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陈坚和他的大铜章
2012-11-30 | 阅:  转:  |  分享 
  
陈坚和他的大铜章在陈坚泉艺收藏馆参观,如同走进了一座艺术的殿堂。一枚枚金银铜币章,栩栩如生,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上佳之作,也有新时代新
风格的艺术精品。这些铸造精美、雕刻精细的币章,都是由原上海造币厂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坚精心收藏的。陈坚提供给笔者一份个人收藏内容
:收藏当代币章,主要为大铜章,特别是收藏其中的精品与稀品,注重收藏品位与收藏文化。当代大铜章,分成18个专题。每枚章都有一份收藏卡
,记有名称、图案、材质、发行年月、制造厂、设计者及发行量等。有代表性的品种还附有详细的有关资料,如铸行年代、历史背景、艺术价值、风
格特征和新闻媒体的介绍与评论,同收藏品有关的签名、题词,首发式或新闻发布会的照片等。由于陈坚醉心于收藏,外加得天独厚的工作条
件,使他积累了大量有关现代币章设计艺术的第一手资料,用足以信赖的归口档案,组成了一个国内罕见的个人币章收藏馆。由他牵头组织的“上海
大铜章收藏沙龙”,是沪上惟一的大铜章爱好者之家,现已发展成为“上海大铜章艺术委员会”,在上海收藏界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陈坚的策划下
,先后举办了“上海首届大铜章收藏展”和“沪浙大铜章学术研究及精品展示会”。可见,大铜章已成为他毕生追求的主要事业。公元200
0年是中国传统的庚辰年,民俗称千禧龙年。在喜迎世纪之交和千年更迭的历史时刻,上海隆重举行了“中华龙艺术收藏展”,由收藏者展示的以“
龙文化”为内容的优秀艺术品,凝结了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并表达了喜庆的心情。展览主办单位之一的上海造币厂,特意铸造纪念大铜章一枚,由陈
坚作为该章的设计雕刻者,在构图形式和雕刻手法上力求有所突破,追求新、深、精,突出“画龙点睛”的题材。从“龙展”到“龙章”的设计,以
珠联璧合的“龙形象”来表现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永不衰竭的艺术魅力。在这次“龙展”活动中,陈坚设计的“龙章”,成
为新世纪到来之时的一段佳话。“熊猫”金币设计者由收藏可见陈坚探索泉海的真诚。当然,陈坚真正的艺术背景是一位币章设计者
,他曾在1983年设计了轰动世界的中国“熊猫”金币。说到熊猫金币,陈坚充满了自豪感。1981年初,国家决定设计和制作中国熊猫
金币,上海造币厂承接了这项重大的任务。主要设计者陈坚,通过在动物园对熊猫反复进行观察,在认真写生并对数十张画稿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决
定摒弃自然主义的表现形式,有意识地将装饰画上熊猫的表现特点做适度的变形和夸张。于是,一幅熊猫捧着青竹,身躯微侧,似乎向人们颔首问候
的熊猫图诞生了。在铸币工艺中,将图稿雕刻成模,是难点之一。熊猫天赋的黑白两色以及皮毛柔和的质感如何艺术地表现,也成为当时的难题。在
借鉴古代雕刻家创造的将形象的某些凸出部分进行凹雕处理,由于光线的反差产生浮凸效果的表现手法上,熊猫金币大胆地运用了木刻创作中的刀法
技巧加以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形象上不仅具有立体感,而且饱满生动、富于变化和具有质感的我国第一枚熊猫金币终于诞生了。
1982年秋,当熊猫金币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发售时,立即得到了广大顾客的好评和赞美。在此基础上,1983年版的熊猫金币又开始
设计铸造了。陈坚选择了熊猫在竹林前行走的动态,在形象、结构上把它处理得更加活泼,而且在底部增加了一个“灰面”,使熊猫的黑与白显得更
加突出、明朗。这一枚熊猫金币在1983年度世界硬币比赛中独占鳌头,荣获了该年度世界最佳金币奖。在1986年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
中,熊猫系列金币亦获得百花奖中的“金杯奖”。熊猫金币的获奖,标志着我国精制贵金属纪念币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各国激烈角逐
的这个领域里,我国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新闻周刊》曾称赞熊猫金币“确实富有魅力,人们已成了它的狂热追求者”。上海造币厂资深总工
程师王道一先生赞扬陈坚的代表作1983年版熊猫金币,为国争了光,实现了酝酿多年的“赶超国际水平”的愿望。首套中外合作铸造的纪
念币于1986年由上海造币厂与英国皇家造币厂合作设计,雕刻了一组为纪念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25周年的金银纪念币,这是建国后我国首
次与外国合作铸造的纪念币,为筹集资金进一步开展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活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25个国家共同举办了参与铸造与发行这套纪念币
的国际大型活动,这套纪念币包括了3种金币和25种银币,中国的牦牛和大熊猫分别被列为金币与银币的品种,并商定由中英两家造币厂共同设计
雕刻,由上海造币厂铸造,陈坚与英国雕刻师共同探讨了大熊猫在雕刻上的处理形式,采用写实手法雕刻的大熊猫银币与牦牛金币组成一组的方式正
式向全世界发行。泉艺高峰攀登者我国流通硬币的品种、材质、题材、工艺等均受到国家规定的严格制约,而纪念币(章)生产却是
