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擘蓝

 chh71 2012-11-30

擘蓝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种中文名】:擘蓝(bò lán)
  【种拉丁名】:Brassica caulorapa Pasq.
  【科中文名】:十字花科
  【科拉丁名】:Brassicaceae
  【属中文名】:芸薹属
  【属拉丁名】:Brassica

擘蓝

擘蓝(16张)
  【国内分布】:全国
  【命名来源】:《农政全书
  【中国植物志】:33:018
  【英文植物志】:8:18
  【形态特征】:二年生草本
  【模式采自】:欧洲
  【是否栽培】:栽培

编辑本段释义

  俗称“苤蓝”,又称“球茎甘蓝”。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叶柄细长,叶长卵圆形,有波状缺刻或裂片。茎膨大成扁球形,肉质。中国北方栽培较多。球茎可鲜食或腌制。种子可榨油,供食用。清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腌菜》:“霜降后腌菜,除瓜茄、芹芥、萝卜、擘蓝、箭干白、春不老之外,有白菘菜者,名黄芽菜,乃都门之极品,鲜美不减 富阳 冬笋。”

编辑本段考证

  本品载于《滇南本草》,原名苤蓝。《农政全书》"芥蓝"条载:"但食根之菜,如芥、芦菔、蔓青之属,魁皆在土中;此则魁在土上,为异耳。"所述特征与球茎甘蓝一致。《纲目拾遗》"茄连"条引《延绥镇志》载:"叶如兰草而肥厚,种之畦塍,根圆大类葵,露出土外,开黄花,京师谓之撇兰。"所述亦似本品。《植物名实图考》在"甘蓝"条中云:"《农政全书》:北人谓之擘蓝。按此即今北地撇蓝,很大有十数厅者,生食、酱食,不宜烹饪也。"再观其附图,具有膨大的球状地上茎,与擘蓝茎在离地面2-4cm处形成膨大的球茎相吻合,故植物名定为球茎甘蓝。

编辑本段油脂参数

  产油部位:种子 
  果成熟期:4-5
  含油量%:
  折光率温度:0 
  折光率:0
  比重温度:0
  比重:0 
  碘值:101.7
  皂化值:175.6
  非皂化值%:
  酸值:0
  月桂酸:0
  肉豆蔻酸:0 
  棕榈酸:3.5
  硬脂酸:0
  花生酸:7.2 
  油酸:20.3
  亚油酸:15.9
  十六碳稀酸:0 
  亚麻酸:8.1
  另脂肪组成:22:1(13c)-45.0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药味】:甘辛,微苦
  【药性】:温
  【药用部位】:球茎、叶,种子
  【功能】:利水消肿
  【主治】:热毒风肿、脾虚火盛、小便淋浊、大便下血,止渴化痰,脑漏、鼻疳,中风不 语,食积、痰积、恶疮

编辑本段食用参数

  食物名称:芥菜头[大头菜水芥]
  植物部位:根
  食部%:83
  能量KJ:138
  能量KCAL:33
  水分G:89.6
  蛋白质G:1.9
  脂肪G:0.2
  膳食纤维G:1.4
  碳水化物G:6
  灰分G:0.9
  胡罗卜素UG:0
  视黄醇当量:0
  硫胺素MG:0.06
  核黄素MG:0.02
  尼克酸MG:0.6
  抗坏血酸MG:34
  维总E:0.2
  维αE:0.2
  维β+γE:0
  维 δ E:0
  钾MG:243
  钠MG:65.6
  钙MG:65
  镁MG:19
  铁MG:0.8
  锰MG:0.15
  锌MG:0.39
  铜MG:0.09
  磷MG:36
  硒MG:0.95

编辑本段习性特征

  擘蓝喜温和湿润、充足的光照。较耐寒,也有适应高温的能力。生长适温15-20℃。肉质茎膨大期如遇30℃以上高温肉质易纤维化。对土壤的选择不很严格,但宜于腐殖质丰富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中种植。
  擘蓝中国北方一般春、秋两季栽培。南方秋、冬季和冬、春季栽培。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高寒地区,多为一年一茬。北方春季栽培用冷床或温床育苗,播种期1月上旬到2月上、中旬;秋季栽培在7月至8月育苗。5-7片叶时定植。擘蓝叶丛较小,可合理密植。早熟品种株行距25-30cm,中、晚熟品种40-50cm。定植后浇水,中耕,适当蹲苗。肉质茎开始膨大时追肥和均匀浇水。浇水不匀,易使肉质茎开裂或畸形。接近成熟时,停止浇水。肉质茎充分膨大后收获,一般以秋播成株或半成株采种。在中国南方,种株可露地越冬,北方可行窖藏或埋藏,翌春定植于采种田。与甘蓝类作物采种地隔离1000m以上。主要病虫害有软腐病、黑腐病、菜粉蝶、蚜虫等。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擘蓝(9张)

擘蓝(16张)

扩展阅读:
开放分类:
词语 语文 词汇 植物 十字花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