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桤叶树科

 chh71 2012-11-30

桤叶树科

编辑本段分类信息

  科中文名:桤叶树科

桤叶树科

桤叶树科(5张)
  科拉丁名:CLETHRACEAE
  目名:杜鹃花目 ERICALES
  亚纲:五桠果亚纲 Dilleniidae
  纲: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来源:中国植物志 第56卷[1]

编辑本段特征描述

  灌木或乔木;嫩枝和嫩叶常有星状毛或单毛。单叶互生,往往集生枝端,脱落,稀常绿,有叶柄,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整齐,常成顶生稀腋生的单总状花序或分枝成圆锥状或近于伞形状的复总状花序,花序轴和花梗有星状毛、簇状毛,少有单伏毛;花梗基部有1苞片,苞片早落或有时宿存;花萼碟状,5(-6)宿存;花瓣5(-6)枚,分离,极稀基部有些粘合或连合,覆瓦状排列与萼片互生,通常倒卵状长圆形,内侧有毛或无毛,顶端往往有微缺或为流苏状,稀近于全缘,有时边缘有睫毛,花后脱落;雄蕊10(-12),下位,分离,有时基部与花瓣粘合,无花盘,排成2轮,外轮与花瓣对生,内轮与萼片对生,花丝钻状或侧扁,无毛或有长柔毛或有长硬毛,在芽内反折,开花时伸直,花药2室,于中部背着,在花蕾时外向,开花时内向,倒箭头形,长圆状倒卵形,倒卵形或倒心脏形,成熟时以裂缝状顶孔开裂,花粉粒单一,平滑,有3孔或有3沟孔;子房上位,被毛,3室,每室有多数倒生胚珠,具中轴胎座,花柱圆柱形,细长,有毛或无毛,顶端通常3深裂或3浅裂,稀不裂而具3或1个点状柱头。果为蒴果,近球形,有宿存的花萼及宿存的花柱,室背开裂成3果瓣;种子多而小,有一层疏松而透明的种皮,无翅或有翅,胚圆柱形,胚乳肉质,富油分[1]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单叶互生,常有锯齿,具柄,无托叶。总状或由
桤叶树科

  桤叶树科

总状花序集合成伞形或圆锥状的复花序;花两性,整齐,萼片5,宿存;花瓣5,分离,开花后脱落;雄蕊10,排成2轮,外轮与花瓣对生,内轮与萼片对生,花药在花蕾时外向,开花时内向,成熟时以裂缝状顶孔开裂,花丝分离,下位,无花盘;子房上位,3心皮,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生于中轴胎座上,花柱细长,通常顶端 3裂。蒴果,托以宿存的花萼及宿存的花柱,成熟后室背开裂成3果瓣;种子多而小,无翅或有翅,有肉质胚乳。染色体基数x=8,16。花粉粒具3孔沟,扁圆球形至近长球形(最长轴15~30微米)。外壁层次不清楚,有几种具有散开的条纹。内孔薄而具突出的顶部,是一个特征。在猕猴桃科山茶科里,可以找到与桤叶树科多少相似的花粉粒。

编辑本段下属分布

  本科仅有桤叶树属1属共70余种,分布于亚洲东部、东南部和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个种分布于非洲马德拉群岛,极少数种分布于北美。中国有17种,其中13种为中国特有。分布于西南部、长江流域及沿海各省区。生长于海拔250~4000米的山地、 溪边、林缘及丛林中。在浙江、江西(庐山)已有栽培,有的种类已引种国外,是庭园观赏树。

编辑本段分类及演化

  对桤叶树科的分类系统及其演化关系,有些学者认为桤叶树科和杜鹃花科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有许多相似的特征,故曾将它置于杜鹃花科中,但本科的花整齐、离瓣、花药缝状孔裂,子房3室等与杜鹃花科不同。后从杜鹃花科中分出来独立成科。А.Л.塔赫塔江将猕猴桃科和桤叶树科均置于杜鹃花目(Ericales)中,认为这类植物是由山茶目(Theales)演化而来。
  德国植物学家H.斯洛伊默尔将桤叶树属分为二组:第一组sect.Clethra,主要特征是种子无翅;第二组sect.Cuellaria,主要特征是种子具翅。中国产的种均属第一组。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