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潘田话
2012-12-04 | 阅:  转:  |  分享 
  
潘田话



??潘田镇地形简述潘田镇位于广东省丰顺县中部,分别与汤坑、丰良、黄金、留隍四个镇接壤,本镇水系属韩江流域。全镇下辖循田、中心、填江、松柏、华亭、流坑、石坑、新南、新联、上吉、新东、集群、铁坑等13个自然村,以及潘新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人口三万余。潘田镇方言学术上归属客家话,实则与一般客家话有着较明显的差异,丰顺人常称自己的客家话为俚话(nià-w?ī),潘田话又称蛇螺(sà-w?ī)、輋客话(tsià-kǎk)。在丰顺县境内径门、茶背、仙洞、东联、留隍等乡镇的部分农村,合计另有千人左右使用的方言接近潘田话。

独特方音潘田镇与丰良、汤坑、黄金、留隍等四个镇接壤,本镇方言现在一般也笼统地归类到客家方言,但潘田当地方言与相邻地区的方言却差异颇大。在与潘田镇接壤的四个镇之中,丰良镇通行丰良口音的客家话,黄金镇主要通行龙溪口音的客家话,丰良口音和黄金龙溪口音差异不大,另外黄金镇南部的埔东、埔头角、深田、杨石、隍洞等行政村又是福建漳州闽南话的方言岛。留隍镇属于纯潮语镇,全镇居民都通晓潮州话,其中一部分居民兼通客家话。汤坑镇及其周边的汤西、埔寨、东联、北斗等镇主要通行俗称为半山鹤方言的汤坑口音。讲汤坑口音的三汤片居民具有较为强烈的本地意识,通常不认同客家的归类,尤其是老一辈,三汤片的年轻一代已经比较乐于接受客家人的说法。另外,在三汤片的汤坑、埔寨、汤西、汤南等镇都有部分乡村流行不属于客家方言的潮州话(系属闽方言),而作为丰顺县城的汤坑镇的老城区的主流方言自古以来就是潮州话,并非系属客家方言的半山鹤方言!如果说潘田方言异于梅县客家话,是因为潘田距离梅县较远,那么为何潘田方言与相邻镇的方言与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原来潘田居民与后来形成的客家民系在渊源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据考,潘田镇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人居住,他们是潘田的先民,属于古代岭南的土著民族百越人。自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一批批的中原移民已陆续迁徙到粤东山区一带,使潘田这样一个典型的山区地方逐渐形成了众多姓氏共居的格局。潘田镇居民的家谱多可推考至隋以前(六朝时期),可知今天潘田镇的先民是岭南最早一批实现中原汉族移民与岭南百越土著融合的,远比后来从福建汀州府石壁村迁入广东的客家移民要早定居在粤东这块大地上。据说潘田镇的得名跟盘古有关,传说在远古时期,盘古就诞生在这里,后来盘古开天辟地,在混沌的宇宙中开辟了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块土地称为“盘庭”,意为盘古居住的地方,谐音为潘田。

语言特点

潘田话虽然也被归类为客家话,但它与周边客家话有一个最明显的差别,那就是潘田话的第一人称的发音跟一般的客家话不同。一般的客家话第一人称“我”都念?(艾),声调为阳平;潘田话的第一人称“我”念?ō(碍),声调为阴平,连读时转为上声。正宗的潘田话有明显的撮口呼(ü),还有i?、e?、ik、ek等韵母。

我?ō注意韵母为圆嘴的‘o’,不是‘a’);你?ī;他kǖ;我们?ǒi-s();你们?ǐ;他们kǚ;我的?;你的?;他的kià;谁nèi-s

这nià;那gòi;哪nèi;这里nià-hó?(偌往)(niā-d?ì);那里gòi-hó?(嗰往)(gòi-d?ì);哪里nèi-hó?(乃往)(nèi-d?ì)

是hě;要?ǐ(oī);不要m?ǐ(moī);有yū;没有mū

去hǚ注意潘田话有着溪母晓化的特点);做zǔ;干嘛z?à(z)

起床hǒ?-hí(原字为‘亢起’);吃shīt;吃饭shiā-p??;回家ūn-ǔk-kā(韫屋卡)

