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弗雷德.阿德勒

 一路心行 2012-12-03

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理论观念回目录

阿弗雷德.阿德勒阿德勒反对“性冲动是个体精神与生活的基础”。认为直正个体生活决定于人如何面对外在世界所给的问题和个人的努力方式。他的基本理论观念:第一,是认为人是一个统一体,人的一切表现包括思想性感冲动、以至梦幻,全都接受一个内在一致原则的管辖,也就是人格的管辖。第二,认为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克服缺陷,追求完美,在追求中使“进化的冲动,完美的思想,在不断拉着我们向前。”第三,是自卑感,他认为人有三种自卑:面对宇宙的自卑、面对其他生物的自卑和面对他人的自卑,这些自卑是成就的原因,是使人奋发向上的动力。第四,是社会感或社会兴趣、社会精神。这便是阿德勒人格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去挑战一个人的信念总比遵守来的容易。
原文:It is always easier to fight for one's principles than to live upto them.

艰难的成长回目录

阿弗雷德.阿德勒
阿弗雷德.阿德勒
阿德勒于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但富裕的家庭条件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的童年。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童年生活是不幸与多灾多难的。他自己曾说他的童年生活笼罩着对死的恐惧和对自己的虚弱而感到的愤怒。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长相既矮又丑,幼年时患软骨病,身体活动不便。他四岁才会走路;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在身体健康的哥哥面前他总感到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又小有丑,样样不如别人。他还被汽车轧伤过两次。5岁时,他患了严重的肺炎,甚至连他的家庭医生也对他绝望了。然而,几天后病情却意外地好转。从此他想当一名医生。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

阿弗雷德.阿德勒
阿弗雷德.阿德勒
不过在一些小事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他的不甘人后的一面。他曾自述过一件小事:“我记得走往学校的小路上要经过一座公墓。每次走过公墓我都很惊恐,每走一步都觉得心惊胆颤,然而看到别的孩子走过公墓却毫不在意,自己感到十分困惑不解。我常因自己比别人胆小而苦恼。一天,我决心要克服这种怕死的恐惧,采用了一种使自己坚强起来的办法。我在放学时故意落在别的同学后面而间隔了一段距离,把书包放在公墓墙壁附近的草地上,然后多次地来回穿过公墓,直到我感到克服了恐惧为止。”另外,阿德勒一直是一个合群的孩子,与同伴玩时被人所接受的感觉使他感到高兴和满足。

不朽的成就回目录

阿弗雷德.阿德勒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1895年,阿德勒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1900年,弗洛伊德《释梦》出版后,他读到了此书,并对其深有好感。他认为此书对于了解人性有很大的贡献。于是他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著文为弗 洛伊德的观点做辩护。或许正是这一缘故,当1902年弗洛伊德着手建立小组织——“星期三心理学会”后不久,阿德勒就被邀请加入,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鉴于阿德勒在这个小群体中智力最为出众,弗洛伊德对阿德勒倍加赞誉,也非常信任。1910年,在弗洛伊德的推荐下,他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第一任主席,并负责该协会会刊的编务。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在一开始就潜伏着有朝一日会裂隙的危机。阿德勒从一开始就不是弗洛伊德的忠实信徒,两人之间也从未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正如著名心理学史家墨菲所指出的那样,阿
阿弗雷德.阿德勒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德勒显然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弗洛伊德这位大师的年轻同事而不是弟子,而弗洛伊德则把阿德勒看作自己的信徒和门生,他不能容忍他心目中的弟子对他的学说有任何怀疑和偏离。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一篇论述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并获得了很大的声誉,此时弗洛伊德还认为阿德勒的观点为对精神分析学的一大贡献。但是,当阿德勒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观点并认为补偿作用是理论的中心思想时,弗洛伊德便不能容忍了。两人在理论方面分歧越来越大。1911年,阿德勒连续发表三篇文章,阐述他对精神分析性倾向的反对。两人的矛盾激化,最后阿德勒辞去协会主席之职,率领他的几个追随者退出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另组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鉴于“精神分析”一词已为弗洛伊德使用了,1912年,他又把组织名字改为“个体心理学学会”。从那时起,阿德勒便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体系。

