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虞河畔的千年守望

 苏迷 2012-11-30

[运河拾遗]望虞河畔的千年守望
这条千年水道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晚期。
[运河拾遗]望虞河畔的千年守望
如今望虞河与大运河交汇处,一座用于防洪、抗旱、通航的水利枢纽接过了守望江南沃野的任务。
[运河拾遗]望虞河畔的千年守望
一艘货船从望亭船闸驶出,船员转身与船闸工作人员挥别。
[运河拾遗]望虞河畔的千年守望
望虞河与大运河交汇处,一艘艘货船往来穿行。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的起始点,就在太湖东缘的望虞河畔。

  望虞河全长62.3公里,始自太湖沙墩口,跨大运河向东越望亭,经甘露,过虞山,在常熟海虞镇王市花庄进入长江。

  《苏州河道志》记载,望虞河的开凿在公元前475年,两年后完工,比吴王夫差开邗沟北上争霸(公元前486年)晚一些。它是由越大夫范蠡所建,南起太湖沙墩口,北至长江边的耿径口,名漕河、蠡河,后名常昭漕河。

  如果说邗沟的开凿,标志着吴国强盛的巅峰,那么这条蠡河,则是给吴国带来了亡国之痛,也让越国迈上了称霸之路。正是在那一年,范蠡率大军沿漕河进发,更以漕河运送粮草,很快进入由11年前被夫差赐死的伍子胥所开凿的今大运河水道,围夫差于姑苏山。夫差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灭亡。自此,越步吴后尘,发兵渡淮河,会齐、宋、晋、鲁诸侯于徐州,获诸侯毕贺,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然而仔细想想,范蠡修建的这条漕河,不仅是在吴国境内,而且就在夫差眼皮子底下。夫差怎么会让范蠡把这条河修起来呢?事实上,修筑这条漕河,动用的还有大量吴国的民力,因为范蠡提出了一个让夫差无法拒绝的理由。

  当时延陵(今武进)一带常有大旱,范蠡借帮助吴国兴修水利的名义,向夫差建议到延陵修渠引水。这样的好事,夫差当然不会拒绝。毕竟那时候,越国对吴国实在太忠诚了,忠诚到让夫差都不忍心起疑。于是在公元前475年,范蠡来到延陵,开凿了一条长约十三里的运河,北通三溪口,直入太湖。当然,也直通吴都。尽管这条水道后来被越国用于了军事用途,但显然的,也说明了这条河流对发展农业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情。

  千百年来,这条与大运河相汇的漕河给沿岸造就了千里沃野,万顷良田,也带来了一片百舸争流的繁忙的景象。在历史上,望亭、浒关两处,都设置了水闸关卡,用于调节上下游的水利矛盾。望虞河水利枢纽戚伟志工程师说,在宋代时,河工就在漕河与大运河交汇的沙墩口河心处,堆筑了一个土墩小岛。在太湖泄洪时,这个土墩小岛能减缓从沙墩口排出的急水,保证运河行船的安全。

  不过,在那些已经逝去的悠久岁月里,对于这条河流,我们依然只能称之为漕河或蠡河。如今我们看到的这条望虞河,其真正开凿及得名,却是在新中国建立后。

  1954年太湖水灾造成江南一片泽国,开凿一条太湖泄水通道成为当务之急。1958年水利部、江苏省水利厅与镇江、苏州两专区配合,经半年调查和分析计算,决定兴建太湖控制线、太湖排洪道、东坝引水三大枢纽工程。作为澄锡虞高片排水总干河,望虞河可减轻阳澄区洪水压力,在干旱年份,还可引进江水43m3/s,灌溉上游农田43万亩。于是,在1958年11月,轰轰烈烈的望虞河工程开工了。

  工程自1958年11月19日起,至次年4月25日基本完工,先后共征调沙洲、常熟、无锡、昆山等地民工14万人,总计完成土方1416万平方米,真正实现了从太湖到长江的直接畅通。

  《常熟市志》记载,(1959年)6月1日,在湖桥举行放水仪式。当年适逢夏秋大旱,望虞河引进的江水抬高了张泾、大义塘、官塘等河水位,确保了虞西地区的灌溉水源,水稻增产,农民无不称好。1962年9月,降特大暴雨,望虞河水位达4.96米,而河东圩区水位仅4米左右。1980年,连续阴雨,7月6日望虞河水位4.13米,而常熟小东门水位仅3.61米,可见望虞河减轻了阳澄圩区的洪水压力。

  1991年发生洪涝灾害时,为了太湖泄洪,望虞河开凿时修建的望虞河闸被炸。次年,在同一位置,也就是望虞河与大运河交汇处,修建了如今的望虞河水利枢纽。宋代河工堆筑的那个土墩小岛,也随着望虞河水利枢纽的兴建而彻底消失。

  从当年的漕河,到如今的望虞河,这条源自太湖之滨,与大运河缠绵共济的古水道,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千百年来一如既往地守望着吴中大地的平安与丰收,守望着运河儿女的安康与富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