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市低迷和排队上市两难:逾3成IPO或将死在半路

 七洲同心 2012-12-02

股市低迷和排队上市两难:逾3成IPO或将死在半路

2012-12-02 08:27:31  来源:网友上传
热度字号
摘要: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今年已有403家公司提出了增发预案,剔除已实施、未通过和停止实施的增发预案,仍有322家上市公司提出了增发预案,预计募集资金总额高达5455.85亿元,相当于今年IPO的5倍多。对于下一步改革,郭树清称,重点在询价制度。

  由于今年宏观经济大势不景气,企业在近一年内盈利大幅下滑。某基金公司内部预测,如果再拖个半年,由于财务数据可能不再符合上市标准;这800家公司恐怕会锐减300家。

  A股跌破2000点后,郭树清首次亮相仍一如继往地坚持其市场化改革论调。

  11月28日,郭树清在一论坛上表示,证监会在逐渐减少审批,给企业更多自主权。同时大力鼓励市场化兼并重组,其称“我对市场充满信心”!

  然而,眼下摆在证监会掌门人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是:IPO排队企业数量高达808家,发还是不发,怎么发?这或将决定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成败。业内人士猜测:新股发行制度或迎来重大变革,并且从询价制破题。

  股市低迷和排队上市的两难命题

  证监会的压力在于,如何平稳有序地推进800多家IPO上市,确保孱弱的资本市场不被压垮,同时,还要继续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无论监管层如何坚持市场化改革思路,目前IPO的审核和新股发行进入“空窗期”是不争的事实。

  证监会发审委自10月10日审理了两家企业的IPO申请之后,截止到11月29日,发审委没有再审核任何公司的上市申请;从交易所公布的信息看,未来三周内也没有新股网上发行。

  即便如此,808家排队上市企业甚至被外界形容为资本市场的“堰塞湖”。

  来自官方的信息显示,截至11月23日,排队申请上市的企业已达808家,包括上交所申报企业155家,深交所653家(含创业板企业315家),其中,已过会未发行企业90家,预计募集资金608.12亿元。

  “资本市场供求关系已经严重失衡,现在的供给如泰山压顶,进场资金在萎缩,应该改革措施,允许地方养老金和社保基金入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日前呼吁。

  在IPO休眠的同时,已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依旧凶猛,庞大的再融资压力也将导致二级市场资金的“抽血”。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今年已有403家公司提出了增发预案,剔除已实施、未通过和停止实施的增发预案,仍有322家上市公司提出了增发预案,预计募集资金总额高达5455.85亿元,相当于今年IPO的5倍多。

  除了天量融资,更雪上加霜的是,今年12月“大小非”解禁近2300亿元。与此同时,新三板一直在扩容。

  此前,为了避免A股失血,新三板首批上市企业都未开启融资功能。但这一状况究竟能持续多久,也有不确定性因素。

  屋漏偏逢连夜雨。11月27日股市失守2000点。眼下,在A股跌破2000点的当口,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推进显得骑虎难下。

  “证监会的压力在于,如何平稳有序地推进800多家IPO上市,确保孱弱的资本市场不被压垮,同时,还要继续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某券商投行副总经理对记者表示,这一切难度很大。

  三分之一IPO或将死在半路

  由于今年宏观经济大势不景气,企业在近一年内盈利大幅下滑。某基金公司内部预测,排队上市的800家公司恐怕会锐减300家。

  据接近监管层的消息人士称,监管层的思路可用“疏不是堵”来形容。

  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11月初宁波调研时曾表示,目前已过会及排队上会的这些公司股票“发还是要发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发”。

  据悉,就此证监会也组织保荐业务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不少业界人士积极为此献计献策。比如有专业机构建议,可开设IPO预备板,让这些申请拟上市企业先行在市场上亮相,在预备板上“挂牌”一两年,但不发行股票。

  也有业界人士建议,可借鉴台湾地区的“兴柜”模式。我国台湾地区市场目前实行所有拟上市(柜)公开发行公司强制登陆兴柜市场的制度,对拟申请上市(柜)的公司,强制要求其先在兴柜市场挂牌满6个月,挂牌期满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公司是否能够申请上市(柜).