阿弗雷德.阿德勒
阿弗雷德.阿德勒
1911年有一位德国哲学家怀亨格(HansVaihinger)出版了一本书,叫做《‘虚假’的心理学》(ThePsychologyof‘AsIf’),它对阿德勒的思想立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怀亨特主张:人类都是凭借一些在一些现实上不存在的虚假目标而生活着的。我们认为宇宙是一个井井有条的实体,并以此种虚假的观念为基础,作出种种行为,其实宇宙是紊乱不堪的。我们造出了虚假的上帝,并且装模作样,仿佛他是真有其人一般,基实哪里有什么客观存在的神?尽管这些东西在经验上都是虚假的,我们却不怀疑其真实性,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其影响。阿德勒把这种概念引用到心理学上,尤其是因果关系的问题。弗洛伊德把因果关系当做是心理学的一项基本定律,但是阿德勒却在怀亨特概念中看到足以打倒弗洛伊德观点之物。他认为:促使人类作出种种行为的,是人类对未来的期望,而不是其过去的经验。这种目标虽然是虚假的,它们却能使人类按照其期待,作出各种行为。个人不仅常常无法了解其目标的用意为何,有时他甚至不知其目标何在,因此,这种目标经常是属于潜意识的。阿德勒把这种虚假的目标之一称为“自我的理想”,个人能借之获得优越感,并能维护自我尊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德勒 曾在奥国军队服役,充当医生。以后,他又曾在维也纳的教育机构从事儿童的辅导的工作。此时,他发现:他的观点不仅适合于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而可涵概师生关系。他对教师们的影响既深且远,有许多个体心理学家都是出身自将其观点用于教育上的教师。

阿弗雷德.阿德勒维也纳
维也纳
在1920年左右,阿德勒便已经声名远播了。在维也纳,有许多学生和跟从者包围着他,他和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时光。然后,他便周游各国,到处讲学。1926年,他初抵美国,受到热烈欢迎。1927年,他受聘为长岛医学院教授。同年,他出版了《自卑与超越》,全书主要有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等十二个主要论点。原书名为《生活对你的意义》(WhatLifeShouldMeantoYou)。
  

1934年,阿德勒决定在美国定居。次年,他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刊。1937年,阿德勒受聘赴两个城市演讲。过分劳累的结果,他终于因心脏病突发,而死于苏格兰亚伯丁市的街道上。

《儿童的人格教育》回目录

阿弗雷德.阿德勒世上有一些人认为,自己的一生至少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还有一些人认为,为我们的民族 和人类培养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胜过千万个庸庸碌碌的人。这套译丛奉献给他们一读。本书为“世界教育名著译丛”中的一本,通过对当时的教育制度的评估,批驳了陈腐的教育观念,提出了全新的教改方案,并从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该书语言简明、确切、通俗,可读性强,可供广大父母、教师和有兴趣者阅读。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是世界教育名著译丛中的一本,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放、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

《阿德勒人格哲学》回目录

不论我们做什么,每个行为都是我们个人对人类生命的一个答案,而每一个答案,都必须顾及我们是人类的一分 子,并聚居在这个地球上。

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

另译《阿德勒的人格智慧》

《超越自卑》回目录

阿弗雷德.阿德勒写于1932年的《超越自卑》一书,就是这位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书中,阿德勒博士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用通俗生动的语文描写了自卑感去争取优越感,从而获得成功的。阿德勒博士特别强调自卑感,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自卑感是所有人都具有的一种正常的感觉状态,也是所有人之所以努力奋斗的源头。自卑感非但不是弱点或异常,反而是创造的源泉。人类都有对优越感的追求,这是所有人的通性。而优越感即是自卑感的补偿。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当他的努力在某方面受到阻挠时,他就会在另一方面找到新门路,去争取优越以及完美,从而获得成功。特别是在幼年时期,在自卑感的驱动之下,人们的发展才能够持续地往更高层次迈进。