一片广阔的天地,设计师和铸造者们可以插上想像的翅膀任意翱翔,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陈坚正是这一时
期的幸运者。也许是机遇的巧合,从1963年跨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的校门,21岁的陈坚便踏入上海造币厂(时称614厂)的大门,
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造币设计雕刻人员之一。在开拓钱币艺术的天地里,陈坚实现了人生事业的梦想,他在上海造币厂辛勤工作的40年间,刻苦钻研
,勇攀高峰,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与名望的钱币设计师。陈坚的作品,仅设计雕刻的纪念币、章就达300余种。自1979年起,他先后
参与了“建国30周年”、“奥运会”、“希望工程”、“香港回归”、“亚运会”、“世界女子足球赛”等重大选题的纪念币及多种纪念章的设计
和雕刻,其中在1992年雕刻的“奥运女子跳水”银币获得该年度的世界十佳硬币奖。此外,“北京风景纪念金章”、“李白”、“毕加索”、“
鲁迅”、“十二星座”等大铜章都成为陈坚的得意之作。对作品讲究品位、创新与内涵,是陈坚的一贯风格。在设计纪念币“希望工程”中,
他着重刻画了女孩的倔强、渴望的神态,表现出孩子凝思的动态,用含蓄与象征的艺术手法,给人一种回顾和想像。在创作世界艺术大师“梵高”大
铜章时,陈坚又将大师那种求新、探索的精神表现在设计雕刻上,配以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为底面装饰,这枚铜章是世界著名现代派的画家系列大
铜章继“毕加索”、“马蒂斯”之后的第三枚,整个系列在风格上既统一,又有各自的特点,体现了粗犷、强力、自然、大气的特色。新中国
第一套精制纪念章是北京风情,一套四枚,图案分别为北京长城、颐和园、天坛、故宫。直径27毫米,成色91.6%,每枚含纯金15.551
克,限量2000套,197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委托香港宝生银行作为香港地区的总经销,在香港地区首发,设计铸造工艺精湛。铸行成功为以
后我国铸造各种贵金属纪念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以后我国贵金属纪念币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套纪念章由陈坚等四位
设计师参与设计雕刻。新中国第一套贵金属纪念币。1979年10月1日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行一套贵金属纪念币,这套由上海
造币厂与沈阳造币厂共同设计,由上海造币厂铸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金币共四枚,正面图案统一为国徽,背面图案分别为天安门、
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和毛主席纪念堂,成色为91.6%,每枚含纯金0.5盎司,币面400元面值,直径27毫米,发行量70000
套,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前仆后继,创建了新中国,并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主题。这个纪念币
定稿后由两厂设计人员及陈坚等5人负责雕刻这套首次由我国自行设计雕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贵金属纪念币向国庆3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
陈坚出生于浙江绍兴,他的人生旅途的前20年就是在家乡度过的。他对故乡深沉的情感同样表现在设计之中。鲁迅纪念大铜章和大银章就是陈坚最
早带有探索性、花大力气构思设计的作品。为了追求新颖、有内涵、有品位的形式,打破那种根据照片雕刻得光溜溜的程式化的塑造法,陈坚力求“
形似”,更求“神似”,以粗犷、自然、以少胜多的塑像雕刻特点进行设计。在大铜章构思时,以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作为主图的衬托,显得十分庄重。又以鲁迅故乡的茴香豆、竹篮、辫子等以物代人的图饰,更增加了画面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大铜章的背面以
曲线、直线、方形、圆形、点线面及阴刻、阳刻等不同手法来烘托雕塑的主题,富于现代感。同样在鲁迅大银章的设计上,为达到既统一又有区别的
表现形式,陈坚又以鲁迅笔下的人物——阿Q、祥林嫂、闰土、水生、假洋鬼子及绍兴的小桥、戏台、乌篷船等水乡小景作为主体图案,概括地表现
了鲁迅的代表作与时代特征。铸币从流通领域进入收藏领域以来,除了继续发挥作为交换媒介这一主要功能外,还像其他艺术品一样被人们所
收藏,并传至后代,从而大大提高了铸币自身的价值。同样,作为钱币的补充,纪念章的产生,既满足了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纪念和消费需求,又成为收藏者追求的珍品。陈坚既是币章的设计者和收藏者,又是集币章之粹的研究者,他先后主编和参与编辑了《中国当代大铜章》、《中国现代纪念币》、《中国当代币章》等图册,在这些珍贵的资料汇编中,以平面和立体的结合,容纳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显示了制造者的才华,又以笔和刀的结合,凝聚了思维的力量,展示了币章特有的个性和文化。(戎国荣)
献花(0)
+1
(本文系泉源阁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