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翁亭记》(复习拓展)课例

 dongchong夏草 2012-12-03

《醉翁亭记》(复习拓展)课例

       时间:20091223

                      班级: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九(6)班

                        执教:江苏盐城市盐都区教研室  杨万扣

【选题缘由】

为推进区域“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活动,学科教研员须下水开设观摩研讨课。从授课学校当时的教学进度看,苏教版九(上)的课已上完,正在教九(下)的文言文。考虑到按他们现有的进度上不太妥当,所以选学生刚学过不久的九(上)《醉翁亭记》一文的复习拓展课来上。《丰乐亭记》这篇短文,在与教材配套的《补充习题》中,是作为《醉翁亭记》一课的拓展阅读材料的,只不过节选得较为简略。备课中以此为基础,稍微增补恢复了原文中的一些内容,使之更像一篇完整的亭记。从中考的实际情况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也是近年文言文考查常采用的命题形式。选上这节由课内而课外的复习拓展课,也是想体现中考文言文复习的导向。

根据选题思路,结合九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实际,本课预设三个学习目标:①扫清字词障碍,准确、顺畅地朗读《丰乐亭记》文本。运用“五字双线”法,准确、通顺地翻译文中重点语句。理解文中“丰乐”的具体内涵;比较阅读《醉翁亭记》,加深对作者“与民同乐”思想的认识。

【课堂实录】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学习的是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大家对上册刚学过的《醉翁亭记》还有印象吗?

生:有。

师:好。老师问两个问题:一,《醉翁亭记》以哪一个字来贯串全文?

生:“乐”。

师:二,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乐”?

生:山水之乐,四时之乐,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

师:说得很全面。今天,作为《醉翁亭记》一课的复习拓展,我们一起学习其姊妹篇——《丰乐亭记》。

二、文本朗读与预习订正。

师:课前,大家已在学案上做了预习作业。我们先来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读准预习题中生字的读音、句子的停顿。

(师领读课文第1段,生齐读23两段)。

师:请打开预习作业,我们将大家错得多的订正一下。(指导生结合语境,比较辨析,订正“诸”“安”等错误率较高的实词的词义)

师:不少同学还提出了预习作业之外的疑难问题。郝媛媛等同学对“得于州南百步之近”的“得”不理解,这里的意思应该是?

生:发现;找到。

师:薛慧敏等同学对“丰山耸然而特立”的“特”不理解,这里的意思是“挺拔”,“特立”就是挺立、耸立。

师:左一凡等同学对“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中“所以”的用法不清楚。“所以”在文言文中一般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凭借,相当于“用来……的”,一是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这里是哪一种用法?

生:表示原因。

师:王明同学对文末的“右正言知制诰……”意思不清楚,这个我想多数同学应该清楚的吧?

生:欧阳修的官职名。

师:对。作者在这里完整地标注了自己的官职名称,因而看起来很长。欧阳修当时任滁州的“知州”,是“知滁州军州事”的简称。他在《醉翁亭记》中又称自己为“太守”,则是沿用了古称。

师:现在请大家再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准确地把握字词的读音,读出正确的停顿和语气。

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重点语句,把握文本内容。

师:在每年的中考阅卷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在文言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最多,集中起来就是:不准确,不完整,不通顺。这在同学们预习本文时的译句中也有体现,请看两位同学的译句——(实物投影学生学案相关部分并评析)

这位同学将“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译成“早上起来看山的游人”,“日”“与滁人”都译得不准确,“乃”没有翻译,“仰而望山”只译成“看山”,是不是不完整?

这位同学将“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译成“已经发现了这股泉水在山谷之间”,翻译是准确的、完整的,但“在山谷之间”的语序没有做应有的调整,因而读来不够顺畅。

师:为有效地解决文言翻译的“三不”问题,老师琢磨整理了“五字双线译句法”。“五字”是:释、留、删、补、调;“双线”是:对译线、成文线。具体用法是,在第一道线上着重以“释”“留”“删”一一对应翻译,务求字字落实,准确完整;到第二道线时考虑以“补”或“调”使文句通顺畅达。以大家预习中翻译的这一句为例——(多媒体演示)(图略)


师:下面请大家运用这种方法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每人选译一句,在学案上完成。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然而仰出。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生在学案上翻译。师行间巡视,选择典型答案投影讲评:句①提示“窈然而深藏”可译成“幽深地暗藏着”;句②提示“道其风俗之美”要译成“称道这里美好的风俗”。要求生围绕“准确、完整、通顺”修改完善自己的译句。)

四、理解“丰乐”的具体内涵。

师:根据你的阅读,你理解到题中的“丰乐”在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内涵?请以文本为依据说出你的看法。

生:“乐其岁物之丰成”——丰年之乐。

生:山水之乐——“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师: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谷都是可“乐”的,那这里的“亭”有乐可言吗?