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 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阿德勒在本书中提出: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通存在的事实,这是因为他们常仰赖成年人的生活,且一举一动受到成年人的控制。当儿童利用这种自卑感作为逃避行动的借口时,便发展成神经性的倾向。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下去,它便会形成“自卑情结”。
    阿德勒的生平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Adler 1870-1937)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 理学体系, 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 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1870 年 2 月 17 日阿德勒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商人,主要 做谷物生意.由于父亲经营有方,他的家境颇为富裕,一家人热爱艺术,尤其是音乐.阿德 勒从小生活舒适安逸,物质生活相对满足,但他却认为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的.在 6 个兄弟妹 中他排行老二,哥哥体格健壮,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而他自觉长相既矮又丑,与长兄有一 种激烈的对抗情绪.母亲似乎偏爱哥哥,但阿德勒与父亲正处融洽.阿德勒是一个直到 4 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儿童.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 但他并没有让 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阿德勒喜欢交游,结交各种各样的朋 友,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总是试图超过他的哥哥.他的父亲鼓励他说: "阿德勒,你必须不 相信任何事. "就是告诉他,不能让眼前的困境束缚住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 一生, 而要勇于突破, 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这种坚强的信条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功名. 5 岁时的一次遭遇几乎改变了他的一生.那年,他患上了致命的肺炎,医生认为他快死 了,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但几天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这场病加上他 3 岁时大弟弟的 死亡使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 他要用这个生活目标去克服童年的苦恼和对死亡的恐 惧.所以,尽管他很喜欢音乐,也对许多艺术门类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选择了心理医生的 职业,他许多个体心理学的观点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的这一遭遇. 阿德勒 5 岁时上小学,9 岁时进入弗洛伊德 14 年前上过的中学. 刚上中学的时候,由于他数学不好而被老师视为差等生,老师因此看不起他,并建议他 的父亲让他去当一名制鞋的工人.当然,他的父亲拒绝这样做,但这事也刺激了好强的阿德 勒,促使他努力学习,在数学上有了很大进步.偶然的一个机会,他解决了一道连老师也感 到头疼的数学题,成了班上的优等生,更增强了他的自信心.阿德勒后来经常提到这件事, 在不无自豪的同时,也启示人们: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 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这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中学毕业后,阿德勒如愿以偿,进入维也纳医学院,系统学习了有关心理学,哲学的知 识,并受到良好的医学训练. 1895 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 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 症问题, 1902 年他参加弗洛伊德周三讨论会, 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1910 年 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在这期间,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罗莎结婚.罗莎出生于莫斯科一个拥有特权的家庭, 是个能说会道,擅长交际,也很能干的女人.但她突出的个性和热烈的有点社会主义意味的 激情与阿德勒矜持而保守的贵族气质不太一致, 以至他们的婚姻最初常有摩擦. 阿德勒在回 忆录中说,男女平等这件事,说比做容易得多.但后来两人还是恩爱非常,白头偕老.这大 概与医学博士特有的耐心,细腻的引导有关吧!他们生有四个孩子,三女一男,其中老二亚 历山德拉和老三库尔特后来成为阿德勒学派的心理学家. 在行医期间,阿德勒曾就公共卫生问题写过几篇文章,这是同他早期的兴趣,即社会民 主运动相一致的.就在这一时期,阿德勒读到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释》一书,他写了一篇 捍卫弗洛伊德所论观点的论文.基于这一原因,1902 年弗洛伊德邀请阿德勒加入维也纳精