说wǎ;话w?ī;说话wǎ-w?ī;会w?ǐ(wuǐ);不会muǐ

这么/那么gàn(梅州客家话一般无声母‘g’,而此处潘田话则有声母)

什么m?k-gòi(m?k-sē);的gè;和/与gǎK;怎么样nǒ?-z?;

不m(声调为第一声,阴平);好hóu;坏hǎ;孬móu;下雨l(l)

累了h?t(本字或为‘痎’)(hōt);困了?ién-kǔn(本字为‘眼困’)(mǔk-siěp)

或h;或许hǘ;火hvó;还有h;还钱hài-tsièn(w)

拿gi本字为‘捡’)(t);给b本字为‘攽’);关门wǔ

刚刚diǎ?客家话一般说zà?,表示仅仅、才、恰恰的意思);更加kà

看t?ì(tài)(一般客家话都说kòn,而正宗的潘田话说tài,这跟畲族的用语相同);看相tài-siǒ?

眼睛?;睡觉kǔ本字为困觉)(shǔǔk);眼泪mǔk-zhěp(mǔk-zh?p)

想n(siǒ?);找g本字为‘跟’);跟nièm(本字为‘粘’)

挣钱zǎ;在tsǐ(t);玩liǎ(tsǐ);尚未mè?(mà?)

进行时尾缀gín(梅州客家话一般用‘等’,丰顺多用dǒ着),而潘田则用‘紧(gín)’)

完成时尾缀liǎǐ,hǚ,tět

女儿niǜ(niǜ-d?ì);儿子lài(lài-d?ì);女人niǜ-d?ì;男人nàm-d?ì

昨天tǎ?ǐt(ts?ǐt);今天g?ǐt;明天ti?ǐt(shèu-zóu);早上zh(zh);上午shǒ?;中午d?-zhěu;下午?iěn-zhěu(hā-zhěu);傍晚ǎm-biēn(ǎm-biēn-tèu);晚上ǎm-bō;现在gīm-z?(本字为‘今之’);刚才tēu-siēn-z?(头先之);以前shā?-lín(成辚);将来hǎ-lín(下辚)

一r?t(yǐt);二?ǐ;三sám;四sǐ(h?);五ń(?ú);六lǔk;七tsǐt;八bǎt(b?t);九géu;十shēp(sh?p);东dū?、西sē(sī)、南nàm、北běk;百bǎk、千tsiēn、万mǎn、兆zh、亿y;

苦(表示味道)hvú;苦(表示艰辛)kú

潘田方言的声调特点与广州话的声调基本一致。在粤东山区的大埔县枫朗镇、光德镇两地的部分乡村和丰顺县的径门、茶背两地及陆河县螺溪镇,还有与潘田话相近的方音。据考证,这几个有着与潘田方言相近方音的地方,当地先民都是隋唐时期从博罗县、东莞县一带迁来。

畲族故乡

作为中华民族56个族群的组成部分,畲族主要分布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的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长江下游的江西省境内,人口总数约为八十万。根据畲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祖歌《高皇歌》和祖图《盘瓠图》的描写,一般认为畲族发源于广东省潮州府的凤凰山脉地带。畲族学者钟伟琪在《关于畲族史源考证》中指出:“广东凤凰山是畲族的发源地。畲族曾二次抵达粤东地区,第一次公元前1095年周公分封龙麒41代孙在广东潮州丰都县凤凰山为侯,建立诸侯国;公元前195年畲族第二次入粤,与以前迁入凤凰山的畲族先民汇合,成为南蛮五族之一”。这里说的“丰都”,就是现在广东省丰顺县的前身“潮州府海阳县丰政都”。全国只有一个畲族自治县,它位于浙南山区。景宁县畲族源于唐永泰二年(766),从闽迁居浙西南时落户景宁,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丰顺县境内现在仍有畲族,丰顺县是目前凤凰山脉北麓地区唯一有畲族本地居民的县域。值得注意的是,丰顺潘田方言与畲族使用的接近汉语客家话的民族语言相似之处较多,最突出的一个共同处就是正宗的老潘田话的第一人称“我”读?ō,这个发音跟景宁县等等大多数地区的畲族的发音完全一致。











































献花(0)
+1
(本文系yuenlau首藏)