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老年报 >>> 正文

 shisnzhi 2012-12-01

苏轼《江城子》鉴赏


作者:张 云 张玉兰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11-29 10:26:04    点击数:22    责任编辑:  专题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是宋代文坛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法上都是“开派者”,有其独特的成就。《江城子》这首词是熙宁八年苏轼为悼念原配妻而作。苏轼原配妻王弗,眉州青神人,治平二年二十七岁时,病逝于汴京,葬于汴京西郊,追封通义郡君,治平三年迁葬于眉州彭山县安镇乡。《侯鲭录》记载,王弗知书懂诗,随苏轼官颖州时,在一个正月夜里,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霁青,谓苏轼曰:“春月胜于秋月色,秋月让人惨凄,春月让人和悦。可召赵德麟辈饮此花下。”苏轼喜曰:“此真诗家语也。”当即作词一首:“春庭夜舞,摇荡春醪光欲舞……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由此趣事,足见苏轼王弗伉俪情之深。王弗病逝恰十年,苏轼出任密州知州,相隔眉州甚远,思念亡妻感怆无尽,写下了这首情思深婉、意境幽远的悼亡词。
      词的上片发端从夫妻双方十载生死相隔起笔,直抒生死离别之情,为全篇定下伤悼的感情基调,进而直抒生死离别之情和思念之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来生死相隔,两地渺茫,即使不去思量,你的音容笑貌也永世难忘。“十年”不仅点明时间之长,而且表达了绵绵相思之情,内容丰富,高度概括。“茫茫”二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思念之情的深切。“不思量,自难忘”,运用进层的表现方法,表达出浓浓的思念,无时不在撩动着作者的魂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从空间角度又进了一层,生死异处,山遥路远,凄凉苦况的话无处倾诉,作者把满怀的落寞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仕途失意,生活颠簸,过早地容颜衰老,如今我已是沙尘满面,两鬓如霜,纵然夫妻真的相见,你也不会认出我来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一往情深,流露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伤感和凄凉。
      词的下片从虚处设想,由浓烈的思量转入梦中相逢。“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在飘渺的梦幻中忽然返回故乡,夫妻重又相见,惊喜地看到妻子临窗梳妆打扮一如往常。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幻中重现昔日情景,抒发了对亡妻思念不已的一片真情,真实自然。“忽”字独具匠心,表现出了作者欣喜若狂和急迫难奈的心情,更加突出了作者思念亡妻情真意切。“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久别重逢喜极惊极,苦乐交加,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一串串泪珠流淌,无言胜有言,更感人至深。“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梦醒了,作者又回到了现实,回味梦中与妻相逢的情景,思念的感情较前更加深沉,不难断定,今后年复一年因思念殷切而断肠的地方,就是明月照着的那沉寂孤坟。相思断肠收尾,词境凄婉沉郁,情景相生,感怆无尽,这是多么的令人肝肠寸断啊!
      全词紧扣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依梦前、梦中、梦后递进,现实与梦幻交错,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了自己的身世感慨,把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到了极限。上片“两茫茫”引出对亡妻的思念,层层推进,两茫茫自难忘;千里遥遥,难诉衷肠;纵然相逢也不相识。三层推进,写尽死别的幽恨,自然真切,催人泪下。“纵使”三句把哀痛表达到了极点。作者笔触一转,由浓烈的思量转入牵魂萦心的梦境。幽梦回乡;相逢泪千行;梦醒痛断柔肠。哀乐互渗,曲折迭宕,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艺术效果更为强烈。这种妙绝的叙述手法,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梦境”,把豪放与婉约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千古不朽的艺术珍品,很值得习作诗词的同志学习借鉴。

(编辑 郭娟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