    神分析协会,并当选为该协会主席.但是不久,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分歧便日渐显露.阿德 勒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玄学, 主张从根本上限定里比多和压抑等机械概念. 阿德勒自称自己 是根据心理学术语, 或者说文化心理学术语探索神经病概念.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 他于 1907 年出版了《器官自卑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一书,扩大了从性到整个有机体的生物学基础; 1908 年发表论文《攻击的内驱力》 ,主张用一种追求的内驱力,来取代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作 为主要内驱力的性;1910 年发表论文《自卑感》和《男性的抗议》 ,进一步提出用作为过度 补偿的男性的抗议来取代包括价值在内的整个内驱力概念. 在某种意义上说, 男性的抗议不 久又被追求权力,也即追求优越所取代.阿德勒认为,个体在其统一和目标定向操作方面好 像遵循着自我创造的生活规划,后来他称之为"生活风格" .内驱力,感觉,情绪,记忆, 无意识等所有过程都从属于生活风格.1911 年,因突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公开反对弗 洛伊德的泛性论而两人关系破裂, 阿德勒终于辞去精神分析研究协会的主席职位, 并退出该 协会,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 ,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1912 年 改称个体心理学会,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1914 年他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 .另 组非精神分析协会,不久又更名为个体心理学协会. 1912 年,阿德勒在其《神经病的形成》一书中提出他的新心理学.新心理学包含了他 的大多数主要概念.1918 年,他引进了"社会兴趣"这一概念.社会兴趣,边同克服自卑 感一起,成为阿德勒最重要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在心理病理学的个案里,阿德勒把 这些人称之为生活失败者, 其社会兴趣的倾向未能得到适当的发燕尾服. 这些人追求社会上 无用的个人权力,而反对健康的,社会上的有用的,克服一般困难的追求.心理病理学家通 过鼓励,证实患者的错误,以及增强其社会兴趣来提高患者的自我尊重.治疗家的工作是帮 助患者认知重组,并习得社会上更有用的行为,特别是早期回忆和出生顺序,也包括梦,都 被用来促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生活风格. 本世纪 20 年代,阿德勒对预防发生了很大兴趣.这包括参与维也纳教育学院的儿童指 导师资培训,在那里,阿德勒有了他的第一个学术职务;在公立学校他建立了众多的儿童指 导中心;而成人教育课程又使他的通俗读物《了解人的本质》得以问世. 从 1926 年起,阿德勒多次访问美国,为大量的听众讲课.1932 年,他成为长岛医学心 理教授.1934 年他定居纽约.1937 年 5 月 28 日,阿德勒因心脏病逝世于苏格兰的阿伯登. 关于阿德勒的工作有一个自相矛盾的现象: 他的概念已得到普遍证实, 并进入大多数人 格理论,包括精审分析.但是,这些要领却未被最后承认.然而,阿德勒传统却由北美阿德 勒派心理学协会所继承.该协会出版了通讯的季刊《个体心理学》 ,举办定期聚会,组织研 究班.R.德莱斯库为创建阿德勒培训学院,地区组织,家庭教育中心,研究团体等,做了大 量的工作.在许多车家都有阿德勒派协会,最大的是在德国,那里出版了季刊《个体心理杂 志》 个体心理学国际学会每 3 年举行一次会议. . 阿德勒夏季学校和学院已加入国际委员会. 在许多国家,这些学校和学院已加入国际委员会.在许多国家,这些学校和学院每年只办 2 周. 从一些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到阿德勒不甘人后的一面.他曾自述过一件小事: "我记得走往 学校的小路上要经过一座公墓.每次走过公墓我都很惊恐,每走一步都觉得心惊胆颤, 然而看到别的孩子走过公墓却毫不在意,自己感到十分困惑不解.我常因自己比别人胆 小而苦恼.一天,我决心要克服这种怕死的恐惧,采用了一种使自己坚强起来的办法. 我在放学时故意落在别的同学后面而间隔了一段距离,把书包放在公墓墙壁附近的草地 上,然后多次地来回穿过公墓,直到我感到克服了恐惧为止. "另外,阿德勒一直是一个 合群的孩子,与同伴玩时被人所接受的感觉使他感到高兴和满足. 阿德勒一生写下了许多著作和文章,其中大部分是对非专业人员的公开演讲.他的理 论,在《美国个性心理学杂志》上并通过美国个性心理学协会继续得到促进和发展.
