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情到永远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2-02
真情到永远
田秀娟
  田秀娟

  央视一部五集纪录片《春晚》的播出,成为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该纪录片讲述了春晚幕后一系列不为人知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的是故事里蕴含的深情以及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熟悉却未曾知晓的春晚”。

  在第四集《我要上春晚》中,讲述了这样两个故事:2002年春晚杂技类节目主创人员,想为观众打造一个杂技原创节目。那就是以一个特殊的大碗作为道具,将杂技与中国功夫相结合,节目的名称叫《年夜饭》。

  在《年夜饭》的表演中,河南塔沟武校的十位演员要将一口两百多斤的金属大碗举过头顶,由一名小演员在上面表演中国功夫。塔沟的孩子们从2011年10月29日第一次练习举碗,七十七天的时间,他们练坏了三口二百多斤的金属大碗。在下边举碗的人,由十个人精减到八个人。他们最大的19岁,最小的刚满16岁。在艰苦的训练中,他们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来,挑战着自己的身体极限,稚气未脱的面孔写满了坚强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012年1月13日,年轻的导演王怡然含着泪宣布:尽管这个节目花费了在所有节目中最长的排练时间,耗费了最多的心血,熬了最多的夜,起了最多的早,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年夜饭》这个节目不能再站上春晚的舞台了。她哽咽着说,我见过塔沟的孩子摔得浑身都是伤,我见过舞蹈演员穿着短裙打着哆嗦在候场。我们的节目修改了无数次,每一次都是为了让效果更好,为了给观众带去欢乐。我只能说非常遗憾。我的老师告诉我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我拿这句话与大家共勉!我给大家鞠一躬。

  看到塔沟武校的孩子们泪流满面的时候,我没能控制住自己的眼泪。他们带着河南塔沟武校三万名师生的重托而来,他们带着为父老乡亲添彩的梦想而来,我们看到了他们为春晚所洒下的汗水与泪水。尽管他们没能登上春晚的舞台,但是他们坚强的身影却永远留在了观众心中。

  第三代美籍华人胡启志走上了2012年春晚的舞台,给我们带来了蕴含诗意与美感的水晶球表演。其实,他的父母曾经一度反对他走上街头艺术的道路。得知儿子即将走上春晚的舞台,胡启志的父亲与母亲专程从美国赶来为儿子加油打气。在排练场,父亲轻拍了一下儿子的肩膀,胡启志回头,看到站在他面前的是他十五年未曾谋面的父母亲,一向从容淡定的胡启志激动得说不出话,一家人相拥喜极而泣。当胡启志的父母目送儿子走上春晚的舞台时,我看到两位老人目光中饱含的款款深情。这一天,胡启志等了十五年。

  因为春晚,胡启志与父母十五年来第一次共度除夕夜;因为春晚,曾经叛逆的孩子得到了父母的认可与称赞;因为春晚,让胡启志对自己的人生之路有了新的认识。

  纪录片《春晚》,给我们讲述了春晚背后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展示了一幕幕令人潸然泪下的温情画面。

  30年间,弹指一挥间,春晚已经从一台电视晚会,演变成凝聚海内外华人家国情怀的情感纽带。这已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与感官上的盛宴,而是一份寄托着中华民族情感的盛宴,其味耐品,回味悠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