但无关的声音和音乐时,学生的学习会受到损害。

另一个改进多媒体呈现的建议是在多媒体呈现中加入有趣的声音和音乐,但是这些音乐往往和内容无关。提出这一主张的理论基础和加入语词和画面一样,也是基于 信息传递观的唤醒理论。信息传递观认为,信息仅仅是从教师传递到学生那儿,而背景音乐和其他声响可以加快这种信息传递。由此可以推测,加入有趣的声音可以 保住学生在保持和迁移测验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相比之下,以知识建构为基础的多媒体认知理论则认为,加入音乐和其他声响可能干扰意义形成的过程因此它反对加入有趣的声音和音乐,具体理由如下:根据多媒 体认知理论,学习者是在他们的视觉和听觉通道加工多媒体信息的,并且这两种通道的容量都有限。当呈现新增的听觉信息时,它就会和原有的解说材料竞争听觉通 道中优先的加工容量。当认知资源用于加工音乐和其他声响时,用于注意解说信息、将其组织为一个因果链并与新进入的视觉信息相联系的资源就少了。根据这个理 论我们可以预测,加入有趣的声音可以保住学生在保持和迁移测验中取得较差的成绩。

相关的实验:

梅耶等人进行了两个独立的实验(一组中加入音乐和声响,另一组中不加入),结果表明,加入音乐和声响的那组在学习保持和学习迁移的测试中都取得了较差的成绩。这就证明了原则2的合理性。

原则3:当把多媒体呈现中不必要的词语删除时,学生的学习会得到促进。

另外一种改进多媒体呈现的建议采用了逆向的思维方式,它的基本假设是当去掉有趣但无关的材料时学生能更加自如的理解该节课的内容。具体的理论基础和相关论证跟原则1和原则2很相似,并且这个结论也通过了相关实验的证实。

原则的应用:

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

关于一致性研究的一个总的主题就是:在一节课中加入有趣但无关的语词或画面有时会使学生对这节课的记忆和理解更差。简而言之,在一节多媒体课中,呈现的材料越少,学生往往能学得越好。

在多媒体设计中的应用:

不要在多媒体呈现中加入无关的语词和画面;

不要在多媒体呈现中假如不必要的声响或音乐;

保持多媒体呈现的简明扼要。

 

《多媒体学习》读书笔记七

第八章 通道原则(modality principle

通道原则:学生学习由动画和解说组成的多媒体呈现比学习由动画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多媒体呈现的学习效果好。也就是说,在一个多媒体信息呈现中,语词用声音形式呈现比用打印文本形式呈现会使学生学得更好。

理论基础:当画面和语词材料都以视觉形式呈现(如动画或文本)时,听觉/言语通道闲置而视觉/图像通道原则过度负荷。当语词以听觉形式呈现时,人们就可以在听觉/言语通道加工它们,而视觉/图像通道则可以只用来加工画面。

实验基础:在所有的四组实验中,接受动画加解说的多媒体呈现的学习者比接受动画加屏幕文本的多媒体呈现的学习者在保持测验中成绩更好;在所有的四组实验中,接受动画加解说的多媒体呈现的学习者比接受动画加屏幕文本的多媒体呈现的学习者在迁移测验中成绩更好

应用:在进行多媒体设计时,当制作一个包含动画和语词材料的多媒体呈现时,要以解说的形式而不是屏幕文本的形式呈现语词信息。

在基于计算机的环境下以固定速率呈现语词和动画的最佳方式是一个动画加解说的简明呈现。

第九章 冗余原则(redundancy principle

冗余原则:学生学习由动画加解说组成的呈现材料比学习由动画加解说再加屏幕文本组成的呈现材料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理论基础:当画面和语词都以视觉的形式(即动画加文本)呈现时,视觉通道会超载。

实验基础:在两组保持测验中,学习动画加解说呈现的学生成绩比学习动画加解说再加屏幕文本呈现的学生成绩更好;在两组迁移测验中,学习动画加解说呈现的学生成绩比学习动画加解说再加屏幕文本呈现的学生成绩更好。

应用:当制作一个包含动画加解说的多媒体简明呈现版本时,不要再加入与解说内容重复的屏幕文本。

第十章 个体差异原则(individual difference principle

个体差异原则:设计效果对知识水平低的学习者要强于对知识水平高的学习者。对空间能力高的学习者要强于对空间能力低的学习者。

理论基础: 知识水平高的学习者能够利用他们先前的知识补偿呈现中引导的不足。当呈现中缺乏引导性信息时,知识水平低的学习者不太可能从事有效的认知加工。空间能力高 的学习者在心理上具有有效的多媒体呈现中整合视觉和言语表征的认知能力;相比之下,空间能力低的学习者必须耗费很多的认知容量将呈现的图像保持在记忆中, 这使得他们不太可能留有足够的容量进行视觉表征和言语表征的心理整合。

应用:当地经验水平和高空间能力学习着学习时,应用相关的多媒体原则要特别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