    "思想是从生活中孕育出来的" .这句话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用在阿德勒身上 却是极其贴切的. 我们透过他的生平可以明了他的几乎所有重要观点之来源. 兹举几例. 如:他在身体上的缺陷,使他日后观点中非常重视器官缺陷的研究.写于 1907 年的 其主要著作之一《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就是对此的探讨.在后来的著作中他也不时 回到这一主题. 如:在与哥哥的对比中,哥哥身体健康又受父亲宠爱,因此他深感自卑.在以后的生 活中,超越自卑和与哥哥,同伴的竞争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这也使得他在日后提 出自我与超越的主题,并把追求优越与成就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需要.可以说,自卑与 超越的理论是他自己个性发展的真实写照.他本人正是通过自卑感补偿而获得巨大进步 的人. 又如:当他 5 岁从死神中逃脱后,他决定日后成为一名医生.这一生活目标的确立对 他具有重要影响.他说: "我确定了一个生活目标,借此理想而结束了对死亡的恐惧" . 由此他明了生活目的的重要性. 再如:从他童年的合群上,也不难明白他日后提出社会兴趣之概念的合理性.另外, 他对排行学的兴趣与观点也与他的成长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可以说,他的早期经历确实深刻地影响了他日后的观点,他在心理学上的许多观点都 可以从他童年时代的这些记忆中寻找某些蛛丝马迹.正因此,阿德勒虽然在后来抛弃了 弗洛伊德的许多重要观点,但他却坚持了早期经历对人之重要性的观点,相信早期经验 对个体性格甚至一生都具有重大影响.他个人的努力与成功也使他坚信个体虽受环境之 影响,但个体并非完全被动的,个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重新做出自己的选择的能力. 阿德勒的主要著作有: 《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 (1907)《理解人性》 , (1918)《个体心 , 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1927)《生命对你应有的意义》 , (1932)等.其观点对后来心理学 的发展影响颇大.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如阿尔伯特,勒温,马斯洛都对他与他的观点表示 了好感.1970 年,马斯洛曾说: "在我看来,阿德勒一年比一年显得正确.随着事实的 积累,这些事实对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给以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 "事实上,阿德勒被 认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阿德勒的观点在中国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借助于他的《生命对你应 有的意义》一书在国内的翻译.此书的中译本不少.就我所见有三种:最有影响的是作 家出版社的《自卑与超越》 (已对原书名做了更改) ;华龄出版社拿来主义丛书系列中的 《挑战自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精神分析经典译丛系列中的 ;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 么》 .另外,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贵州人民出版社)中收入了他的他的另一重要 作品《理解人性》 .此书亦被收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精神分析经典译丛系列中.
    阿德勒的主要理论
    个体心理学 自卑与补偿 追求优越 生活风格 社会兴趣 创造性自我 心理治疗观
    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并非强调个别差异的心理学.他所指的个体是一个与社会,与他人不
    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有自己独特目的,寻求人生意义,追求未来理想的和谐整体.阿德 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强调个体应在正确理解生活意义的基础上, 进行积极的心理补偿, 学会 合作之道,培养健康的社会兴趣,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自卑与补偿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器官自卑(Organ Infeniority) :指身体的某个器官没有得到正常发展的某种残疾状况.这种 状况能刺激补偿或过度补偿.他的早期理论中,将自卑感与身体的缺陷联系起来. 补偿(Compensation) :个体通过努力克服缺陷,或通过注重发展各种取代缺陷的机能来对 缺陷(如器官自卑)进行补偿. 过度补偿(Over compensation) :指个体通过极大的努力,使以前的缺陷转变成优势的过程. 后来,阿德勒从强调身体缺陷转向强调主观上的自卑感.认为自卑感源于婴幼时期的无力, 无能和无知. "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依我看来,我们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 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 :指个体被自卑感压垮以致一事无成的一种心理状况.