生:有,“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因为有乐趣才“往游其间”。

师:对,本来这里的山水就美,建了亭之后,这里的风景就更加美好了。山、水、谷、亭之乐合起来可称为“景之乐”。还有别的“乐”吗?
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修之乐。
师:对。这属于“人之乐”。文中还有其他的“人之乐”吗?
生:滁人之乐——“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师:对,百姓喜欢与太守一起游玩,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官与民和谐相处的融洽氛围,不由得联想到《醉翁亭记》中描述的一些画面。
生:还有四时景物之乐——“掇幽芳而阴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师:很好!《醉翁亭记》中同样也写到了山间朝暮、四时景物变化带来的乐趣。那么,丰乐亭的景乐,这里的人也特别快乐,作者想告诉我们,这些乐的根源又在哪里呢?在于“时之乐”——“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所有的“乐”,都来自于太平无事的年代,应当倍加珍惜,这也许才是本文的深层内涵。
师:同学们想一想,古人说的这个“理”,在今天是不是还有道理?大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稳定平和的局面,还谈何发展进步?小到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安定团结的班风,乱乱糟糟的,你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吗?

五、比较辨析两文之“乐”。

师:品读名家作品,其实是在借助语言和名家进行心灵的对话。本文与《醉翁亭记》都多次写到“乐”,但“乐”的具体内容和写“乐”的笔法又有所不同。你能自选角度、通过品味语言进行比较辨析吗?要求:六人小组合作探究,每组完成一则百字左右的品赏短文——(多媒体出示)

【“百字小品”写作要点】①明确角度②品味语言③表达感悟

【“百字小品”写作示例】《醉翁亭记》的山之“乐”,乐在琅琊山“蔚然而深秀”;《丰乐亭记》的山之“乐”,乐在丰山“耸然而特立”。同是滁州之山,前者清秀,后者壮美,两相对照,作者的用词特别形象、生动。

师:除了“山”之乐以外,同学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品析?对,还有“水”之乐,“四时”之乐,“人”之乐等等。

(生小组合作品析。师参与小组合作,指导其:选择品赏角度,寻找相应文句,交流阅读感悟,再由组内写作最好的同学组织语言,形成书面评析写到学案上。)

师:请各小组将你们合作探究的成果送上来展示交流——(投影学案)

生小组1《醉翁亭记》中的水“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给人一种涓涓细流的生命感,十分柔美;而《丰乐亭记》中的水“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给人一种充盈的跳动感,使人感觉富有希望,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生小组2《醉翁亭记》中水之“乐”,在酝泉“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也”,而《丰乐亭记》中的水之“乐”,则在“滃然而仰出”,前者恬静柔美,后者活泼充盛,两相对照,作者写的十分形象生动,充满了对滁州山水的喜爱之情。

生小组3《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醉翁之意不在洒”,在乎“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而《丰乐亭记》中欧阳修的乐趣是“使民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同是修之乐,前者着重自己的乐趣,而后者着重百姓的安闲之乐,但都表达了以民之乐为乐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体爱人民的感情。

生小组4《醉翁亭记》中,人们“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一幅悠闲、自得的生活图景。《丰乐亭记》中,人们“乐其岁物之丰成”,生活在没有战乱的和平年代,表现了作者将滁州管理得非常好。

生小组5《醉翁亭记》通过“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将宴酣之乐写得形象生动,借此衬托了太守之乐。而《丰乐亭记》中,修“乐其地僻而事简”,写出了生活之悠闲、安恬。所以《醉翁亭记》中的“宴酣之乐”与《丰乐亭记》中的“地僻事简”之乐不同。

……

师:同学们合作形成的感悟评点,让老师深感振奋。下面也把我的阅读感言与大家分享——(多媒体出示)

杨老师感言一:《醉翁亭记》的山水之“乐”,在琅琊山“蔚然”深秀,在酝泉水“潺潺”泻出,在醉翁亭“翼然”泉上;《丰乐亭记》的山水之“乐”,在丰山“耸然”特立,在幽谷“窈然”深藏,在清泉“然”仰出——同为滁州山水,或温婉清秀,或挺拔壮美,形象虽各异,描绘多逼真!细品几个“然”,用语特传神!

杨老师感言二:《醉翁亭记》“乐”在“趣”。“趣”在山间朝暮、四时变化,在游人呼应、宾客喧哗,在 “颓然”太守“苍颜白发”,在山林禽鸟鸣声上下——“趣”的层面何其多也!《丰乐亭记》“乐”在“理”。虽有“山谷清泉”,也说“四时之景”,但重点似乎更在文末的理上:“生无事之时”方能“安丰年之乐”——“理”的表述何其明也!

杨老师感言三:《醉翁亭记》的“乐者”洒脱,洒脱在开篇现“醉翁”,中篇只“太守”,篇末才点出“庐陵欧阳修”——读来似觉欧阳“醉翁”酒虽醒而意未消,笔墨淋漓酣畅,完全一个寄情山水的文人;《丰乐亭记》的“乐者”平稳,平稳在开篇“修既治滁”,中篇告民以“理”,就连结尾的落款也不忘标明自己官职的全称“右正言……”——读来颇感欧阳“知州”心气平而精神爽,行文稳稳当当,俨然一个善于教化的“官人”。

杨老师感言四:《醉翁亭记》之“乐”…… 《丰乐亭记》之“乐”……

师:“感言四”还没有写好。越是仔细品读,我对欧阳修这两篇亭记的兴趣越是浓厚,我觉得自己的发现越来越多,自己的感悟也越来越多……我还想继续写下去,同学们想不想?

生:想。

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做学案“课后巩固”部分的[选做题][必做题]是全班同学的作业。

六、回顾目标,反思达成。

师: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学案开首部分提示的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其中的学习重点是:文言译句和比较品析。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认真反思一下,看自己达成了多少。没有达标的课后可以请同学帮助,或者请老师辅导。下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