  不过对上述建议,亦有业内人士提出异议,认为上述办法只是将融资压力后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非对IPO机制进行重大改革,否则就难以消除市场对于IPO扩容过快的预期。”

  目前饱受煎熬的还是800家待审企业。以现在的发审速度,令IPO排队公司如履薄冰。

  自今年7月中旬以来,IPO审核流程均开始明显大幅放缓,甚至某些环节出现暂停。

  “去年上报的企业,顺利的话至少也要两年过会,5年的时间(3年申报,待审2年),谁还能持续一个较好的增长率?”某券商投行总监告诉记者。“更为严重的是,一旦上不了市,其资金链可能就会断裂,因为公司应收账款早已严重透支。”

  持续的盈利增长对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今年宏观经济大势不景气,企业在近一年内盈利大幅下滑。某基金公司内部预测,如果再拖个半年,由于财务数据可能不再符合上市标准;这800家公司恐怕会锐减300家。

  记者注意到,在808家上市公司中,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多达315家。

  而不久前,百隆东方601339珈伟股份300317就是由于明知上市后业绩下滑却未能如实、及时披露,而被证监会处罚。

  询价制度缺乏博弈及约束机制

  监管层市场化不到位,不敢完全放开券商的配售权,其结果导致发行人和保荐承销机构还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IPO的审核和新股发行的“空窗期”,令业界预计: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头戏——新股发行制度或迎来重大变革。

  今年4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启动第三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抑制新股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和超高募资金的“三高”现象。

  不过在业界看来,改革远未到位。

  “目前看所谓的新股发行改革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投资经理王炎东告诉记者,“我们看到的是监管环节和微观管理太多,无法发挥市场作用。”

  郭树清在十八大期间也表示,新股发行改革取得基本进展,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于下一步改革,郭树清称,重点在询价制度。

  事实上,2009年和2010年两次新股发行改革是在询价制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今年改革中,涉及询价制的内容有: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允许主承销商自主推荐5~10名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配售;促进询价机构审慎定价;加强对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管等。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改革尚未触及询价制度的核心。

  “目前询价制既没有形成真正博弈,又对参与各方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某券商投行总监认为,监管层市场化不到位,不敢完全放开券商的配售权。

  其结果导致发行人和保荐承销机构还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保荐承销机构不可能去培养真正的机构团队。

  在海外市场,由于有博弈与约束机制,保荐承销机构不会为了赚取一把高佣金把IPO首发价格订得越高越好,而更多地会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与发行人博弈首发定价,从而避免在国内出现的超高价发行现象。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卓越成长基金经理盛军锋则认为,询价制的改革应该遵循更加市场化的方向,但这个市场化并不是在参与者力量不对等情况下的“市场化”。“过去融资者定价影响力显著大于投资者的情况造成了三高发行等不合理现象,今后改革的重点应当从制度设计上保障参与各方力量的均衡。”

  “在询价制度上,市场化因素还没有发挥作用,应该加大证券商的配售权,让承销商更多地向投资者倾斜。”宏源证券000562研究所所长董晨称。

  在现行询价制度下,“市场还是一个政策保护之下的高估值市场,创业板动辙就发出个三四十倍的市盈率,这么高的估值凭什么?”某券商投行总监质疑。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355家(剔除上市前夜被紧急叫停的苏州恒久)创业板企业完成了网上发行,IPO的平均发行价格为29.71元/股,平均发行后市盈率为55.79倍。其中,超过七成个股破发

  对此,郭树清在十八大期间也表示,“炒新、炒小、炒差是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郭树清表示,下一步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以理性询价、合理询价制度为重点,来继续推进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

  “加强对过度包装以及业绩变脸等现象的监管,协调证券收益在一级市场以及二级市场上的分配,做到公平合理,融资压力就应该能够得到逐步解决。”盛军锋较为乐观地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