    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 :它是对完美或优越的永无止境的追求.阿德勒认为,每 个人奋力追求的目标就是优越.是 "生命的基本事实." 阿德勒早期的观点中,追求优越就是追求更多的攻击,力量或男性品质.后来,他把追求个 人优越改为对社会完美的追求. 优越情结(superiority complex)如果一个人只追求自己的优越而忽视其他人和社会的需要, 则表现为优越情结:专横跋扈,爱虚荣,言过其实,骄傲自大,自以为是.阿德勒主张,每 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一种自卑感.弱小无助的儿童依赖于更强壮的成年人照料才能生存下来, 这就是自卑感的证明.阿德勒认为,这种感觉樗着人生一开始就为克服自卑感而抗争.他把 这种抗争叫做寻求优越.弗洛伊德根据性和攻击来描述人的动机,而阿德勒则认为,寻求优 越是人生的推动力,所有其他动机都可归入其中. 对于阿德勒来说,我们做的民有事情,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优越感来克服生活中的障碍,克服 我们的自卑感. 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工作以取得进步?像一个运动员那样为获胜, 为了达到一 定的权位而奋争?因为获得这些东西能使我们摆脱自卑. 我们越自卑, 寻求优越感的要求越 强烈.例如:罗期福患小儿麻痹症而致残,然而,或者就是因为他的残疾,使他渴望成为2 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但是有一些事例说明,过度自卑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有些人有自 卑情结,他们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差得太多,以至于产生一种无助感,而不是驱使自己去建立 优越感. 但是阿德勒没有把成就与心理健康等同起来.相反,他认为,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的人, 是通过社会效益来表达他们对优越感的寻求的. 例如, 成功的生意人通过他们的成就来获得 优越感和个人满足, 但只有他们达到了兼顾其他人的利益的目标时, 他们的优越感才能获得. 成功意味着以公平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吕,这样的产品使生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幸 福.相反,自我调节差的人是通过损害他人的利益的自私和追求个人名誉来寻求优越感的, 例如, 寻求个人利益和权利的政治家就是调节能力差的人. 那些为了帮助弱者而寻求权利和 地位的人,才表现出调节良好的寻求优越行为.
    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Style of life) :人在追求优越过程中,解决生活环境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个体追
    求优越的手段. 它是一种标识生活存在的独特的方式, 是自我作为一个整体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一种独 特方式. 这一概念与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有许多共同之处. 生活风格之形成 人追求优越的方式主要来自于童年的经验.儿童在 4-5 岁时就形成其生活风格. 由于儿童所处的家庭,生活条件及周围的社会环境不同,儿童便会形成不同的生活风格. 社会兴趣含义 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 :指一种与他人和谐生活友好相处的先天潜能. 阿德勒从研究个人的自卑感出发,经过对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研究,最终把个体与 社会结合起来,强调人类社会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在探讨社会生活对个体人生的意义时,他指出,生活的意义不是为了个人的优越而奋斗,而 是为了满足人类和谐友好的生活, 以及建立美好社会的需要, 也就是"对人类全体发生兴趣". 这个理论带有社会文化的特点. 阿德勒认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处于一种无助和卑微的地位,对于缺乏依靠和缺少能 力的条件,儿童必须尽力学习掌握环境.为此,儿童必须去环境进行了解,评估和判断. 每个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都是家庭, 出生顺序即是儿童的最初基本生活环境. 儿童首先 得找出其在这个顺序中的地位,从而获得家庭环境中的归属.进而,儿童在更在的社会范围 内有所归属,具有意义成为一个人,并得到相应的认可和重视.这些认知和评价会影响儿童 一个发展方向的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信念包括许多方面,譬如自我观念,自我理想,世界观和个人伦理.这些信念 之间的矛盾形成了自卑感,自卑感也就成人格的基本动力.从阿德勒的观点来看,这些信念 多数是无意识的,但行为却与信念是大致相符的.这样一来,人如果受到鼓励,在同样的的 生活风格内,其一生就能有所成就,反之则无所作为.人在缺乏应有这物时产生自卑是很自 然的.便如果是装得自卑或是过度发泄,就表现为一种自卑情结. 生活风格的一般目标就是了解, 预测和控制生活及自我. 个体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 会派生出情感,这种情感是行为更加具有目的性.所以说,情绪是通过认知创造的,而不是 由人充当情绪的受害者. 个体的生活任务包括三个方面,这此任务要求个体不断地去寻求解决的方法. 第一项任务是职业任务.第二项任务是社会任务,又包括隶属和合作.第三项任务是爱 情和婚姻. 除此之外,阿德勒提出了两项补充任务,即自我和精神.自我任务方面,人们需要确定 自己,承认自己,并找到对待自己的姿态.在精神任务方面,个体需要解决宗教,哲学,存 在方面的问题. 阿德勒理论的的核心涉及到生活的意义.人们在面对生活任务时,通常具有三种态度: "是的","是的,不过"和"不是的". 以肯定态度来对待生活任务表示了社会利益, 但这样的反应并不是被动的适应. 社会利 益是对生活负责,进行社会合作,为公共利益服务并承担社会进步的个人责任. 如果是不那么肯定的态度, 则表示虽然认识到解决任务的必要性, 但同时却进行警觉的 自我保护.这样的人对生活任务持肯定的倾向,但却不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进行解决.对于阿 德勒理论来说, 反复使用这种不那么肯定的人意味着不同程度的神经症. 神经质人格的一个 显著特点是, 当面临挫折时用避免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去适应生活任务, 从而避免了会使之 威胁自身,自尊或地位的主观成败. 而进行否定回答的人,则被认为病态人格患者,具有"低劣"或错误的生活风格,这样的
