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古瓷:水太深(散文)

 苏西的玫瑰家园 2012-12-02

    古人云:宅中无瓷不成家。我喜爱上古陶瓷,缘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10年前的一天,去好友贵民家串门,看见主人书房博古架上摆着一件古拙的陶罐,据说是其“镇宅之宝”。贵民给我讲了这件宝物的来历:

  有一次,贵民去西安出差,抽暇去古玩市场转了转。有个15、6岁的男孩凑到他跟前,神秘地近乎耳语道:“我有件好东西想看不?”接着,男孩告诉贵民,在他挖地的时候,无意中发掘出一对陶罐。据说,他们村里有文物管理员,村民一旦发现文物,要通过文物管理员上缴国家。当时,男孩隐匿未报,遂将这对陶罐悄悄藏了起来。

  都说“山西地上文物多,陕西地下文物多”,听说这对陶罐是地下出土的,贵民即刻精神一振。男孩随后从地里起出陶罐,小心翼翼捧至他面前。这对陶罐上半部施米黄色釉,下部露胎,由口沿至腹部垂挂柳条艳丽的彩斑。古朴的造型、精美的纹饰,令人爱不释手。贵民刹那间发觉自己跟这对陶罐很有眼缘!经过讨价还价,贵民终以260元购得其中之一,他心想:反正钱不多,买一个回去玩玩,即使假的,放在家里作为工艺品也蛮好看的。

  回到下榻的宾馆,贵民把沾满泥土的陶罐放在水龙头下冲洗,露胎部分遇水呈现出中度粉红状。他惊讶地发现,陶罐竟像海绵一样在“滋滋”地吸水,这说明陶罐很干,联想到陕西这一带缺水,也许这陶罐在干旱的泥土里躺了上千年……一想到这,贵民不禁心花怒放,抑制不住兴奋与冲动。于是,他作出了一项决定,上北京,找荣宝斋的朋友帮忙鉴定一下。

  当荣宝斋的鉴定专家从贵民手中接过这件陶罐时,他眼前一亮,不由脱口赞了句:“好东西!”经专家鉴定,这是北朝时期的一件黄釉绿彩陶罐,这种彩陶被视为唐三彩的前身,具有很高的研究与收藏价值,当时估价约为 40万元人民币,如果是一对的话,至少在100万元以上。贵民听了大喜过望,欣喜之余,又心生遗憾,后悔当时没把另一件买回来。

  这个故事为我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仿佛在我的面前蓦地高耸起一扇通向神秘宝藏的大门,耳畔不时响起充满诱惑的声音:芝麻开门!

  那时,我手头还有一两个闲钱,于是,三天两头到朝天宫古玩市场转悠,陆续买回十几件底足题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清乾隆年制”等款识的瓷器。接着,托人找到南京博物馆的陶瓷鉴定专家金教授,请他帮着掌眼。我从纸盒里取出一件用旧报纸层层包裹的鸡头壶,打开,老人瞥了一眼,摇摇头;我又拿出一件孩儿枕,老人又摇摇头;再拿出一件青花九龙盘,老人还是摇摇头。如是再三,我的心都凉了半截……

  金教授告诉我,中国瓷器是火与泥土成就的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鉴别瓷器的真伪,不仅要看器型的精美程度,还要看釉胎、色泽、纹饰、图案和款识是否与那个时代相符。造假者囿于文史知识的不足,往往顾了这一头而忽略了另一头,从而露出破绽。就拿你这次带来的一件康熙五彩人物赏瓶来说,就属于这一类粗仿瓷。因为赏瓶是雍正朝才出现的一种器型,雍正皇帝用于赏赐清廉的大臣,故称赏瓶。赏瓶多为青花,绘有缠枝花纹饰。如果将康熙五彩和纹饰用在雍正朝才出现的官窑赏瓶上,显然是张冠李戴。

正在说话间,老人的目光停在一件瓷瓶上,他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点点头,轻轻吐出一句:“这件还不错,是民国仿光绪蒜头瓶,能值6000元!” 10多年前的6000元对我来说已是丰厚的回报了,金教授见我喜形于色,也笑迷迷地鼓励道:“希望你能淘到更好的东西!”老人起身告辞,他柱着杖出门不久又折回来,端起蒜头瓶,眯着眼朝瓶内看,见瓶内底部施釉,放心地长出一口气,说:“瓶内底部有釉就对了!”

