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柳目

 chh71 2012-11-30

杨柳目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杨柳目,显花植物的一目。仅杨柳科(Salicaceae)一科,两属︰杨属(Populus,约30种)和柳属 (Salix,约320种)。多数种广布北半球寒温带,只有少数种分布至热带和亚热带。在所处生境中常占优势,杨树有时形成大片森林。两属均为环极分布。杨属的分布范围从近北极圈的亚北极树线向南,在北美洲至墨西哥北部和下加利福尼亚,在旧大陆至北非和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欧洲都有分布。柳属在北温带有4个分布中心︰白令海周围地区、中欧、喜马拉雅地区、北美太平洋区,此外在菲律宾、马达加斯加、南美(南至智利)有局限性分布。

编辑本段简介

  中文名:杨柳目
  拉丁名:SALICALES
  木本。单叶,多互生。花单性,雌雄异株,排列成葇荑花序,无花被,着生在苞片的腋内,具腺体或花盘;雄蕊2-多数;心皮2-4(5),一室。蒴果。种子少数至多数,无胚乳;胎座密生丝质长毛,与种子一起脱落。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
  本目仅杨柳科1科,形态特征同科。
  杨柳科 (Salicaceae)

编辑本段分布

  喜潮湿的生境,如河滩、河岸或河漫地,沙质土至黏土均能生长,地下水位于地表下数呎的土壤中生长最快。常与桦、桤木等混生作为下木。一般喜光和不耐阴,故杨属一些种常成为先

杨柳目植物

杨柳目植物(5张)
锋植物生长于因采伐、火灾、风倒或其他重大灾害造成的无树地段。蒴果成熟後释出多细小具柔毛的种子,种子飘飞很远,在自然条件下常1或2天即迅速萌发,幼苗生长快,几年内就可达生殖成热。在冬季无叶的地上部分需要维持一定湿度,有效率高的保水机制,茎上有木栓细胞,冬芽有芽鳞(变态的叶),其上常覆以香膏状树脂质。冻原或山顶的矮灌丛则紧伏地面,避免干燥或风吹来的冰晶的为害。有些杨树茎皮中含较多绿色素,在落叶季节可行光合作用,因此能适应分布区内比较寒冷和生长季短的特点,故在常绿针叶树分布地带也能繁茂生长。多种杨、柳再生能力很强,可从根部大量萌生根出条。有些种小枝易脱落,并从其上产生不定根,进行营养繁殖。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柔荑花序,常先叶开放,每花托有1 膜质苞片;无花被,具有由花被退化而来的花盘蜜腺;雄蕊2至多数;花粉有2种类型:无萌发孔,外壁薄,具模糊的颗粒状雕纹的杨属和花粉具3至2(拟孔)沟,外壁具显著网状雕纹的柳属类型;子房由2心皮结合而成,有2--4个侧膜胎座,具多数直立的倒生胚珠蒴果,2--4 瓣裂。种子细小,由珠柄长出多数柔毛,无胚乳直生。染色体:X=l9、22。本科有3属、约620多种,主产北温带,中国产3属,320余种,全国分布。
  本目植物均为木本、乔木或灌木。木材甚为特化,与原始的木兰目(Magnoliales)植物及杨柳目的热带近缘植物大不相同。单叶,叶缘锯齿状,有托叶,螺旋状排列,入冬脱落。花小而简化,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柳属)或葇荑花序(杨属)。雄花有一(柳属)至多数(杨属)雄蕊及退化的雌蕊。雌花有一雌蕊而无退化的雄蕊。柱头2,2或3~4心皮,子房上位,一室,杨属雄花的雄蕊50~60枚,贴生于一个杯状花盘(变态的花被)的外壁上,一种热带柳属植物也有杯状花盘。柳属多数种雌雄花均无杯状花盘而具产生花蜜的腺体,雄蕊1枚。杨属的雌花也具杯状花盘,著生于雌蕊下面。杨属为风媒花,花粉粒表面纹饰丧失。柳属为虫媒传粉,其花粉有纹饰,主要的传粉媒介为地蜂属(Andrena)以及其他蜂、蝶及蝇类。一些种是合点受精(花粉管从胚珠基部而非珠孔进入胚中)。蒴果,壁稍呈革质,成熟後裂成数瓣(瓣数同心皮数)。种子多数,细小,基部具柔毛,无胚乳、胚直生。

编辑本段物种起源

  本目缺乏化石证据以表明其进化起源。柳属和杨属在白垩纪就已生长于欧洲和北美。杨柳目植物无草本种,木材特化;花单性而简化,这是进化的特征,但其祖先及近亲不详。或认为本目与柽柳科(Tamaricaceae)或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有亲缘关系,或谓与石竹目(Caryophyllales)或罂粟目(Papaverales)近缘,或谓通过金缕梅目(Hamamelidales)与桦木目-山毛榉目(Betulales-Fagales)复合体有亲缘关系,但证据均不足。但可肯定,杨柳目不能与其他具葇荑花序的植物组合成人为的所谓「葇荑花序植物」(Amentiferae)。

编辑本段经济价值

  本目最主要经济价值是材用。北美的大齿杨(P. grandidentata)及欧洲山杨(P. tremula)的木材可制高级纸浆,欧洲山杨的木材主要用制火柴及火柴盒。多种柳条的枝在北半球用以编篮筐。英国人用白柳天蓝色变种(S. alba var. caerulea)的木材制板球棍,美洲的黑柳(Salix nigra)用制木炭,用于黑色火药制造。因黑柳木材轻,易弯曲而不断裂,故可制假肢、木履等。民间用柳树皮为退热药,1827年分离出水杨甙,1838年制备出具止痛退热作用的水杨酸,阿斯匹灵即其衍生物。杨、柳广泛用作荫蔽树及风景树,垂柳(S. babylonica)以及钻天杨(P. nigra var. italia)等是欧美常见的行道树。北半球的原始民族于饥荒时期曾用杨树内层树皮代粮,杨的幼嫩枝条等地上部分为鹿所喜食。杨亦为海狸的食料,许多狩猎鸟类以杨和柳的芽为重要食物来源,柳类灌丛又为它们提供栖息场所。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