    人被自卑情结所控制
    社会兴趣类别
    人们通常会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三类问题: 1,职业选择.每个人都期望自己成为对社会价值的人,每个人都期望能找到实现自己社会 价值,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工作. 2,社会活动.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与他人交往,建立友谊关系是每一个正常人适应生活的 最一般方式. 3,爱情婚姻.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是每个人都努力追求的,但这也是出问题最多的一个方 面. 阿德勒认为通过遗传我们所获得的社会兴趣只是一种潜在的,没有发挥出来的倾向. 如果一个人没有社会兴趣,此人的生活将是不幸的."在所有人类的过失中,在神经症和心 理变态中,在犯罪,自杀,酗酒,吸毒和性倒错中……都可以看到社会兴趣的极大丧失." 阿德勒认为决定一个是否具有社会兴趣的主要因素是母亲, 母子相互作用的性质决定了儿童 社会兴趣的程度. 生活风格的类型 统治支配型 索取支配型 躲避型 社会有益型 其中前三种都是错误的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生理缺陷,溺爱,被忽视等童年条件都 可能产生错误的生活风格.
    创造性自我
    定义:创造性自我(Creative Self)是人格的自由成分.它使得个体能在可供选择的生活风 格和虚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 人不仅是遗传和环境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 由地作用于这些影响. 意义: 创造性自我是阿德勒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也是存在主义哲学观在心理学上 的最初阐发. 由来: 阿德勒反对弗氏把人看作完全由生物和环境影响决定的, 而主张人能够自由决定其生 活风格,主动把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结合进来变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心理治疗观
    神经症产生的两个因素: 病人所确立的生活目标不符合实际; 健康的个体应该有发展良好的社会兴趣,而不健康的个体则没有.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让患者对自己的生活风格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建立起社会兴趣. 评价一个人生活风格的主要方法是: 出生顺序 最初记忆 梦的解释 治疗中,多鼓励和肯定,力图使患者打破自我偏见,鼓励他们在应付生活问题时做出有意义 的选择. 阿德勒疗法的基本理论
    阿德勒人格理论假设:人是有责任心,创造力,统一的社会的人,其行为是有目的,并 指向目标的. 在承认遗传和环境对行为有很强作用的同时, 阿德勒也认为自我设置的目标能 够说明个体行为存在的最大差异.个体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个体面对生活挑战时,其思维,感 受和行为的独特性.强烈的自卑感和社会兴趣的减少,可能导致生活方式出现问题,进而导 致个体功能发挥失常.在他看来,生活方式出现问题的个体就会变得"沮丧",下面是他的理 论的几个主要观点: 1.各种行为的动机就是驱使人由不利到有利,由自卑到完美. 2.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指向目标的. 3.人格是按照统一的,自我一致的方式构建的. 4.行为发生于社会情景,因而具有社会意义. 5.行为的评价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6.个体行为要根据特殊率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 在阿德勒看来,精神疾病是"沮丧"的一种反应而非疾病.当个体不能有效地应对低人一 等的感觉时,他就会变得"沮丧",结果,在他努力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就会形成扭曲的观 念,情绪和行为.心理治疗与咨询本质上是鼓励和再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获得 直接面对生活任务和挑战的勇气, 并激发他们的社会兴趣. 治疗首先要在在咨询师和来访者 之间形成积极的关系,治疗过程中既要分析来访者身上各种错误,扭曲或者夸张的目标,还 要帮助来访者分析其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中,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