  初次“试水”,觅得一件真品,心里乐开了花!那段时间对古瓷的追逐也近乎狂热。一天,刚走进朝天宫大门,有个操河南口音的汉子迎上来,把我拉到一侧,悄声说:“我有件宝物,在附近的小旅馆内,请跟我来!”当时头脑一热,便神使鬼差地跟他来到一间昏暗的小房子内。河南人从蛇皮袋里往床铺上倒出一堆陶瓷物件,让我挑。有件看似元青花的大盘,一问要上千元。我买这一类东西有个原则,超过二三百元就不买。价格没谈拢,我准备走人。这时,那汉子突然目露凶光,一个箭步堵在门口,不让我出去,他们一伙中另外几个人也围了过来。我惊出了一身冷汗,故作镇静地对他们说:“我是记者,是和警察一起来执行任务的!”正巧,此刻,我的驾驶员见我迟迟未归,怕我出情况,也找到了这里。他见状,立刻急中生智,当即大吼一声:“警察来了!” 顿时,吓得那伙人如鸟兽散,我们也就趁机逃离了险境。  

  打那以后,我再也不敢贸然独自一人去陌生的地方淘宝。

  在我影响下,家父也迷上了古玩收藏。近些年,鉴宝节目热播,他每期必看,与此同时博览古瓷鉴定方面的书籍,做了大量的笔记,有时自备干粮能在南京博物馆呆上一整天,甚至不顾年迈体弱,专程去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馆和瓷都景德镇等地考察品鉴。据老父亲说,他非常欣赏北京收藏家马未都。马先生并非出自收藏世家,完全是自己练就的一付好眼力。由于工作关系,他结识了故宫博物院的人,可以自由出入故宫。有一回,故宫有件珍品陈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被细心的马未都察觉出来。马先生当即向工作人员询问那件珍宝的去向,工作人员竟茫然不知。事后,他得知博物馆前两天刚对这件宝物摆放的位置作了调整。对此,父亲感叹道:古玩圈玩的就是“估玩”,考的就是眼力。收藏古瓷,对历朝陶瓷艺术品一定要洞若观火,察之秋毫,烂熟于心!

  除了学会运用丰富的文史知识进行鉴别外,老父亲还掌握了一个文物鉴定的小窍门,就是把陶瓷制品放入温水中浸泡一会儿,然后用鼻子嗅一嗅,看有无土腥味。一般来说,在泥土中沉睡了那么多年,总会散发出泥土的气息。但这种方法也不是绝对的。徐州藏友李明先生曾经送我一个唐代白瓷刻花盘,经博物馆专家鉴定是真品,我用温水浸泡后,并未嗅出土腥味,后向李明一打听,方知这件白瓷是从运河沉船中打捞出的宝物。

据媒体报道,目前,艺术品、古玩收藏已经成为继地产、股票、黄金投资之后的第四轮投资热潮。资料显示,在美国,房地产年投资回报率是4.5%,股票回报率是17%,而艺术品是24%;在中国,艺术品年投资回报率为26%,古玩每年升值率为20%。近些年来,民间收藏热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稀世珍宝“飞入寻常百姓家”。经过数年的努力,父亲的收藏已蔚为大观,仅大小砚台就有几百方,南京有家拍卖公司的经理登门想专门为他办一期砚台展览,被老爷子婉言谢绝了,他表示要低调。这几年,老父亲学会了上网查资料,给国内各大拍卖公司发“伊妹儿”自荐藏品。今年五月,他带了几件心爱的藏品去北京两家拍卖公司参加春季拍卖会,同时与这两家公司签约,起拍价最低的一件是40万元,最高的一件是260万元,并缴纳了图录费。后来,在拍卖会上,老爷子委托拍卖的藏品一件也未拍出。据我在南京爱涛拍卖公司的一位朋友说,古玩拍卖这行当水很深,一般正规的拍卖公司是不收图录费的,那些收图录费的公司往往以此为牟利的手段。还有,现在的赝品,仿造技术相当高超,能够用电脑控制窑变,其仿制品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有时连专家也莫辨真伪。

  10多年来,对于古玩收藏,我有一点心得:收藏的目的,在于丰富学识,在于以藏会友,在于修身养性,在于提升品位,切不可急功近利。练就眼力固然重要,掌握古玩的来源渠道也很重要!投资增值固然重要,淡泊宁静、怡情娱兴也同样重要!

我收藏的唐代白瓷刻花盘

我收藏的民国仿光绪蒜头瓶

我收藏的各种款识瓷片,用于比较鉴别

以下是好友越过大西洋女士在伦敦大英博物馆拍的一组中国珍宝的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